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灶髓鞘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神经功能恢复和髓鞘形态学变化的角度探讨针刺对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方法:8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21)、模型组(n=21)、早期针刺组(n=21)、晚期针刺组(n=21)。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进行针刺,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Pal—Weigert髓鞘染色法观察神经功能和缺血灶髓鞘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在术后2.5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5),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下降,内囊有明显的髓鞘脱失且恢复缓慢。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各个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速度较快,3d时下降显著(P〈0.05);髓鞘脱失程度显著减轻。与晚期针刺组比较,早期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速度较快(P〈0.05),且第1天时内囊髓鞘脱失似乎更轻。结论:早期针刺有利于脑缺血后髓鞘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2008年全国神经内科学新进展学习班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拟于2008年4月16日至4月20日在北京举办,学习期满授予学员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l0分[项目编号:2008.03.07.087(国)]。
期刊
评估存在抑郁症状的普通老年人群是否会易患卒中的研究结果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这些研究没有对男性和女性进行单独分析,也未在这些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中进行精神病学检查。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的Bos等对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状、抑郁症与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摘要S100B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敏感性较高,能用于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CNS损伤的临床和预后判断,甚至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测定S100B蛋白预测继发性脑损伤,使医生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始治疗干预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S100B蛋白是一种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蛋白标志物。
目的:观察痛敏素/孤啡肽(N/OFQ)对脑缺血大鼠梗死体积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假手术组(n=5)、缺血组(n=8)、N/OFQ 10μg组(n=7)、N/OFQ 1μg组(n=7)、N/OFQ 0.1μg组(n=7)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n=7)。采用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MCAO后2h再灌注。N/OFQ 10μg组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在Stroke上发表了一份科学声明,为预防、评价和治疗婴儿及儿童卒中向医疗保健人员提供了循证指南。
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异常,提示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尤其是MMP-2、MMP-3和MMP-9,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MM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作用、影响其表达的因素及有关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可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卒中是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据报道,在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其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在美国,估计每年有40000~60000例新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15健康研究院的Healey等用伊贝沙坦预防血管事件的心房颤动氯吡格雷试验(Atrial Fibrillation Clopidogrel Trial With Irbesartan for Prevention of Vascular Events,ACTIVE-W)表明,在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管事件方面,口服抗凝(oralanticoagulation,OAC)比联合应用氯
增加缺血半暗带脑血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卒中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可使缺血半暗带脑血流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应用将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新方法。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向管腔内隆起引起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从而导致脑部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性事件。多层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能提供高质量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其成像技术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工具。文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应用和缺陷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