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教育案例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做母亲的辛苦,从而懂得关爱母亲。
关键词:教育;案例;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70-1
【案例】
下课后,平常人声鼎沸的班级,今天却异常安静,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班刚上完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背景】
其实这节课应是昨天上的,情境导入是听满文军的《懂你》。可当歌声响起,教室不但没有安静下来,而且学生是一副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就意味着这个导入是不成功的。接下来便是知识竞答,可举手的人只有零星而已。课上到这里已是沉闷之极。没有亲情的体验,即使勉强上完课,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临时决定把这节课改到明天再上,先让学生回去体验亲情。
【实施措施】
活动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做母亲的辛苦,从而懂得关爱母亲。体验的措施是:每个学生回去询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历程,并述以文字,到第二天上课时进行交流。
【具体过程】
今天正好是妇女节,上班路上见有人卖花,于是我灵机一动,花了很少的钱,买了一大把康乃馨。
铃声响后,我捧着一大把鲜花走进教室,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我手上,并用惊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适时播放《懂你》,举起手中的鲜花问:“请问老师手中的是什么花?这种花的花语是什么?回答对的同学将得到一枝花作为奖励”。
学生异常兴奋,好多手举了起来,我随便点了一个人回答,结果回答是正确的,于是我将一只红色的康乃馨送给了她。她既高兴又害羞地拿着花坐了下去。其他没拿到花的同学一片遗憾之声,于是我说:“这节课,凡回答对的同学,都可以得到鲜花。”
看到学生的脸高兴的像绽放的康乃馨,我知道预期的效果出现了!
【情感倾诉】
第一个环节仍然是知识竞答,但效果比起昨天来出奇的好,像“母亲节是那一天?”“母亲的生日是那一天?”等问题都很快解决了,得到鲜花的同学,信心十足,没得到的同学也在积极争取。
第二个环节是叙述母亲孕程的辛苦。学生边叙述,我边点评,其中不乏感人的片段。出人意料的是一个男生还带来了他妈妈怀他八个月时的照片,于是我打开实物展台,将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屏幕上这位妈妈大腹便便,却一脸骄傲和幸福。加上这位同学动容的叙述,真是又精彩又感人。课上到这里算是成功了,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始终不举手,我怀疑他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便点他叙述。他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说:“我没完成作业。”不出我所料,我正想批评,只见旁边的同学在向我挤眉弄眼,我觉得很纳闷。
于是我便问:“能告诉我你没完成的原因吗?”
“我没有妈妈”,眼泪从他眼中流了出来,“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我只有爸爸……”
我的心像被什么重击了一下,我为自己的鲁莽冒失感到后悔,同时作为班主任的居然不知道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惭愧,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苛责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得失,这节课无疑也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
于是我慎重地把花送到他的手上,说:“不要难过了,你也是个好孩子,请把这朵花送给你爸爸吧,他比任何一个妈妈都辛苦!”他接过花含着泪坐下了。班级异常的安静,每个同学都低头思索。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爸妈养育我们非常辛苦的,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报答爸爸妈妈呢?请大家边欣赏一段flash边思考这个问题。”
我打开阎维文的《母亲》的flash,“……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咱的妈……” 感人肺腑的歌词,亲情浓浓的画面,连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下面更是一片低低的抽泣声。音乐结束后,我调整了下情绪,让学生回答问题:
生A:“平时我总喜欢和妈妈顶嘴,有时还出言伤害她,现在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多帮妈妈干活……”
生B:“今天我知道了做妈妈的不容易,现在我的成绩不好,可是我会好好学习,报答妈妈。”
生C:“我以前总是爱打架生事,觉得对不起父母,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做人,决不给爸妈丢脸!”说这话的可是我们班“四大魔头”的首领啊。
生D:“我们家很穷,爸妈为了这个家借了好多债”,学生D边哭边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份好工作,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多么朴素的话!多么可爱的孩子!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
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是最可爱、最懂事的孩子,我想如果你们的爸妈听到你们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确实,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功不可没。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其实你们手上的花不是老师送给你们的,而是送给你们的妈妈的,感谢她们辛苦培养出你们这些懂事的孩子,回家后不要忘了对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评价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本次教育方式的设计,力求从根本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亲情,从而构筑属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完成体验——认知——感悟——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体验式学习才能得以实施。
