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辅助下微创治疗伴有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辅助下微创治疗伴有邻近节段影像学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术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邻近节段腰椎管狭窄,利用DTI明确责任节段后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57.1±14.4)岁,手术时间(94.0±23.2)ain,切口长度(12.0±1.6)mm,住院时间(6.5±2.6)d.术后无神经损伤、硬膜破裂、椎间盘突出复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5.6±2.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VAS、根性痛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9.6%(43/48).结论:伴有邻近节段影像学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使用DTI明确责任节段后行经皮内镜治疗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及邻近节段发展尚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吸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早期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和呼吸内科共招募2440例30岁以上既往无COPD确诊史的非吸烟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相关因素,应用症状结合肺功能检测诊断COPD.组间比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类别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关联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并用OR(95%CI)表
过敏性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眼表疾病,然而对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研究报道却较为匮乏.各国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逐年上升,且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了解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过敏性结膜炎的理解和重视.因此,有必要将目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细胞焦亡是不同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特征的另外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由Gasdermin蛋白介导发生.炎症小体激活后,活化的Caspase-1/4/5/11剪切激活GSDMD,释放的GSDMD N端片段重新折叠,并寡聚在细胞膜上形成直径10~15 nm的孔洞,促进了炎性物质的释放,并最终引起细胞溶胀死亡.除此之外,其他蛋白酶也能通过非炎症小体激活机制剪切激活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细胞焦亡的发生.细胞焦亡近年来被广泛报道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特征、分子机制、和疾病的关系以及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