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中国头号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下,水土流失的发展及其危害已然限制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国家以及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国的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要能够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的减少水土流失等带来的危害,努力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关系;概念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1071
  新形势下,人们更多的会强调退耕还林以及水土保持,本文在分析两者概念的基础上,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论述,旨在实现退耕还林以及水土保持的相互促进、相互丰富,最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 退耕还林以及水土保持的概念
  作为一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不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断的改善区域内环境条件,这既有利于防治、减轻自然灾害,也有利于人类、动植物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就退耕还林而言,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在已经退化的陡坡耕地上规划,不断的营造出森林植被,为人类的未来生存以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将退耕还林视为减轻自然灾害、恢复与重建植被等的总称,从还林的总体取向出发,还可以将其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退田还湖。水土保持是新时期中国面临的有一大问题,具体的是指人类对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相关预防以及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等。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水土保持亦有其特点,比如学科性、地域性、综合性以及群众性等。
  2 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的相互关系
  2.1 水土保持理论以及技术等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出现于水土保持之后,使其更多的借鉴水土流失的发生形式、影响因素以及治理途径等,在治理手段方面,会采取国土综合整治策略,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改变陡坡严重沙化等问题,这既有利于增加土体的抵抗力,也有利于减少风力、水力等对土地的破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将退耕还林视为水土保持理论最广泛、最直接的应用。具体的体现在一些几点:要想确定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治理策略,就必须科学的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土壤、地形以及植被等,而这些因素当中,植被因素是唯一主观、人类能够调控的因素;退耕还林工作的展开必须有一套整体、科学的配套措施,这套措施是依据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而制定的。目前我国治理水流流失主要有生物、工程以及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就可以制定基本农田建设以及封山禁牧等战略措施;水土流失所带来的侵蚀会出现不同的形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侵蚀形式制定不同的退耕还林方式。
  2.2 退耕还林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内容
  退耕还林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生物措施实现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在以往的水土保持研究中,对退耕还林等已经有专门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显得较为松散,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当下,我们将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提出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水土保持的理论以及技术体系。国内外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退耕还林模式,比如农林复合模式、坡改梯等,在应用各种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退耕区气候以及当地人地关系等一系列条件,比如针对浅丘、深丘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区,所运用的退耕还林模式是不同的。目前,中国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坡改梯,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投资较少、保土以及保水能力等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退耕还林有一基本特点,就是模式多、作业点多,这就导致退耕还林工作的展开会异常困难,会涉及到中国的千家万户。相关部门也不能只是从有限的范围、一种生态类型去研究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而要整体、系统的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否则,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3 水土保持在退耕还林中的发展讨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土保持的研究,以期找到科学、有效、可行的措施,进而解决水土流失带来的问题,但目前这种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就退耕还林而言,它涉及到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治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退耕地类型、水土流失程度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等问题,这就要求相关治理部门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大对退耕还林的研究,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中国水土保持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要想完成退耕还林工作,就必须加大对水土保持的研究投入以及宣传力度,只有充分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程度,才能制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政策;要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制定一整套所需观测和研究的指标体系;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工作期间的水土保持技术指导工作。
  在我国有很多的土壤侵蚀地区,而这些侵蚀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水土保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能够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坡改梯、造林整地等,这些先进技术的使用,是实现退耕还林的根本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运用到水土保持学的相关知识,所以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兩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丰富。
  参考文献
  [1] 邹军,张明礼,杨浩.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2(02):1-2.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提升,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的正常运行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种子管理机构肩负着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加强种子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的科学研究中,因此,本文也主要根据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相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摘 要: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林业了,探索新的林业发展机制,运用林业技术创新来推动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简述了现代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7  社会在进步,
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它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和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在智能处理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SCADA
介绍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拓扑结构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原理与特点。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以及传统变压器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与不足,指出了电力电
本文对花生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和钾肥用量的提高,花生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磷肥对于花生整体产量影响不明显。此外,微量元素肥料也对花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