关键词:教育;案例;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70-1
【案例】
下课后,平常人声鼎沸的班级,今天却异常安静,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班刚上完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背景】
其实这节课应是昨天上的,情境导入是听满文军的《懂你》。可当歌声响起,教室不但没有安静下来,而且学生是一副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就意味着这个导入是不成功的。接下来便是知识竞答,可举手的人只有零星而已。课上到这里已是沉闷之极。没有亲情的体验,即使勉强上完课,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临时决定把这节课改到明天再上,先让学生回去体验亲情。
【实施措施】
活动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做母亲的辛苦,从而懂得关爱母亲。体验的措施是:每个学生回去询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历程,并述以文字,到第二天上课时进行交流。
【具体过程】
今天正好是妇女节,上班路上见有人卖花,于是我灵机一动,花了很少的钱,买了一大把康乃馨。
铃声响后,我捧着一大把鲜花走进教室,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我手上,并用惊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适时播放《懂你》,举起手中的鲜花问:“请问老师手中的是什么花?这种花的花语是什么?回答对的同学将得到一枝花作为奖励”。
学生异常兴奋,好多手举了起来,我随便点了一个人回答,结果回答是正确的,于是我将一只红色的康乃馨送给了她。她既高兴又害羞地拿着花坐了下去。其他没拿到花的同学一片遗憾之声,于是我说:“这节课,凡回答对的同学,都可以得到鲜花。”
看到学生的脸高兴的像绽放的康乃馨,我知道预期的效果出现了!
【情感倾诉】
第一个环节仍然是知识竞答,但效果比起昨天来出奇的好,像“母亲节是那一天?”“母亲的生日是那一天?”等问题都很快解决了,得到鲜花的同学,信心十足,没得到的同学也在积极争取。
第二个环节是叙述母亲孕程的辛苦。学生边叙述,我边点评,其中不乏感人的片段。出人意料的是一个男生还带来了他妈妈怀他八个月时的照片,于是我打开实物展台,将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屏幕上这位妈妈大腹便便,却一脸骄傲和幸福。加上这位同学动容的叙述,真是又精彩又感人。课上到这里算是成功了,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始终不举手,我怀疑他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便点他叙述。他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说:“我没完成作业。”不出我所料,我正想批评,只见旁边的同学在向我挤眉弄眼,我觉得很纳闷。
于是我便问:“能告诉我你没完成的原因吗?”
“我没有妈妈”,眼泪从他眼中流了出来,“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我只有爸爸……”
我的心像被什么重击了一下,我为自己的鲁莽冒失感到后悔,同时作为班主任的居然不知道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惭愧,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苛责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得失,这节课无疑也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
于是我慎重地把花送到他的手上,说:“不要难过了,你也是个好孩子,请把这朵花送给你爸爸吧,他比任何一个妈妈都辛苦!”他接过花含着泪坐下了。班级异常的安静,每个同学都低头思索。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爸妈养育我们非常辛苦的,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报答爸爸妈妈呢?请大家边欣赏一段flash边思考这个问题。”
我打开阎维文的《母亲》的flash,“……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咱的妈……” 感人肺腑的歌词,亲情浓浓的画面,连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下面更是一片低低的抽泣声。音乐结束后,我调整了下情绪,让学生回答问题:
生A:“平时我总喜欢和妈妈顶嘴,有时还出言伤害她,现在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多帮妈妈干活……”
生B:“今天我知道了做妈妈的不容易,现在我的成绩不好,可是我会好好学习,报答妈妈。”
生C:“我以前总是爱打架生事,觉得对不起父母,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做人,决不给爸妈丢脸!”说这话的可是我们班“四大魔头”的首领啊。
生D:“我们家很穷,爸妈为了这个家借了好多债”,学生D边哭边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份好工作,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多么朴素的话!多么可爱的孩子!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
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是最可爱、最懂事的孩子,我想如果你们的爸妈听到你们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确实,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功不可没。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其实你们手上的花不是老师送给你们的,而是送给你们的妈妈的,感谢她们辛苦培养出你们这些懂事的孩子,回家后不要忘了对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评价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本次教育方式的设计,力求从根本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亲情,从而构筑属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完成体验——认知——感悟——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体验式学习才能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