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氧化锌疏水性模拟研究

来源 :能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805565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O材料因其具有油水分离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ZnO材料微观疏水机理。通过改变壁面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势能函数参数获得不同的固液作用强度与界面自由能的关系;模拟水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的接触角,统计分析液滴在表面上的稳态接触特征,对比基于液滴润湿形态测得的接触角和基于界面能计算获得的接触角之间的差异;基于氧化锌最低表面能界面构造微纳结构,对不同微纳结构的润湿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O材料气固界面自由能(γsv)和固液界面自由能(γsl)均随固液作用强度f的增大而增大,固液作用强度的大小可以用于区分ZnO材料的润湿性。随着固液作用强度的减少,改性后的氧化锌刚性表面的疏水性增强。在固液作用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微纳结构会使疏水性增强。
其他文献
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重要分支,其作为知识财产,具有鲜明的财产属性,著作权登记则是依据财产制度的基本原理建构起来的著作权公示制度。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只有两则条文与作品著作权登记相关,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以及《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等法规与规章中,呈现出零散、碎片化、执行混乱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与传媒通过互联网获取作品的便利性为整个
现代教育研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学习进阶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能力发展的路径,是连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研究的桥梁,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化学反应与热能问题是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学习进阶相关理论,借助Chem Query评价系统,构建了化学反应与热能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结构表,描述不同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
著作权登记制度具有发挥著作权法的激励功能、提升著作权法的经济效益、体现著作权衡平精神等方面的制度绩效。然而,作为著作权产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其同时存在立法不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有制度同产业发展脱节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加上数字技术的冲击,又面临新型著作权类型不断涌现的挑战。鉴于此,有必要对著作权登记制度予以立法重构,通过设置专门章节明确著作权登记的效力、举证责任等实体条款。同时,对配套制度进
化学沉淀法除磷是最简单、处理效果最好的一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铁盐、铝盐和钙盐与 废水中的磷生成难溶性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将磷进行去除。对于化学镍废水中次磷酸盐、亚磷酸盐需进行氧化后才能去除,文章对比芬顿氧化法、漂水氧化法对化学镀镍废水中磷的处理效果。
学位
基于“双碳”目标的现实背景,以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ESG责任履行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能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并且在国有控股企业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少的企业中提升效应更加显著。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扩大分析师关注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进一步地,通过替换指标、Sobel和
垂直环形管内气液两相流压降是稠油热采同心蒸汽驱井筒设计的关键参数。基于前人压降理论,综合分析井筒散热及气液间相对滑移,建立垂直环空管内汽水两相流压降与井筒散热耦合模型,验证持液率及压降计算的准确性。编程计算水蒸气压力、干度及焓值沿井深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分析环管结构参数和质量流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汽内管外径减少,导致压力降低、干度及焓值上升;质量流速增加使压力降低、干度及焓值增加。
现代经济学认为,现代教育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发展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选取1685年岳麓书院复建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使用明代后期至1820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是否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命题。研究发现:1685年岳麓书院复建,不
<正>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期刊
<正>项目采用地面LiDAR与多波束测深技术获取堤防的全景点云,并通过水陆点云配准构建了堤防的完整形态;利用堤防多时相点云对堤防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堤防变形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点云用于堤防变形监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基于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堤防工程基于形变的安全评价模型;开发了点云变形分析处理软件,实现了点云的三维变化分析与成果可视化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