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廓线雷达的湖北梅雨期暴雨中小尺度特征

来源 :干旱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16年湖北梅雨期3次(“6·19”、“7·5”和“7·19”)暴雨过程,首先对比了汉口站探空数据与汉口、咸宁两个风廓线雷达站水平风速、风向,发现“6·19”和“7·5”过程汉口风廓线雷达站3 km以下水平风速和探空数据较为接近,而3次过程中咸宁风廓线雷达站8 km以下水平风向、风速和汉口站探空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3次过程中水平风场、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开始前西南风速明显增大,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冷池形成的中尺度偏东气流是“6·19”过程50站出现大于等于17.2 m·s-1大风的主要原因,“7·5”和“7·19”过程西南急流长时间维持及1 km以下的偏东气流则是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诱因;(2)梅雨期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随高度变化较小,较强上升运动区域主要集中在4 km高度以下;(3)C2n显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水汽含量有一增加过程,且整层水汽含量深厚,C2n大值区的消失对应降水结束.
其他文献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逐日OLR资料,分析福建省2018年3—6月干旱事件的大尺度环流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18年3—6月降水均偏少,暴雨日偏少,持续性暴雨过程弱,导致严重气象干旱.受拉尼娜的滞后影响,福建处在下沉气流中心,阻塞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偏南、偏东,福建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异常中心区,这是造成福建该时段干旱的环流背景.环流变化显示,前期的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对流北传均不活跃,导致暴雨日偏少,干旱发展;后期环流呈
永临结构一体化就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将临时降止水结构和临时支护结构同永久结构结合起来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施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临时结构的作用,或者最大程度地减少临时结构的浪费.作者首次提出了地下工程永临结构一体化的建造理念,并结合作者近年来所做的科研工作,系统梳理了国内在永临结构一体化方面所做的科学尝试和技术实践,提出在双碳背景下应该大力倡导地下工程永临结构一体化,以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速度.
能谱仪作为扫描电镜进行成分分析的重要附件,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在能谱探测器上取得的技术进展令人鼓舞.这些进展包括硅漂移探测器的普及,大面积探测器、平插设置以及对窗口材料的改进等.本文介绍了能谱探测器的基本结构,总结了硅漂移探测器的技术进展和性能优势,以及低加速电压能谱探测技术的进展和算法在能谱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