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乌山寺

来源 :大江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事,我是在武夷山的乌山寺才知道。
  去乌山寺前一天,意外见到了武夷山市的导游王公经。他个子不高,身板硬朗,说起话来绘声绘色,即便你没去过乌山寺,也会被他生动的话题吸引,我就是这样跟他走进乌山寺的。
  乌山寺村因建于唐朝时期的乌山寺庙而得名,是武夷山市岚谷乡横墩村的一个自然村。2020年7月,退休后的王公经在岚谷乡调查红色文化時,无意中听乌山寺村东头的一位村民说,当年红军在他家住过。他外婆说,红军连夜转移,因走得匆忙,重要文件没来得及带走,红军出村后又派人回村取。住在村西头的一位村民也说过类似的事,村里住过很多红军,岗哨都放到了村边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公经琢磨有点意思,便向武夷山市党史办汇报,没想到武夷山市党史办的老主任、现年84岁的张金锭闻讯后,诧异地望着王公经,似信非信地问:“说的是真的吗?如真是这样,和军史上一段历史就对上号了,我们一直在查找核实,红军时期粟裕的挺进师在武夷山岚谷乡哪一个村集中整训的,真有此事吗?”
  从古色古香的乌山寺一侧顺下坡路而去,有座石板小桥,桥边小径通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田地,远处青山起伏,明媚如画。如果顺着乌山寺这座带围墙的幽深的院落西去,便能看到一座明显的挂红牌的民宅:横墩村乌山寺10号——崇安县岚谷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站在旧址前,抬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王公经说:“好地方啊,进可攻,退可守,敌人来了一眼就能看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既是红军游击队屯兵、练兵理想的隐蔽之处,又是红10军和红军挺进师从崇安县坑口村到浦城县往返的必经之地。粟裕师长率领红军挺进师,在岚谷乡乌山寺村完成整训任务后,就是经岚谷乡进入浦城县地界的……”
  张金锭主任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方志敏的夫人缪敏在担任中共上饶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妇联书记期间,曾专程来武夷山,在崇安县岚谷乡询问1932年9月方志敏、周建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入闽作战住过的地方,并专程到乌山寺村看望了革命的老妈妈盛贵娇。”
  在村民彭紫兴家里,我们见到了提供线索的当事人彭紫兴。彭紫兴讲述得非常平静,就像叙述一个遥远的传说,毕竟那是他外婆讲给他的红军故事。另一位叫彭林兴的村民补充说,红军在这住了几天,敌人发现后半夜偷袭,哨兵喊口令,对方答不上来,学小猪叫……
  听到这样的细节,王公经一下兴奋起来,说:“你听听,又有新的内容了。”或许出于旅游职业的敏感,王公经特别注意细节的挖掘和整理。今年76岁的王公经,是武夷山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导游,不过他更认同现在的身份。王公经退休后,关注武夷山的红色文化和风俗民情,不过在人们的眼中,他走到哪都是武夷山的金牌导游。
  我请几位村民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姓名和电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民间口口相传的非文本叙述。
  如何判断真伪,还必须找到史料依据。2021年初回北京后,我开始查找红军挺进师有关乌山寺的史料,红军挺进师到底有没有在岚谷乡的乌山寺村进行整训。
  1935年2月27日,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从江西德兴县乌鸦弄险道翻越灵山,突破国民党军六道封锁线,渡过信江到达闽赣边境的武夷山区。3月上旬,挺进师到达闽北苏区崇安县坑口乡车盆坑,与闽北党组织和红军会师。3月20日,挺进师从崇安县(1989年崇安县改为武夷山市)岚谷出发,经浦城北进,翻越仙霞岭,转战浙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编撰委员会编写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记载:“挺进师在崇安县岚谷一带进行整训时,召开政治讨论会和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强调把既会打仗又会做群众工作,作为部队深入白区开展游击战争所必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粟裕传》中写道:“挺进师在岚谷进行了短期整训,刘英向大家作政治形势报告,粟裕作部队整编和今后任务报告。”
  由此可见,挺进师在武夷山岚谷进行整训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挺进师在岚谷乡哪一个村进行整训的,目前尚未查到具体的文字记载。
  86年后的今天,重新去寻找挺进师是否在乌山寺村进行了整训的细节,似乎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挺进师在武夷山市岚谷乡进行了整训,挺进师是在武夷山市岚谷乡进行整训后重整旗鼓出发的。
  无论是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还是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还是闽北独立师,在岚谷乡、在乌山寺村,对乌山寺的村民来说都是红军,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红军传奇的故事早已穿越时空。
  (编辑 韩鸿森)
其他文献
背景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可治疗心律失常,又可诱发心律失常。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已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此谓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如药物过量引起者为中毒表现。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2021年8月22日6时57分,荣膺“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57年前的10月16日,在中国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一个百年来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凌辱的民族一定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原公浦主刀加工这颗铀球时,年方30,是一位来自黄浦江畔的青年工人师傅,已是6级技师。  “我姓原,原子弹的原,我注定是和原子弹有缘分的。
期刊
2010年8月27日,《欧洲心脏病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lo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该指南是对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指南》和(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欧洲心律协会和心力衰竭协会共同参与了此次指南的更新。
前言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对2003年公布的植人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和修订。鉴于此.由CSPE起搏学组,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A)联合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实时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777例有效病例资料,分析其成功率和复发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平均(6.7±3.7)个月的随访期间,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为81.2%,复发率为18.8%.阵
长QT综合征(10ngQTsyndrome,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并非一个常见的临床疾病,但该疾病发病突然、猝死率高、又多以青少年发病为主。近年来对该疾病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阐明,使LQTS成为近年来世界心血管病领域内的一个研究前沿。本文报到1例临床表现较特殊的LQTS患者及其家
在孩童时,我就听说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父亲汤蠡舟在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第三大队大队长、驻守江西期间,曾去过新四军在皖南的军部。我还见到过新四军首长送父亲的纪念品,一面缴获的日本旗,旗上有新四军首长的诸多签名。  父亲生前没有与我们子女详谈自己的经历,也没有留下日记或自传类的文字记录。随着父亲的过世,他去新四军总部的具体情况就无从知晓了。非常幸运的是,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红十字会
期刊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年龄〉60岁的人群,每25人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而年龄〉80岁,其发病率更达到10%。在欧洲和美国,房颤患者约有680万,预计到2050年其发病率更将达目前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