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是我国20世纪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称号,是大家公认的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一生从事、关注和指导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研究七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套全面的语文教育理论。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具创新性、时代性和前瞻性,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的吕叔湘曾说:“叶圣陶的大部分文章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对过去的语文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以及将来的语文教育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合》里说道:“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是叶老先生对“语文”的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任何一个层面,在此笔者就叶圣陶先生的“教期于无教”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本位论、习惯本旨论、工具本质论四个方面来浅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 “教期于无教”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叶老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的一段话,后来被浓缩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认为能够让学生自己举一反三,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诚然,“讲”固然是必要的,问题是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讲”,就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语文教学要立足“中庸之道”,不能走极端。语文课堂教学包含“导”和“讲”两个方面。他说的“教”偏重于导。“满堂灌”的“讲”是不可取的,而撇开知识的正面传授,游离“讲”之外的“导”也是与语文教学规律相悖的,语文教学是讲和导的统一。“讲”和“导”都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就如前文所说的学生“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问题解决”才是目的。“导”难于“讲”,号召广大教师“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开拓进取走启发式教学的艰难之路。正所谓“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确是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该怕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
  叶圣陶的“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是他教学多年后积累的经验和精华,语文课本就是凭事例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当然,事例必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事例怎么能举一反三?他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是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必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摒弃“满堂灌”,学会多“导”而少讲,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我们任何一个老师的最终愿望。
  二、 学生本位论
  纵观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语文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须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在他的心目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善于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学生是否真有所得。叶老不赞成老师讲课简直是最高艺术的这种说法,他认为,“欣赏艺术就要到剧院去,到音乐会去。”参观学校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这些话都最明确不过地阐明了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它像大海,永远变幻莫测,任凭你设计再好再天衣无缝,也会出其不意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而不是害怕学生所谓的“拆台”。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学生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能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能动性;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为他们着想,引导和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让学生在如学走路、学游泳的实践中,自己动手动脚。老师只是从旁“扶携”,最终达到“放手”,而决不能越俎代庖。
  三、 习惯本旨论
  “习惯本旨论”是叶圣陶对古今中外教育家有关习惯理论的继承与概括的产物,是叶圣陶长期思考坚持探索的结果,集中了叶圣陶的创造性建树。“习惯本旨论”的性质和功能有以下几点:
  (一) 从方式来说,它是一种养成教育,主张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及至人的一生。
  (二) 从实质来说,是素质教育,“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与习惯”。
  (三) 从过程来说,是终身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离开学校,仍然要从各个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四、 工具本质论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因为教学目的、任务、教义和教法等,皆由性质来决定,叶圣陶通过对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和深入研究,多次强调指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他认为语文是应付生活的工具,而语言是思维工具,是交流工具,更是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首先,語文是思维工具,叶老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定型。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读、写训练,就是让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理解不明白的语言变为有条理有逻辑的语言。总而言之,离开了语言,人们就无法思维,因此,语言即工具。
  其次,语文还是交际工具。人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凡是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绝对离不开交往,而交往过程中就必须使用语言,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每天都会碰到交际,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好语言,学好语言的基础就是学好语文,这样才能搞好交际工作。因此,语言是工具,语文是专学语言的学科,语文就是工具。
  最后,叶老的“工具本质论”并不排斥思想性与人文性,人文不能脱离语言,要把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工具本质论”。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传统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有显著的时代意义。叶老认为,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尊重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子江.讲座:《语文课程文化》.2017年7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严悦.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J].现代语文,2014.
  [4]商金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轨迹[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0):3-9.
  [5]孙永登.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苏州:苏州大学,2012.
  [6]朱亚梅.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7]薛晶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云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惠水县芦山中学。
其他文献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举措,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篮球运动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老师要积极探究篮球教学的方法,在篮球训练中更科学的指导学生,让学生们的篮球技能更有效地得到锻炼和提高。高中阶段虽然文化课程繁重,但是篮球运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有效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体育运动开始得到老师和学生们更多的重视。
以重力+旋风组合装置及陶瓷管过滤器组成的串联除尘装置作为冶金行业的烟气除尘技术,研究了该套装置的初始压降及其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串联系统还是其中的两个单体装
摘 要:时代在与时俱进,要想让学生们跟随社会的步伐,那么教学方式的变化也一定是必然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因为语文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方向,语文也同时影响着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受到重视,并且语文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目前所能接受的范围来制定教学方式,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读写能力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基础知识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蓬
十九大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根据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法治建设无疑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属于中心环
本文针对粉煤灰分选系统中的分选效率、风机噪声及旋风分离器的串联并联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地、实事求是的论述和分析。希望通过讨论 ,澄清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避免走入误区 ,促
<正>《尽心》是《孟子》的主要篇章。这一章集中体现了关于孟子儒家学说的一些主要政治思想。一、《孟子·尽心》的主要内容(一)《尽心(上)》的主要内容1."尽心、知性、知天"
会议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视教材的应用也更加的普遍。本文通过对电视教材表达形式的依据分析,探究多样化的电视教材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关键词:电视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改善  一、 引言  电视教材作为电视传媒的一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理论的要求,电视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应运而生,比如MOOCS、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筹集和供应社会资金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财政方式,一种是信贷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文章从马克思财政思想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后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