一例笼养蛋鸡绦虫病的诊治体会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鸡肠道内引起的,临床症状有鸡粪便稀薄、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轻和畸形蛋增多。绦虫生活史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蚂蚁、甲壳虫、苍蝇和一些软体动物为常见宿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11月多发。蛋鸡一旦感染该病,生产性能会受到严重损害,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
  2014年6月11日,杏花村张某饲养的5000只190日龄海兰褐蛋鸡7天内产蛋率由95%下降到80%,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15%左右的鸡冠发白、倒立,蛋壳颜色发浅,明显变白的约占20%,采食量正常,饮水量增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和恩诺沙星治疗5天,无效果。
  二、临床症状
  患鸡消瘦,呆立,羽毛松乱无光泽,排出的粪便中可见多少不等的白色、大米粒大小、长方形的绦虫节片,成熟的节片中有虫卵。
  三、病理变化
  患鸡十二指肠降部向下进入空肠10厘米左右可见虫体,小肠黏膜肥厚,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四、治疗
  1. 用吡喹酮按2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拌料,集中一次投服,5天后重复用药1次;同时每吨饲料添加鱼肝油500克,连用7天。
  2. 用槟榔粉按1克/千克体重的剂量(槟榔粉的用量不能太大,以免中毒)加水煮成槟榔液,用纱布滤去药渣,冷却后灌服。一般服药后2小时内即会排虫,持续1~2小时排完。
  蛋鸡群在第二次用吡喹酮驱虫后产蛋率开始恢复,20天后产蛋恢复正常。
  五、笼养蛋鸡感染绦虫的原因分析
  1. 鸡是通过吞食绦虫的中间宿主(蚂蚁、苍蝇、甲壳虫、蛞蝓、螺蛳等)而感染发病的,笼养蛋鸡能接触到的主要是苍蝇,所以临床以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绦虫多发。
  2. 目前,蛋鸡养殖普遍存在环境卫生差、生物安全不达标的问题,夏秋季节鸡舍苍蝇乱飞,导致绦虫感染非常普遍。
  3.“三聚氰胺”事件后,饲料企业逐步停止添加环丙氨嗪,遂导致鸡场苍蝇泛滥,这也是近几年鸡绦虫感染率增高,特别是漏斗带绦虫多发的原因。
  六、防控措施
  强化鸡场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减少中间宿主。
  笼养蛋鸡从60日龄上笼到淘汰,产蛋期间大部分都要经历夏秋季节,不断啄食绦虫中间宿主(主要是苍蝇),持续感染鸡绦虫,依感染程度不同对体重、蛋重、产蛋率都有影响,所以产蛋期要驱绦虫,特别是夏秋季节驱虫尤为重要。
  七、体会
  鸡感染绦虫病后,肠道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鸡群出现死亡。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患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鸡常感染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和漏斗带绦虫。绦虫呈带状,扁平,多为乳白色,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为吸着器官,吸附于宿主肠道。颈节发育生长出体节。体节根据其发育程度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卵节片)。绦虫头节吸附于肠黏膜,破坏肠壁完整,严重时能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发红,粪便上还可见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
  近几年,绦虫病在蛋鸡生产中发病并不少见。由于对寄生虫病的防范意识较低和对生产性能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上临床中也易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不认识绦虫,看见被驱下的节片才引起注意。另外,很多养殖户习惯用广谱驱虫药物伊维菌素驱虫,然而实践证明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杀灭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南二环新政府大楼四层畜牧兽医局 邮编:032200)
其他文献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中国海油通力合作,切实推进天然气供应体系建设,破解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9月14日,中国石化』。‘踵管道在钦州联通点开始向中国石油中缅管道供气,日供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艺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课程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其作用是独特的。那么将艺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公共课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
前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陶公菊栽培,由于用苗量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面积难以扩大,产业难以形成。2010年,我们采取二次压条和二次摘心打顶技术,将每亩苗数减少一半、成本降低一半,但产量和效益却增加了1倍,亩产量达到1000千克,亩收入达到7000余元。同时,田间还可以套作榨菜,冬季每亩又可增加4000余元收入,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  通过2010年的示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