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r——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

来源 :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境民族教育由传统的边疆民族教育定位向现代化的跨境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空间.跨境民族教育转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引,以世界普遍交往的总趋势为历史依据,以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为实践基础,形成完整的逻辑理路.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是多重的样态变革,表现为以边界突破为特征的空间样态,以文化融通为特征的文化样态和以嵌合发展为特征的实践样态.跨境民族教育的实践要朝着既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又有助于跨境民族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基于这一转型思路,跨境民族教育要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建构普惠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社会治理功能,促进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带动跨境民族区域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降临,打乱了国际的已有格局.一股逆全球化、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的思潮开始抬头,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威胁.但是,我们认为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产业链不可能中断,各国无法摆脱相互依存关系.同时,科学发展没有国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各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互相借鉴,共创共享.
期刊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该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运营工作奠定基础.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工作,基于污水处理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从业自豪感,树立安全和法律意识.
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
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与工作岗位接触少、实践能力弱,导致文科类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圆通制”是系统阐述科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文章介绍“圆通制”及工作标准,并以“广告工作标准化实践”课程为例阐述分析“圆通制”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圆通制”与广告学专业教学进一步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线性代数”是高校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为了适应新工科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线性代数”课程需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分析了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基于新工科建设目标的行列式和矩阵内容改革的两方面具体实例.
“专创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是高校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专创融合”课程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类课程的特性,文章将SPOC+TBL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创业教育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个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提供借鉴.
[摘要]河南油田坚持“2344”信访工作思路,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信访稳定工作的意见》,落实各级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加强信息稳控,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地预防各种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为河南油田和谐稳定发展创造出良好环境,以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落实责任;夯实基础;缠访    一、落实责任,包案处理,全力化解突
期刊
新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得到进一步创新,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迎接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话语环境受影响、话语权威被削弱、话语适用性低等诸多挑战.因此,发挥社会的全过程保障作用、学校的主阵地教育作用、家庭的先导性引领作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作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
实习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模式对实习生学做教师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双方建立了何种互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实习生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产生了何种影响两个维度,提炼出4种模式:正向促进型、正向阻抑型、反向阻抑型和反向促进型.分析这些模式的案例表现和形成条件后发现:和谐的师徒关系不必然促进实习生的知识转化和身份获得,而不和谐的师徒关系也不必然阻碍实习生的学习和成长;双方互动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情境因素令实习生满足的程度;实习生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方式以及实习生自己的反思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