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抗日游击战争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的实力。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对抗击日军的地道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最早的地道只是两三米深、仅有一个洞口的地洞,俗称“地窨子”、“蛤蟆蹲”。人民群众一个偶然的发明创造,让冀中区党委感到万分惊喜,他们很快总结了这一经验,并于1942年1月发出文件,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从此,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地道战在冀中平原成燎原之势。到1944年冬,冀中抗战地道已超过1.25万公里,整个地道战从冀中迅速推广到晋绥乃至整个华北敌后。
  有了地道,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就形成了一道道纵横交错、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民兵们依托地道打击敌人,无论敌人走到哪里,随时都会有子弹射来,令敌人胆战心寒,连连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1942年,宋庄利用地道打死打伤日伪军1200余人,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冉庄附近的日军经过多次失败后哀叹: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晋县(今晋州市)田村的民兵在1944年一年时间内,和日军打了20多次地道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最后日军派人来送信,说:“只要不打皇军,皇军决不动田村的一草一木。”
  后来,聂荣臻元帅亲笔为地道战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地雷战:防不胜防敌胆寒
  
  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炸药,埋在田边地头、井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的敌人。
  山东省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闻名中外。1943年冬,300多名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敌人吃过苦头后,想出了一些排雷的办法。民兵们又研究出了“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在不断的实践中,民兵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30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难逃挨炸。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
  地雷战给日伪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伪《新民报》因此惊呼:“踏进匪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麻雀战:“啄”得鬼子团团转
  
   “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抗战期间,我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相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我们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打不着,追不上,甩不掉,吃不好,睡不着,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痛苦境地。后来,这种战法被刘伯承元帅总结为“麻雀战”,是地方武装打击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法。
  在反敌“扫荡”、制敌“蚕食”中,我广大军民运用“麻雀战”,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一次,敌人以10倍于我的兵力,沿莞太线向我杨西地区进攻。我千余名民兵在敌人进攻的15公里战线上布下“麻雀战”战场。民兵们携带土枪土炮、火药铁砂,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敌人还未立稳脚跟,民兵们便鸣锣击鼓、吹响号角,满山遍野杀声四起。敌人在低处,机枪打不到民兵,民兵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就这样,来“扫荡”之敌走了15公里,挨打了15公里,损失数百人。
  后来,刘伯承元帅在谈到范村战斗时曾风趣地说:“不要小看这个‘麻雀战’,有时‘麻雀’会闹得敌人团团转呢。”
  
  


  破袭战: 你拿镰刀我拿枪,咱们跟他干一场!
  
  “夏天麦子黄又黄,鬼子又来大‘扫荡’;你拿镰刀我拿枪,咱们跟他干一场!”这是当时流行在冀鲁豫民众中的一首抗日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平原人民全民参战、誓与日军战到底的决心。八路军及各地武装委员会发动各村民兵,带领群众村自为战、人自为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破袭战”和游击战。
  “破袭战”是敌后军民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歼敌方法,破坏日、伪的交通线路使其瘫痪,从而分别歼敌。
  1938年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连续发出破袭同蒲、平汉、正太等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的作战命令。遵照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部队出击平汉路北段,先后袭击保定以南铁路沿线之望都、定县和新乐等主要车站,使敌铁路交通一度陷于瘫痪。第一二O师以主力4个团,于同蒲路忻县、阳曲间,先后袭击平社、豆罗等车站,使敌同蒲路北段交通中断。第一二九师首先袭击正太路上的旧关,并于长生口伏击歼敌一部;尔后,师主力于邯长公路上展开破袭战。3月16日,于神头岭伏击歼敌1500余人;31日,千响堂铺歼敌一部,毁敌汽车180辆。八路军各部的积极作战有效地箝制和打击了敌人,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日军称此战为“支那第一流游击战术”“八路军典型游击战”。
  据陈赓事后回忆,“是役,对进攻山西长治腹心一带之敌军精神打击特大”“提到神头之役,仍无不余悸尚存,谈虎色变”。
  
