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反复提问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形成逻辑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促使学生在“问”中“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的教学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问题链”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对未来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问题链;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38 — 03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是关键,教学设计是桥梁。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路径,它包括教师讲授课程路径和学生学习路径。其外显方式就是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将一系列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凝结核心问题并由核心问题衍生出若干相关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思维广度和深度问题链,促使学生在“问”中“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不再是对知识的零敲碎打,也不再纠结于书中段落的细枝末节,而是形成了知识体系的前后勾连,建构了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在质疑、探讨和研究问题中培养学生辩证、创新与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新的生长点。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问题链”教学模式起源于前苏联教科院院士M·Ⅱ·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他认为不同于一般的“问话”或者“问答”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是由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三部分构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中,PBL情景教学法与问题教学理论相关度较高,即问题导向教学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进行重新编排成环环相扣的“问题组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展开,通过问题的创设、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感悟及新问题的生成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以互动为纽带、以“问题”为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多维互动教学方法。
  二、“問题链”教学模式在《概论》课实施的必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以下两种倾向都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种倾向是拘泥于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内容体系遵循的是知识逻辑,具有系统性、概括性、抽象性、普遍性等特征,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僵化生硬,不为学生所喜爱。另一种倾向是仅以学生喜爱的问题为导向,虽然可能获得学生喜欢,但容易出现“上课笑哈哈,下课大脑一片空白”的问题。碎片化的问题既无法提升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认识,也无法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问题链”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清晰与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与价值的双重引领,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也凸显了理论的无穷魅力和思想的强大力量。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将知识的传递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懂、真知、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问题链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融合课堂讨论、辩论、演讲、交流互动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以“问题链”为红线,贯穿课程教学之中
  《概论》课程的理论体系内容极其广泛,思想及其丰富,因此在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的基础上,凝练教学主题,紧抓重点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情景创设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置于问题的海洋当中,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让问题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把金钥匙。
  2.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
  “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概论》课程教学环节中所起到的引导性作用,这种引导作用主要在于对学生兴趣、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首先,《概论》课程教材内容由于涉及面广,许多问题“点到为止”,有限的篇幅下很难做深入的阐释,又由于追求理论表述的精准,语言表述难免抽象、晦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链”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设置若干当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出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通过层级化、精细化的设问,引导学生自发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次,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决定了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训练的情景并提供理论思维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最后,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而往往这些大学生思想未成熟、思辨能力不强,极有可能在无设防情况下受到各类不良思想和信息侵蚀,造成他们价值观扭曲和信仰缺失。因此,教师应主动承担起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辨别与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3.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
  “问题链”教学模式搜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补充到课堂教学与讨论中,既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又可以在共同讨论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既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与交流机会,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问题链”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学生由被动听课向主动参与的身份转换。在问题解决和经验分享中引导学生建立朋辈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四、“问题链”教学模式在《概论》课实施的策略
  1.创设问题:精巧设疑,情景教学
  “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深入研究教材,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凝练真问题,并精巧地将这些问题设计在情境之中,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问题的回答与解决。构成问题链的问题既可以来源于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也可以是理论问题的延伸。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矛盾”与“冲突”型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有思维“张力”的悬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步步设疑,将学生不断地带入矛盾冲突和失衡的认知当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想象空间去反思与探索问题的答案。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①私有制和公有制,究竟哪个效率更高呢?②贫富差距巨大和实现共同富裕,哪个更符合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呢?③放弃公有制,走私有制的道路能实现共同富裕吗?④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垄断资本会给单个的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到与之抗衡的机会吗?
  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同学们可以逐渐认识到私有制的不足和缺陷,以及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私有制的危害,真正明白了中国不应该,也不能走经济私有化道路,从而会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问题解答:多种方式,共同释疑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组织教学活动。课上,用问题引导授课内容;课下,多种实践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理论与实践同步,课上与课下结合,让理论不再晦涩,让问题更加鲜活。
  对学生作为个体独立探索问题答案有困难的,可以由学生自由搭配组成互补性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部成员合作,小组之间竞争作答的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基础上尊重、聆听他人的观点及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启发与互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主体,主动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启发与质疑中,搭建思维碰撞的桥梁。在拓宽师生的视野的同时,构建同学之间同舟共济的学习共同体。
  对于一些现实问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探索问题的答案。社会实践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与现实对接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下基层、走社区、进企业、访团体等,关注百信心声,服务奉献社会。具体来说,比如:印象中国——探访红色家庭,寻找红色足迹;实地调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状况及其原因;人物访谈——认真聆听长辈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了解改革开放给国家和每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选择本地改革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进行模拟提案——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你会提出哪些提案方案?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也拓展了理论维度。
  3.感悟新问题:升华反思,拓展思维
  通过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地催生新问题是“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归宿。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不断追问,概括与整理思路、升华与反思问题,形成新的认知,并内化于自身意识形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探索运用。从问题到解答、从探索到超越,理論与实践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从不断的求索中突破已有的结论束缚,在不断反思与追问、挖掘与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并萌生更加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衍生出对新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与解决,教学阵地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教学策略由教师一人的独白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被激发。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基于课堂又超越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又一次推向思维的高峰。课堂虽结束,但思考永未停止。
  五、“问题链”教学模式在《概论》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被动思考与“搭便车”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学生被动思考和“搭便车”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愿主动提问并思考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链,往往初始问题都是教师依据教材体系,融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主导并设计的。这些问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专业需求,一些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跟随大家被动思考甚至无思考过程,“搭别人的便车”得出结论,这既不利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探究问题的真相,也无法有效地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担激发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高质量的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勤问、善问中逐渐增强问题意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和百姓关注话题感兴趣,教师也可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学生关注,吸引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热情;也可运用本课程基本观点、基本理论,采用“课前新闻播报”、“课间十分钟热点评论”等形式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目光,还能解决理论与现实、知识传授与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形成独立人格、主动提问和思考问题、最终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教学相长,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重问题,轻逻辑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注意避免“重问题,轻逻辑”的问题设计。“问题链”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连接与层层递进。逻辑性不强且张力不足的、简单的问题堆砌与罗列往往无法达到“问题链”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紧紧围绕《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进行问题筛选,并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将筛选问题进行重新编排,形成具有较强逻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组”,若干“问题组”串联成“问题链”,可以直击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思与学并重的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问题链”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引导学生探索从无到有、从已知到未知世界的桥梁。
  〔参 考 文 献〕
  〔1〕丁俊萍,佘双好.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王天恩.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3〕衣永红.PBL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6,(12).
