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自由飞翔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扎实推进和现代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也是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趋势。兴国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的繁荣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的深度化、多元化,为传统旅游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使兴国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文化是旅游产业腾飞的翅膀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文化和旅游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魂,是旅游产业腾飞的翅膀,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品位,决定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和空间;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旅游活动挖掘文化内涵,展示人文历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和旅游逐步融合、相得益彰,文化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是支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1、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产业发展包含多方面的驱动要素,比如旅游资源及其衍生的景区景点、旅游产品的营销、旅游品牌的塑造等,其中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要素。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有名山大川、河湖沟谷,也有乡村风情、小桥人家,但真正吸引人的是文化,感染人的也是文化。有了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旅游就能增添无限魅力。尊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的三僚景区,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堪舆文化和满目疮痍的风水作品,使游客趋之若鹜,近距离感知文化的魅力,让其文化需求在神秘和共鸣中得以满足。
  2、文化追寻是游客出行的基础动因。旅游动机分为身体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声望动机四类,其中文化追寻是旅游的基础动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裕,人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人们期望通过参观历史古迹、浏览名山大川、体味民俗风情,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文化的神韵,并从中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文化旅游占全球旅游活动的比例高达40%,与文化有关的旅游活动已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价值是旅游形象的重要内容。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区域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条件的总体感知和评价,其中独特的区域文化是旅游形象感知的核心。真正吸引人、感召人的旅游形象定位,不仅是一个区域地脉和文脉的表征,也必然反映旅游者的核心需要,即文化需要。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定位通过蕴涵在旅游形象中的文化价值,对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形成有效的市场感应和消费引导,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4、文化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必要依托。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旅游消费、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节俭思想制约旅游消费意识的形成,客源地与旅游地文化差异的大小决定旅游需求动力,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影响游客的文化感知等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营造文化氛围、引导消费需求,也对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兴国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纵览兴国的发展史和文明史,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兴国人民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兴国文明,留下了无数厚重的文化遗产,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主要有以下资源:一是红色文化璀璨。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是人民军工的摇篮。近现代革命战争,在江西留下了众多的战斗遗址、革命旧址和名人旧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100余处,遍布全县近20个乡镇、200多个村庄,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见证和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二是堪舆文化独特。兴国是中国风水文化的发源地,梅窖三僚被海内外尊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自古以来明师迭出,十三陵、故宫、长城、清东陵等著名建筑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三僚村内保存了大量的风水作品,是中国风水文化保存最为完好、风水作品最为集中的古村落。三是生态文化丰富。巍峨磅礴的大乌山、覆笥山,为兴国树立了一道道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奇峰秀丽的灵山冰心洞,风光迷人的宝石仙境,山水相融的丹霞湖,飞花溅玉的龙下瀑布,号称“小庐山”的省级森林公园均福山等自然景观,如诗如画,各领风骚。四是圣贤名人荟萃。著名人物有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宋代理学诗文家李潜、李卿、李仆父子兄弟七进士,明代史学家吕复,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清雍正重臣礼部侍郎王思轼等,无不是兴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史上名贯古今的大德贤才。此外,海瑞在兴国曾任县令,文天祥在兴国大乌山留下了“永镇江南”翰墨笔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五是民俗文化淳厚。兴国山歌闻名遐迩,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称“悬丝傀儡”和“吊线子戏”的兴国提线木偶,是古老珍稀戏种之一。另外,还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包括宗族文化、客赣方言、饮食文化等。
  2、存在的问题依然艰巨
  兴国虽然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在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挖掘不够深。兴国虽然挖掘出了不少文化旅游资源,但大部分都停留在表面,对历史渊源、人文传说、宗教文化、民间故事、党史文献等方面的挖掘不够深、不够细,更缺乏有效的整理归类,导致景点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景区开发不够好。兴国县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众多,由于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又缺乏有效的整合,景区建设档次不够高,未形成规模;文化旅游品牌不够创新,又缺乏有效手段,导致目前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三是管理体制不够顺。红色文化旅游是兴国的主打戏,行政职能主要由文广和民政部门负责监管,而旅游部门只负责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在开发红色文化景点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方面缺乏专业性和整体性,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文章做得不够好。
  3、面对着千载难逢机遇   今后一段时期,是兴国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面临着以下两方面机遇:政策机遇方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并提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江西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构想,全力提升江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对旅游寄予了厚望;市委提出的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五个赣州”,其中“生态”为兴国绿色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市场机遇方面,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出行半径的增长、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红色旅游热潮逐渐兴起,现有的红色资源为兴国红色旅游吸引大量客源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兴国县作为井冈山和瑞金的旅游腹地,井冈山景区的客源已经接近饱和,将为兴国提供大量客源。
  三、兴国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兴国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牢牢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大力推行“文化+旅游”模式,“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任务,推进四项工作”。
