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管是航空器本身还是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在特殊天气如雷雨、大风、大雾等情况下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说,特殊天气会给航空器自身及其它航空器带来安全威胁,此外还会加大空中交通管制的难度,因此,在碰到特殊天气的时候一定要灵活的做好空中交通管制与协调工作,必要时实施合理的流量控制,以减轻管制员各个方面的压力,促使航空器的安全得以保障。本文将主要分析如何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关键词:特殊天气;航空器;安全威胁;空中交通管制
0 引言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会对航空器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会对航空器的安全造成影响和延误航班等,根据相关统计,全球的空难和事故基本上都和特殊天气相关,有70%左右的航班延误也和特殊天气有关。因此,管制人员一定要重视特殊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从而促使航班的运行安全和准点率都得到有效提高。由于难以控制气候的改变,因此只能针对特殊天气,在实际的管制工作中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障航空器的运行安全。
1 空中交通管制在特殊天气条件下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1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管制人员在各个管制席位工作时应该了解特殊天气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在上席位工作前应该紧密地同气象人员进行沟通,对天气情况加以了解,并详细了解特殊天气的覆盖范围、高度、强度、预计持续时间及其移动方向,特别是要了解航路航线附近的气候情况及航空器目的地机场和备降场的天气情况,并及时将其通报给机组,同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1]。应该与管制区域内的航空器机组保持积极的沟通,做好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的准备,并及时将相关的信息通报给相关航空器机组,从而使管制工作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1.2编写特情处置检查单,并做好模拟机培训和应急演练
为了让管制员在遇到特殊天气时做好管制工作,应先组织资深人員编写相关的管制指挥流程和措施即特情处置检查单。在完成特情处置检查单之后,应该对全体管制员进行相关的模拟机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管制员事先做好应对特殊天气随时到来的准备。特别是应该结合管制空域和各个管制席位的特点对管制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促进管制员对特殊天气的进一步了解,让管制员熟练掌握特殊天气条件下的管制指挥方法。
在进行培训和演练的过程中,主要是让管制员在各个席位进行指挥,并将特殊天气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气候加以突出,如能见度低、风切变、强降雨、大风、雷暴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演练[2],以此来提高管制员应对各类突发天气的处置能力。在进行培训和演练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两种特殊情况,而应该设定多种特殊情,主要包括绕飞天气、返航、备降等。在演练的过程中应该贴近实际的气象情况,从而促使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2 特殊天气条件下空中交通管制方法的运用
2.1引导航空器绕飞
在面临特殊天气的时候,应该先利用雷达关注管制扇区及相邻扇区的动态,在对天气的位置及其性质进行了解的同时还应及时和机组沟通了解机组意图。首先,应该考虑引导航空器绕飞天气,并与机组进行及时沟通,对机载雷达的观测情况加以了解,及时向空军相关部门申请绕飞空域,并及时将航空器绕飞情况通报相临管制室。其次,要对我国民用航空器飞行准则当中的绕飞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比如,云外绕飞应该和积雨云保持的距离要大于5千米,在夜间的时候,其保持的距离需要加大到10千米[3]。在绕飞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系统会覆盖较大的范围,所以会出现航空器偏离航线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在飞离天气影响区域之后及时调整航向加入计划航路。
2.2穿越管制
如果处于特殊天气系统中的航空器已经不能进行绕飞,那么就应该在航空器进行穿越的时候及时给予提示,比如提示飞机的颠簸速度,提示注意防冻、开启照明设备等,尽力保持航空器不偏离其飞行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醒相关航空器避让穿越航空器,在航空器完成穿越之后,要及时检查其各项仪器和仪表,比如导航系统、无线电、加温系统等,在经过机组检查之后,如果发现航空器在特殊天气系统中没有受到较大影响的话,则应该指挥其继续完成飞行工作,反之,航空器如果出现了较大的损伤,那么就应该同就近的机场及时取得联系,并要求其做好备降准备工作。当遇到机场上空或者是航线有难以绕行和穿越的特殊天气系统的情况时,则需要及时将相关指令下达给机组,指导其按照要求返航或者是进入备降机场,同时还要通报返航和备降的航路气候条件,要确保机组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2.3调配指挥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需要特别重视对航空器的指挥与协调,一定要保证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应尽可能为其配备垂直高度差,避免相邻的航空器出现在同一个高度层的现象。但是,因为航空器的指挥难度在特殊天气下会加大,同时管制压力也会提升,如果为每个航空器配备不同的高度可能导致高度层不够用的情况。
3 结语
虽然难以改变特殊天气这种自然现象,但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避免航空器受其侵害。本文探讨出了几种空中交管方法来帮助航空器应对雷雨天气,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保障航空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晓莉. 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提高措施[J]. 科学之友. 2012(06)