  〔4〕邓亦武,邓厚平.思政课“以学生为本”的协同教学模式的構建〔J〕.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4).
  〔5〕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06).
  〔6〕程艳.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内在契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
  〔7〕吴永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师生的主体间性论析〔J〕.高教探索,2017,(1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老龄化社会问题在我国逐渐凸现,孝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与弘扬孝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弘扬孝文化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阐述老龄化社会产生和孝文化的关系,分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孝文化弘扬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探索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弘扬孝文化的对策等,对于有效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孝文化
[摘 要]中小企业是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近300家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调查,分析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是解决齐齐哈尔市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具体的企业对策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集群式成长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99 — 03 
在秋季日剧进入了发力抢收视的阶段,提到一次放出了10集的《火花》,似乎稍显过时。在各大评分体系里,它的观看人数增长缓慢,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可以一看再看的精彩剧,甚至当得起“完美”二字,从各个层面来看都无可挑剔。  《火花》的原著作者是日本搞笑艺人又吉直树,基本上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男主人公德永倾力漫才表演十年之久,绝大多数时间都不被承认、不被赏识,甚至连温饱糊口都不能如愿。那些关于贫穷的体验非常
[摘 要]发展型国家理论是针对东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的作用而提出来的,它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处主导作用,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用政府强力来推动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用强制手段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靶向配置,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市场逻辑扭曲,导致市场发育不完善。本文力图通过对发展型国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考察,通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分析来找出对中国当前政治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型国家;
摘 要:自《那山那人那狗》与《暖》之后,霍建起电影的乡村(故乡)主题书写发生了明显的变奏,而进入到乡村与城市的二元书写的框架。由《那山那人那狗》和《暖》所建构的田园牧歌式的乡土世界被打破,乡村已不能维持一种自足的空间存在。到了《1980年代的爱情》,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城市正式登场,恬静的乡村书写与被压缩、被省略的城市时间书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因而城市的形象遭到改写,由彼时的憧憬、眺望与想象变为和乡土田
[摘 要]图书馆开展知识拥军不仅义不容辞,而且大有可为。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图书馆争取保障、完善制度、培养人才和改善服务机制,能有效提高知识拥军工作的层次。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拥军;延伸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89 — 02  知识拥军,是图书馆延伸服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军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
在马德里生活了两年多,每天都在忙碌的学习和不停的步行当中。唯一可以安静下来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或许只有每天早上清早起床后的一到两个小时。作为一名咖啡师,每天清早都要品尝一杯美味的咖啡是我的必须也是我的乐趣。平时出门,每一百米就有一家咖啡店,会玩的西班牙人会把早餐作为艺术品来对待,一些低调却奢华的咖啡店也就安静地躺在马德里的老城区之中。  Tomacafé在马德里的娱乐区Malasa?a,隐藏在步行街
摘 要:课堂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广泛开展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班级容量大、课堂实践教学管理难;在学生分组汇报等实践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优秀生替代其他小组成员参与的现象;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简单,没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任务重,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本文在分析上
[作者简介]苏醒(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主研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方政权研究》(项目编号:10552220)。  [摘要]伪满的地方行政机构,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从建立到灭亡,曾多次进行所谓的改革和调整。就地方行政机构而言,较重大的改革有三次,即1934年、1937年和1940年的
摘 要:容错纠错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制构建,对于党员干部的创新提升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激励作用。然而,如何认定该制度中的“容错”,本文从何为“错”、何为“容”、怎么“容错”三个法律角度进行切入,寻求通过制度和机制来权衡与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   关键词:治党从严;制度从严;容错;纠错;瑕疵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