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却自兜鍪出——辛弃疾统兵文臣的身份认知与词体表达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兵文臣是南宋特殊政局下的重要群体,他们或由武职入官,因军功改换文资,由此进入士大夫群体;或本是科举出身,但却主要依由军功获得官阶职事的升转.辛弃疾的仕宦生涯便走的是以武功换文职的路径,故而他的身份是典型的南宋统兵文臣.辛弃疾本人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并自觉以统兵文臣的价值观念勉励自我与他人.稼轩词中的高频典故“貂蝉元出兜鍪”便是典型案例,既展现着辛弃疾的统兵文臣身份认同,亦承载着主流士大夫对统兵文臣的排斥与疏离.统兵文臣身份导致了辛弃疾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日常心态等殊异于主流科举士大夫,促成了稼轩词极富个性的用典习惯、典故意蕴、词情表达等,应当成为辛弃疾其人其词研究的重要视角.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两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的木构建筑、砖石塔、石刻及墓葬等材料出发,将其分为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两个区域,提取并整理建筑形制特点,进行建筑形制的分区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比较,讨论区域间互动关系,进而提出对建筑考古学分区的思考.
新门底寺系藏传佛教觉囊派寺院,由措尔基寺一世活佛嘉瓦桑布创建.佛塔内绘制大量壁画,题材从释迦牟尼佛、大黑天、宝帐护法及上师传承关系等逐层过渡至时轮金刚等内容,涉及密宗行部、事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中父续、母续传承关系,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觉囊派的教法体系.塔内壁画是阿坝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具有尼泊尔-西藏混合风格壁画.对研究阿坝地区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更为研究觉囊派东传后至多罗那他中兴前阶段的绘画艺术和风格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紫禁城东、西六宫始建于明初,为后妃们居住的处所.清代初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建筑营造活动,涉及建筑的修理、拆除和复建等项内容.通过实地勘察,发现东、西六宫的脊部彩画呈现出六种做法.其中两种为明代做法,涉及钟粹宫、长春宫、储秀宫、翊坤宫及咸福宫五座建筑;四种为清代初期的做法,涉及景仁宫、启祥宫、景阳宫、永和宫、承乾宫和永寿宫六座建筑.清代脊部彩画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不仅印证了内务府档案文字记载的真实性,也反映出康熙及乾隆时期《清会典》夸大工程性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