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干扰电、超声波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及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疼痛、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疗效指标评分[分别为(2.77±1.76)分、(7.5±5.4)分、(92.8±19.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独服用美托洛尔以及美托洛尔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功能性抗交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男性轻度(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药物组及观察组。药物组仅服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服用美托洛尔同时辅以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50%~70%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每次运动30~45 min,每周运动3~5次。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利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r-ESWT) with ultrasound (US)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 (PF).METHODSA tota
期刊
目的寻找简便易行且敏感、有效地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方法,以便及时干预TI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可独立自主行走的TIA患者36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不低于26分],设为TIA患者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与TIA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受试者36例设为作正常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于入组后当天进行1次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分析,并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已证明,该方法在炎症性疾病和创伤治疗等方面效果好、效率高。LiZhang和Omar等的研究认为,体外冲击波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显著有效(P<0.05)。本文旨在通过概述体外冲击波疗法应用于体表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体外冲击波在体表慢性创面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借鉴。
目的观察吸氧联合康复训练对Ⅰ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Ⅰ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原发疾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同时由专科医师对患者身体状况评估后给予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及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于康复训练前30 min给予吸氧干预,吸氧干预持续至当日康复训练结束。于入选时、干预9周后对2组患者进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目前用于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虽多,但大多存在重复性差、枯燥乏味等缺点,而虚拟现实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以上缺点。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以后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期刊
目的建立新西兰白兔膝关节伸直挛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雄性骨骼成熟的新西兰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应不同固定时间),即对照组、固定1周组、固定2周组、固定4周组、固定6周组、固定8周组,每组5只新西兰白兔。利用管型石膏将5个固定组兔左膝关节于伸直位分别固定1周、2周、4周、6周和8周。每个对应的时间点应用过量的戊巴比妥钠对6组新西兰白兔实
目的系统回顾感觉聚焦策略对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和CNKI数据库系统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有关感觉聚焦策略对疼痛缓解作用的研究,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与其他疗法联合干预的研究。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感觉聚焦可以改善男性、青少年的疼痛。高灾难化情绪水平者不能有效激活非情感通路,教育程度与感觉聚焦间的关联不显著。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促进TBI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选取TBI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分别测定患者血清IGF-1含量,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