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关键;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83—01
  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仍然阻碍着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究其原因,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是能否达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
  一、师者善“导”,学者会“演”──“活”的关键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所以,教师要舍得放手、放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变教师单一的讲解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者善“导“,是学者会“演”的关键所在。
  1.导语激发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这样的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赏识激活思维。教师要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受到赏识,树立自信,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当学生专心听讲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不惜尽情地鼓掌。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赞许你这种与众不同的回答!”等等。
  3.“好剧本”要让学生“演”出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学者当“主角”,师者居“配角”──“活”的核心
  1.互动交流,思维灵动。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灵动”起来。教师应根据教材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
  2.学生当“小老师”,还给自主权。教师应着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我们首先在课堂上要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伙伴,学生才能消除种种顾虑,从静静地听老师讲,转变为我敢问、我要问、我乐问。
  三、参与谈论,合理辩课——“活”的要素
  1.创造讨论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以便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2.倡导合理辩课。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开展辩论式学习,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因为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必然使“问题”趋向多元化、开放性。而且,“辩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以污泥、蚯蚓粪、沙土、草炭、蛭石、珍珠岩为原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方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蚯蚓粪+蛭石+珍珠岩)对番茄幼苗出苗率、成活率、
【关键词】 数学课堂;趣味;教学资源;   参与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
以汾河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坡地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5-10月)年内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小流域2013年降雨年内分布和汛期降雨量明显异于多年平均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47—01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方式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小学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发生微小心肌损伤(minor myocardial injury,MMI)、主要不良临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