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 28岁护士因右眼视朦眼前黑影20余天于06年1月9日初诊我院.起病前无明显感冒症状,无闪光感,起病时在当地医院查双眼视力1.0,诊断"(右眼)球后视神经炎",用激素治疗无效就诊我院.既往双眼中度近视去年双眼行LASIK手术.就诊时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2,双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干涉光断层扫描仪(OCT):右
【机 构】
:
510060,广州,中山眼科中心,510060,广州,中山眼科中心,510060,广州,中山眼科中心,510060,广州,中山眼科中心,510060,广州,中山眼科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 28岁护士因右眼视朦眼前黑影20余天于06年1月9日初诊我院.起病前无明显感冒症状,无闪光感,起病时在当地医院查双眼视力1.0,诊断"(右眼)球后视神经炎",用激素治疗无效就诊我院.既往双眼中度近视去年双眼行LASIK手术.就诊时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2,双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干涉光断层扫描仪(OCT):右眼黄斑中心凹凹陷变浅.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右眼中心凹反应振幅降低,黄斑鼻侧视网膜较大范围低反应区域(见图1).视野:右眼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并与生理盲点相连(提示黄斑鼻侧的视网膜受损)(见图2),左眼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外斜Ⅴ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48例外斜Ⅴ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Ⅴ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 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Ⅴ征,水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后暴露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激光凝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低眼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影响.方法 33例33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需对视网膜做广泛切开切除,其中严重PVR所致视网膜脱离22眼,包括视网膜再脱离6眼,巨大裂孔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3眼.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对视网膜缺损,色素上皮暴露区作广泛密集激光光凝.33眼中硅油填充25眼,C3
海南省三亚市地处热带地区,翼状胬肉是该地区的常见眼病,以往常规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达20%~30%.近几年各种结膜瓣移值术的应用使复发率降至10%或更低(6.25%~4.34%)[1],但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复发率将会更高。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例严重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4例眼内异物摘除,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的感染控制情况及视功能.结果 手术后6例炎症得到控制,5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眼球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割配合眼内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郭××女 15岁以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已2年于2004年8月9日就诊我院眼科.患者自幼(5~6岁)开始,手抽搐,面部肌肉抽搐,全身抽搐,肢体不自主抖动,行走不稳,有时情绪激动时不能行走.意识清.家族无同样病史.视力:右0.12,矫正视力0.3,左眼0.25,不能矫正。
血-视网膜屏障(BRB)存在于血液和视网膜之间具有限制性通透性的结构,拥有精细的解剖基础和特殊的通透性特点.视网膜正常功能的保持有赖于此屏障的存在.BRB功能障碍几乎和所有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和色素上皮病变.对于BRB功能障碍发生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BRB功能障碍与细胞因子有很大关系,许多学者在此方面作了许多深入细致
患者女 51岁.左侧偏头痛伴眼胀疼9个月,尤以眉棱骨痛为重,向左侧太阳穴发散,疼痛呈发作性,每次持续2~4 h,或白天或晚上,但以夜间疼痛多发,发作时眼红,疼痛难忍,伴鼻塞流涕、流血等症.口服止痛片后无改善.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青光眼、眶上神经痛、炎陛假瘤"等,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无改善.于2006年3月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疼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目的 评价儿童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病例联合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1例32眼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的儿童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及晶状体摘除手术.其中同期手术13例21眼,设为A组,行小梁切开或/和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后囊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8例11眼为无晶状体眼,设为B组做为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或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随访平均46m.结果 术前检查:全部病例均具有光觉反应,能合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4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约6%~17%[1],发病率在2.9%~12.9%之间,且随着年龄而增加.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作为一种新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法,对黄斑部疾病能更精确定位,确定其病变状况并对视功能进行评价,是检测AMD患者早期中心凹异常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