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两种术式的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巩膜扣带术与再次玻璃体切除术对硅油填充眼并发的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于2009年3月至2013年7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的住院患者28例28只眼纳入研究。在初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1~6个月,将硅油填充眼并发的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数字随机分为巩膜扣带组(15只眼)与玻璃体切除组(13只眼);巩膜扣带组以240硅胶(宽度2.5 mm)环扎,以276硅胶(宽度7 mm)置于下方4~8点及需要支持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部位;玻璃体切除组术中剥除所有存在的视网膜前膜或视网膜下膜,必要时行下方周边及全视网膜切开。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矫正视力。

结果

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巩膜扣带组为73.33%(11/15),玻璃体切除组为84.62%(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巩膜扣带组中视力提高1只眼,视力无变化10只眼,视力下降4只眼;玻璃体切除组中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无变化8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硅油填充眼发生的下方视网膜脱离,可根据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程度来选择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术式,为先天性白内障病例有更优的手术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再次手术患儿51例(69只眼),详细记录手术年龄、首次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再次手术方式、术后半年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等,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后效果。结果婴幼儿
期刊
目的评价尖峰预劈核联合虹膜拉勾和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23例(25只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使用2~4个虹膜拉勾固定囊袋,尖峰预劈技术将晶状体核劈成4块或8块,扭动超声乳化核及吸完皮质后,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结果23只眼成功在囊袋内植入张力环
期刊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新生血管膜粘连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PDR患者73例80只眼,其中光凝组和非光凝组各40只眼。术前B超检查眼后段情况,玻璃体手术中观察新生血管膜粘连特征,分析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新生血管膜程度的差异。结果激光组视网膜新生血管粘连范围>1 PD的眼数为18只眼(45%),非激光组为29只眼(72.5%)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孕妇出现尿潴留情况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胎膜早破孕妇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对尿潴留情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胎膜早破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