  


  水上游击战:来去无踪建奇功
  
  驾竹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再现了抗日战场上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水上劲旅——雁翎队。
  水上游击战主要是在华中水网地带进行。我华中抗日军民充分利用小木船出没自如的便利,在河湖港汊等复杂水域寻机打击敌人。“他们在白洋淀的每一个港汊间,为敌人撒下了严密的埋伏网,猎枪从芦苇的背后,瞄准了敌人的汽艇、包运船和粮队。”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在当年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1943年10月4日,雁翎队得知日伪军要用“包运船”把大批军用物资运往保定后,及时分析了敌情,做好了战斗部署。上午8点,敌船进入雁翎队伏击圈,顿时,火枪、抬杆、手榴弹齐响,敌人乱成一团,3只敌船被击毁,全部物资被截下,还活捉了日军中队长和伪河防中队长。
  雁翎队的战绩被白洋淀人民编成歌儿传唱: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雁翎队是子弟兵,群众当中扎根生。人民是水它是鱼,打出个世界红彤彤。
  
  围困战:坚壁清野,伺机歼敌
  
  围困战,是对驻止孤立之敌的作战,目的是断敌补给、联络,限制其行动,逼迫其投降或撤走。
  如1942年10月,日军第二次侵占沁源,企图使沁源伪化,实现其“山地剿共实验区”的毒辣计划。我沁源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对日军开展了长达两年半的围困战。他们首先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隐匿到深山老林与敌周旋,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接着又掀起“抢粮运动”,组织起来,乘夜摸进敌据点将敌人抢劫的粮食运出来,一夜之间,竟有万余军民出动。后来又发展到“劫敌运动”,不仅夺回敌人抢走的羊、牛和其他财物,而且连敌人的军用物资衣服靴子也“劫”,使敌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抗日军民“家家造石雷,人人埋石雷”,在敌人补给线上到处埋下石雷,给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特别是1945年3月的“总围困”中,沁源军民将15000颗地雷、石雷布在城关、交口重封锁起来,炸死敌人940多人。4月11日敌人付出惨重代价后,狼狈逃窜,沁源围困作战中,我抗日军民先后作战2700余次,毙伤日伪军4000多人,俘获日伪军200余名、解救被抓群众1700余人。
  沁源围困战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它成功创造了对占领我腹心地区之敌进行斗争的范例,当时就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表彰。1944年1月17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特地发表社论,称赞沁源围困战的胜利是“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大脸猫导读:看了这个题目,大脸猫好生奇怪呀!一个人的脑子怎么会时好时坏呢?除非是有什么特殊原因……说起我妈妈的脑子啊,那真是时好时坏。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星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尽管 WTO 对建材行业影响有限,但我国建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远期发展不能掉以轻心、过分乐观。据国家建材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建材业突出问题是“一
为了加强眼镜卫生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眼镜卫生质量,防止劣质眼镜危害广大人民健康,我们于1990年7~11月份,对我市的眼镜卫生质量现状进行检测调查。1 检测内容(1)外观质量(透明
什么是生命开花?巴金曾经写道:“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
我国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33%,取消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税,取消税前偿还贷款规定。逐步建立“国营”资产收益按股分红,投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缴的税后的利润分配制度,取消对
轧辊是轧钢生产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工艺备件,能否合理地使用,将直接影响到钢材产品的质量和轧钢作业率,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冶金行业的重视和研究。针对杭钢近几年
Long-term highly accurate surface soil moisture data of TP(Tibetan Plateau)are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 of Asian monsoon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How
广西木圭锰矿1800kVA硅锰合金炉,1991年曾对炉体及工艺进行了改进,经过一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效果很好,日产量超过了设计水平,电耗明显下降。 1 炉体的改造 1991年初借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