[2] 杨联楠. 雷雨情况下的空中管制指挥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7)
[3] 赵威. 浅析强雷雨天气中的管制运行保障[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0)
关键词:特殊天气;航空器;安全威胁;空中交通管制
0 引言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会对航空器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会对航空器的安全造成影响和延误航班等,根据相关统计,全球的空难和事故基本上都和特殊天气相关,有70%左右的航班延误也和特殊天气有关。因此,管制人员一定要重视特殊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从而促使航班的运行安全和准点率都得到有效提高。由于难以控制气候的改变,因此只能针对特殊天气,在实际的管制工作中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障航空器的运行安全。
1 空中交通管制在特殊天气条件下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1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管制人员在各个管制席位工作时应该了解特殊天气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在上席位工作前应该紧密地同气象人员进行沟通,对天气情况加以了解,并详细了解特殊天气的覆盖范围、高度、强度、预计持续时间及其移动方向,特别是要了解航路航线附近的气候情况及航空器目的地机场和备降场的天气情况,并及时将其通报给机组,同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1]。应该与管制区域内的航空器机组保持积极的沟通,做好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的准备,并及时将相关的信息通报给相关航空器机组,从而使管制工作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1.2编写特情处置检查单,并做好模拟机培训和应急演练
为了让管制员在遇到特殊天气时做好管制工作,应先组织资深人員编写相关的管制指挥流程和措施即特情处置检查单。在完成特情处置检查单之后,应该对全体管制员进行相关的模拟机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管制员事先做好应对特殊天气随时到来的准备。特别是应该结合管制空域和各个管制席位的特点对管制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促进管制员对特殊天气的进一步了解,让管制员熟练掌握特殊天气条件下的管制指挥方法。
在进行培训和演练的过程中,主要是让管制员在各个席位进行指挥,并将特殊天气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气候加以突出,如能见度低、风切变、强降雨、大风、雷暴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演练[2],以此来提高管制员应对各类突发天气的处置能力。在进行培训和演练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两种特殊情况,而应该设定多种特殊情,主要包括绕飞天气、返航、备降等。在演练的过程中应该贴近实际的气象情况,从而促使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2 特殊天气条件下空中交通管制方法的运用
2.1引导航空器绕飞
在面临特殊天气的时候,应该先利用雷达关注管制扇区及相邻扇区的动态,在对天气的位置及其性质进行了解的同时还应及时和机组沟通了解机组意图。首先,应该考虑引导航空器绕飞天气,并与机组进行及时沟通,对机载雷达的观测情况加以了解,及时向空军相关部门申请绕飞空域,并及时将航空器绕飞情况通报相临管制室。其次,要对我国民用航空器飞行准则当中的绕飞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比如,云外绕飞应该和积雨云保持的距离要大于5千米,在夜间的时候,其保持的距离需要加大到10千米[3]。在绕飞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系统会覆盖较大的范围,所以会出现航空器偏离航线的现象,那么就应该在飞离天气影响区域之后及时调整航向加入计划航路。
2.2穿越管制
如果处于特殊天气系统中的航空器已经不能进行绕飞,那么就应该在航空器进行穿越的时候及时给予提示,比如提示飞机的颠簸速度,提示注意防冻、开启照明设备等,尽力保持航空器不偏离其飞行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醒相关航空器避让穿越航空器,在航空器完成穿越之后,要及时检查其各项仪器和仪表,比如导航系统、无线电、加温系统等,在经过机组检查之后,如果发现航空器在特殊天气系统中没有受到较大影响的话,则应该指挥其继续完成飞行工作,反之,航空器如果出现了较大的损伤,那么就应该同就近的机场及时取得联系,并要求其做好备降准备工作。当遇到机场上空或者是航线有难以绕行和穿越的特殊天气系统的情况时,则需要及时将相关指令下达给机组,指导其按照要求返航或者是进入备降机场,同时还要通报返航和备降的航路气候条件,要确保机组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2.3调配指挥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需要特别重视对航空器的指挥与协调,一定要保证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应尽可能为其配备垂直高度差,避免相邻的航空器出现在同一个高度层的现象。但是,因为航空器的指挥难度在特殊天气下会加大,同时管制压力也会提升,如果为每个航空器配备不同的高度可能导致高度层不够用的情况。
3 结语
虽然难以改变特殊天气这种自然现象,但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避免航空器受其侵害。本文探讨出了几种空中交管方法来帮助航空器应对雷雨天气,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保障航空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晓莉. 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员防冲突应变能力提高措施[J]. 科学之友. 2012(06)
[2] 杨联楠. 雷雨情况下的空中管制指挥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7)
[3] 赵威. 浅析强雷雨天气中的管制运行保障[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