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04
病历资料
例1:患儿,男,2岁,因咳嗽喘鸣2周,发热3天入院。在院外经2次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喉炎及支气管肺炎,经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咳喘无好转反而加重来就诊。体格检查:神清,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左下肺呼吸音低,并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正常。胸片示左肺透亮度高,左肺下近心缘处有大片致密阴影,双肺下散在片影,左膈下移。经反复询问病史,其祖母于约2周前曾给患儿喂过花生米,有过呛咳,但1~2天后咳嗽减轻,故再行X线检查,发现双肺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大小有异常,考虑气管、支气管异物合并肺炎,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左侧支气管不完全堵塞,取出数个粟米粒大小的花生米,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咳嗽喘鸣减轻,经控制肺部感染,1周后临床痊愈出院。
例2:患儿,男,3岁6个月,因咳嗽、咳痰、喘憋,伴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该患儿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阵发性呛咳,活动后加剧,伴喘憋,并间断发热,在外经抗感染等治疗,疗效欠佳,遂来就诊。体格检查:神清,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两肺均可闻及中小水泡音,两肺下呼吸音低,右下明显,左肺下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有力,心率快,外周血象白细胞20.4×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红蛋白108g/L。X线检查两肺透亮度增高,均有小片影,右肺下大片模糊阴影,左肋膈角模糊,心脏稍向左移,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胸膜炎、败血症,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并作左胸腔诊断性穿刺,明确为化脓性胸膜炎,培养为金葡萄菌,经治疗1周,体温有所下降,左侧脓胸经引流和抗生素治疗明显好转,但咳嗽频繁,仍为刺激性呛咳,呼吸困难仍明显,再行X线检查,右肺上透亮度高,右下大片模糊阴影(考虑肺不张),横膈低平,心脏出现异常大小,提示注意气管异物问题。经反复追问病史,其外祖母提供,患儿于40天前吃花生米时摔倒,此后曾有过数日的呛咳,服药后缓解,但玩耍时仍有咳嗽,考虑诊断为支气管异物并肺炎、脓胸、败血症,即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双侧支气管不全堵塞,以右侧明显,取出粟米粒大小的花生米数粒。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发绀渐消失,呛咳消失,抗生素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讨 论
(1)误诊原因分析:应仔细询问疾病病史。本文中2例均以咳嗽为主诉就诊,但均未及时询问或未询问异物吸入史。儿科医生对有呼吸道感染,以呛咳、刺激性咳嗽为主症而就诊者,必须仔细询问有无异物吸入史。异物吸入史为确诊本病的关键。
对于不明原因的咳嗽或支气管炎或肺炎患儿,未能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分析,这是误诊的又一原因。一般认为胸透(转位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方法,若行胸片检查,必须进行正侧位才能确诊。对于病史中有剧烈或顽固性咳嗽,并有肺炎、肺不张、脓胸、发热等,经积极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进行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2)误诊误治的防范: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见。男孩比女孩多1倍。5岁以下者占80%~90%。由于缺乏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极易被临床误诊。我科近年来收治2例支气管异物误诊病例。
应广泛地向父母和保育员进行宣教,教育广大家长及孩子,尤其是3歲以下小儿不应给花生、瓜子、豆类、果冻及带壳食物,注意小的玩具、文具等物不要放入嘴里。在小儿进食时不要嘻笑、啼哭,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食物吸入。对于幼儿可能吸入和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出现异物吸入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儿科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咳嗽严重者,必须反复询问有无异物吸入史,并切实掌握气管、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方法。
在取出异物的同时,必须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脓胸、败血症等。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5-1166.
病历资料
例1:患儿,男,2岁,因咳嗽喘鸣2周,发热3天入院。在院外经2次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喉炎及支气管肺炎,经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咳喘无好转反而加重来就诊。体格检查:神清,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左下肺呼吸音低,并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正常。胸片示左肺透亮度高,左肺下近心缘处有大片致密阴影,双肺下散在片影,左膈下移。经反复询问病史,其祖母于约2周前曾给患儿喂过花生米,有过呛咳,但1~2天后咳嗽减轻,故再行X线检查,发现双肺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大小有异常,考虑气管、支气管异物合并肺炎,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左侧支气管不完全堵塞,取出数个粟米粒大小的花生米,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咳嗽喘鸣减轻,经控制肺部感染,1周后临床痊愈出院。
例2:患儿,男,3岁6个月,因咳嗽、咳痰、喘憋,伴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该患儿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阵发性呛咳,活动后加剧,伴喘憋,并间断发热,在外经抗感染等治疗,疗效欠佳,遂来就诊。体格检查:神清,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两肺均可闻及中小水泡音,两肺下呼吸音低,右下明显,左肺下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有力,心率快,外周血象白细胞20.4×109/L,中性粒细胞0.74,血红蛋白108g/L。X线检查两肺透亮度增高,均有小片影,右肺下大片模糊阴影,左肋膈角模糊,心脏稍向左移,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胸膜炎、败血症,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并作左胸腔诊断性穿刺,明确为化脓性胸膜炎,培养为金葡萄菌,经治疗1周,体温有所下降,左侧脓胸经引流和抗生素治疗明显好转,但咳嗽频繁,仍为刺激性呛咳,呼吸困难仍明显,再行X线检查,右肺上透亮度高,右下大片模糊阴影(考虑肺不张),横膈低平,心脏出现异常大小,提示注意气管异物问题。经反复追问病史,其外祖母提供,患儿于40天前吃花生米时摔倒,此后曾有过数日的呛咳,服药后缓解,但玩耍时仍有咳嗽,考虑诊断为支气管异物并肺炎、脓胸、败血症,即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双侧支气管不全堵塞,以右侧明显,取出粟米粒大小的花生米数粒。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发绀渐消失,呛咳消失,抗生素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讨 论
(1)误诊原因分析:应仔细询问疾病病史。本文中2例均以咳嗽为主诉就诊,但均未及时询问或未询问异物吸入史。儿科医生对有呼吸道感染,以呛咳、刺激性咳嗽为主症而就诊者,必须仔细询问有无异物吸入史。异物吸入史为确诊本病的关键。
对于不明原因的咳嗽或支气管炎或肺炎患儿,未能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分析,这是误诊的又一原因。一般认为胸透(转位检查)是较敏感的诊断方法,若行胸片检查,必须进行正侧位才能确诊。对于病史中有剧烈或顽固性咳嗽,并有肺炎、肺不张、脓胸、发热等,经积极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进行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2)误诊误治的防范: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见。男孩比女孩多1倍。5岁以下者占80%~90%。由于缺乏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极易被临床误诊。我科近年来收治2例支气管异物误诊病例。
应广泛地向父母和保育员进行宣教,教育广大家长及孩子,尤其是3歲以下小儿不应给花生、瓜子、豆类、果冻及带壳食物,注意小的玩具、文具等物不要放入嘴里。在小儿进食时不要嘻笑、啼哭,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食物吸入。对于幼儿可能吸入和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出现异物吸入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儿科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咳嗽严重者,必须反复询问有无异物吸入史,并切实掌握气管、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方法。
在取出异物的同时,必须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脓胸、败血症等。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