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教育案例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做母亲的辛苦,从而懂得关爱母亲。
  关键词:教育;案例;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70-1
   【案例】
  下课后,平常人声鼎沸的班级,今天却异常安静,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班刚上完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背景】
   其实这节课应是昨天上的,情境导入是听满文军的《懂你》。可当歌声响起,教室不但没有安静下来,而且学生是一副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就意味着这个导入是不成功的。接下来便是知识竞答,可举手的人只有零星而已。课上到这里已是沉闷之极。没有亲情的体验,即使勉强上完课,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临时决定把这节课改到明天再上,先让学生回去体验亲情。
  【实施措施】
   活动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做母亲的辛苦,从而懂得关爱母亲。体验的措施是:每个学生回去询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历程,并述以文字,到第二天上课时进行交流。
  【具体过程】
  今天正好是妇女节,上班路上见有人卖花,于是我灵机一动,花了很少的钱,买了一大把康乃馨。
  铃声响后,我捧着一大把鲜花走进教室,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我手上,并用惊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适时播放《懂你》,举起手中的鲜花问:“请问老师手中的是什么花?这种花的花语是什么?回答对的同学将得到一枝花作为奖励”。
  学生异常兴奋,好多手举了起来,我随便点了一个人回答,结果回答是正确的,于是我将一只红色的康乃馨送给了她。她既高兴又害羞地拿着花坐了下去。其他没拿到花的同学一片遗憾之声,于是我说:“这节课,凡回答对的同学,都可以得到鲜花。”
  看到学生的脸高兴的像绽放的康乃馨,我知道预期的效果出现了!
  【情感倾诉】
   第一个环节仍然是知识竞答,但效果比起昨天来出奇的好,像“母亲节是那一天?”“母亲的生日是那一天?”等问题都很快解决了,得到鲜花的同学,信心十足,没得到的同学也在积极争取。
  第二个环节是叙述母亲孕程的辛苦。学生边叙述,我边点评,其中不乏感人的片段。出人意料的是一个男生还带来了他妈妈怀他八个月时的照片,于是我打开实物展台,将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屏幕上这位妈妈大腹便便,却一脸骄傲和幸福。加上这位同学动容的叙述,真是又精彩又感人。课上到这里算是成功了,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始终不举手,我怀疑他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便点他叙述。他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说:“我没完成作业。”不出我所料,我正想批评,只见旁边的同学在向我挤眉弄眼,我觉得很纳闷。
  于是我便问:“能告诉我你没完成的原因吗?”
  “我没有妈妈”,眼泪从他眼中流了出来,“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我只有爸爸……”
  我的心像被什么重击了一下,我为自己的鲁莽冒失感到后悔,同时作为班主任的居然不知道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惭愧,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苛责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得失,这节课无疑也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
  于是我慎重地把花送到他的手上,说:“不要难过了,你也是个好孩子,请把这朵花送给你爸爸吧,他比任何一个妈妈都辛苦!”他接过花含着泪坐下了。班级异常的安静,每个同学都低头思索。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爸妈养育我们非常辛苦的,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报答爸爸妈妈呢?请大家边欣赏一段flash边思考这个问题。”
  我打开阎维文的《母亲》的flash,“……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咱的妈……” 感人肺腑的歌词,亲情浓浓的画面,连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下面更是一片低低的抽泣声。音乐结束后,我调整了下情绪,让学生回答问题:
  生A:“平时我总喜欢和妈妈顶嘴,有时还出言伤害她,现在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多帮妈妈干活……”
  生B:“今天我知道了做妈妈的不容易,现在我的成绩不好,可是我会好好学习,报答妈妈。”
  生C:“我以前总是爱打架生事,觉得对不起父母,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做人,决不给爸妈丢脸!”说这话的可是我们班“四大魔头”的首领啊。
  生D:“我们家很穷,爸妈为了这个家借了好多债”,学生D边哭边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份好工作,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多么朴素的话!多么可爱的孩子!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
  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是最可爱、最懂事的孩子,我想如果你们的爸妈听到你们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确实,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功不可没。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其实你们手上的花不是老师送给你们的,而是送给你们的妈妈的,感谢她们辛苦培养出你们这些懂事的孩子,回家后不要忘了对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评价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本次教育方式的设计,力求从根本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亲情,从而构筑属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完成体验——认知——感悟——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体验式学习才能得以实施。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育环境和形势的改善,校长的精力必须回归到如何办学上来,集中到如何让学生“学有优教”上来,其中的工作重点就是构建有特色的优质课程文化上来。本文主要阐述了校长对学校课程领导的“三股力”。  关键词:学校课程变化;校长;三股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09-2  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得有多远。”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学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于优秀作品,教师要多层次解读,创新性阅读,获得新的体验。本文以《沉船之前》为文本,创新解读其中的“小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并以此为点,发散开去,强调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人物;人性;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1-1  在参加徐州师范大学举办的2011年江苏普通高中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培训时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定位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课程中”,从这个出发点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将会获得比之前更为切实的内容。笔者根据两者整合的基本原则,确定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完成了最终目的。  关键词:基本原则;确定观念;实现转变;培养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4
在沙漠中遇到刮风,如不懂得躲避,轻则迷失方向,重则丧命。   然而骆驼在风中,却自有避风的办法。有的骆驼只是将头低下,便可迎风而行。不知者问骆驼的主人,得到的答复是,骆驼将头低下,便不会把沙子吸入鼻孔,只要呼吸不受影响,它们便无碍。   另有一则故事。一个人牵一头骆驼,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行走,不巧碰上大风,眼见生还无望,那个人悲痛惨叫。那头骆驼却转过身,将屁股对向大风,然后卧下,形成一个肉躯“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贯穿在欣赏教学的各方面:运用愉悦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运用激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遵循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渐进性原则,拓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外观环境。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愉悦性;激励性;主体性;渐进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
摘要:笔者以省泰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对本校的校本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校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7-2  江苏省泰州中学始于1902年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上创立的泰州学堂,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名校,是中国百所知名中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活起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的历史;设计与意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61-1      何为有生命的历史?本人以为,简单史实的叠加仅仅是延续“历史”的生命,充分发挥历史“以古
摘要: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因其他原因,将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已经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俗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正视、认识它的优势与不足,为达成家校共同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积极与这些祖父母合作,用好这些“隔代教育”的资源,尽量让“
摘要: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内涵、传统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对比,引发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试图从如何改善、建立师生间关系入手,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优质教育。  关键词:师生关系;内涵;典型形态;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5-2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
摘要:教师可以通过把美术融于生活,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设计美术教学生活化,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和上课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美化生活等方式实现美术教学与生活“超级链接”,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作热情,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大胆地运用美术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关键词: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美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