  1、把握一个关键。即文化旅游品牌创新。文化旅游发展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将抽象的文化符号、模糊的文化记忆、残缺的文化遗址等资源转化为游客可以直接感知或观看的文化产品,“七彩云南”和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就是成功的案例。因此,兴国文化旅游品牌创新,必须在深度挖掘红色、堪舆、生态、客家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兴国山歌为素材,通过提炼一句主题口号、打造一台演艺节目、出版一套文化丛书、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线路,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将极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特质展现出来,使之在消费群体中形成“第一印象”,进而成为游客出行的“第一选择”。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实行综合开发。坚持红色为主、红古绿“三色”并举,加快推进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苏园及将军园创4A级景区建设,不断完善三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灵山冰心洞等景区开发以及度假村、五星级酒店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二是提升景区品位。红色旅游方面,在挖掘苏区干部好作风和将军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声光电和情景再现等手段,丰富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和将军园陈列馆布展内容,提升布展水平;古色旅游方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三僚村内风水文化作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建筑和小品设施,做到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绿色旅游方面,通过景区内的历史渊源、人文传说、民间故事、红色文化丰富景区内涵,利用雕塑人物、物品陈列、建设亭阁等方式打造景点,实现休闲娱乐与参观教育的完美结合。
  3、抓好三项任务。一是理顺部门工作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保护、挖掘、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机制,将文化、民政与旅游部门有相关的职能进行整合调整,并配足旅游专业人员,负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创新文化节庆活动。以特色文化为主线,积极举办兴国山歌艺术节、红色旅游峰会、风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注重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形式,让游客充分感受兴国地方文化特色,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对外的影响力。三是提高导游人员素质。高度重视导游员、讲解员素质的培养,切实强化培训,特别是着力提高其历史、地理、文学、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素养。要通过优秀的导游人员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将那些沧桑悠久的文物或是修复重建的人文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传奇故事传递给游客,让游客深入体验人文历史的厚重与精彩。
  4、推进四项工作。一是开展资源普查。由旅游、文广、文物、党史办、民政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重点对全县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地区分布和差异、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旅游要素配置现状,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兴国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培育、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项目审批、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把行动落实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人口约38万,2006年以来,我县先后有18个村被列为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共有207个村民小组,10876户,48798人,总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5.5%,这些贫困村分布在全县丘陵、滨湖及山区。在实施扶贫开发之前,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数的45%。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
期刊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摘要  【生产】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调控】要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6.29,0.08,1.29%)临时收储;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补贴】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
期刊
强农惠农资金很多,涉及扶贫和移民部门的强农惠农的资金主要有四种,即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移民搬迁建房补助资金、“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资金、扶贫贴息资金。为了用好用活强农惠农资金,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确保强农和惠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严格做到“3、4、5”,即三种制度、四个环节、五大把关。  一、三种制度  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用到项目上,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佳效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移民搬迁
期刊
某领导对一女孩耍流氓,女孩强烈反抗,领导骂道:“小妞,别闹了,我可是有背景的人!”女孩一听,顿时笑了:“大叔,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
期刊
沿着319国道转角进入大陇镇,但见一座古朴简约的牌楼立于路边,上书“思绪万千出深山住小区幸福铭记党;源远流长入城镇居高楼致富勿忘恩”的对联,牌楼周围是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楼房,并排挺立在安静的龙源河边,这里就是思源移民新村,住着148户、654名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的农户。  整洁的村容村貌,挺拔漂亮的霓虹灯,配套齐全的健身休闲设施,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这幅展现大陇移民扶贫的新画卷,成为了大陇镇全力
期刊
陈寿,字本仁,江西新淦(今新干县)人,明朝著名清官。他奉行“三不喜”原则——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五月,陈寿到河北宣化边防巡视督察,得知当地有人在克扣军士粮饷。陈寿立即展开严查,发现幕后主使是御马监太监梁芳。梁芳共克扣了价值数万两银子的军粮、军饷。陈寿随即将梁芳贪污案上报总兵府,同时搜查梁芳的住所。在搜查时,陈寿除了缴获满箱满
期刊
体检尤其是抽血检查时,医生常会叮嘱需要空腹。一些人对医学常识所知甚少,空腹不到位,使得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空腹检查,到底该怎么“空”呢?  ??空腹空多久  大多数人认为空腹就是指早上不吃饭。其实这是非常不准确的。标准的空腹应该是指距离上一次进食间隔8~12小时,也就是前一天晚饭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并要求清淡,不能吃夜宵。  关于空腹检查,有两个误区比较常见。一是虽然没吃早餐,但吃了饼干、蛋糕等零食,
期刊
现在,一些形式暴力的保健方法在老年人群体中十分流行。公园里常有老年人拍打身体、撞树、呐喊……他们认为这些保健方法符合中医理念,不仅能够疏通经络,还能够治疗疾病。事实果真如此吗?  ※拍打身体  适度拍打特定穴位属于中医的外疗法。从原理上说,拍打是按摩的一种手法,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一些软骨损伤及慢性疼痛确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不能说有治本的作用。正确的拍打方法是使一定的震动力量传达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7岁,是一名老慢支患者。2017年11月,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老慢支肺气肿、右上肺阴影,建议我去大医院复查。之后,我在大医院治疗,经CT检查被诊断为老慢支肺气肿、双肺慢性炎性病变。我现在咳嗽止了,起居饮食都恢复正常,但是气喘仍然存在,手提东西、爬楼都喘,散步也只能慢走,稍微走快点会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心率超过100次/分,要休息10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老伴今年64岁,她荨麻疹反复发作一年多了,时好时坏。请问: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应如何缓解荨麻疹症状?  赣州市徐××  徐××同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发病后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容易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可迁延数日至数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精神紧张。  急性期一定要忌食敏感性食物,如鱼、虾、蟹、牛奶、鸡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