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治理中的公共法律服务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后,公共法律服务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上海市X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作为案例,完整描绘公共法律服务的经验探索与理论逻辑。作为一个创新社会治理和优化公共服务的项目,公共法律服务依托“第三方供给模式”进行法律资源输送,从而显著区别于传统模式。对公共法律服务进行理论阐发时发现,通过营建科层整合机制、市场经纪机制、技术治理机制,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推进了基础能力生产。长远来看,上述三个机制的耦合有助于在空间维度上拓展国家深入的范围,在社会维度上强化国家塑造能力,最终可为实现新时代城市社会
其他文献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围绕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等问题而展开。金涌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离不开化学与化学工程。目前我国化学化工产业存在的短板是缺乏颠覆性创新。科学创新的本质是学科交叉,中国要想从工业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需要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近年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以碳中和为目标,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结合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天道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为政者修德方能与道相通;以政治一统为其外在形式,行仁政是国家长期稳定的根本保障;以协和万邦为用,明君皆以安天下为己任。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蕴含着深厚的治理智慧,它以儒为治,兼容并蓄,统一了民众的价值观;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因俗而治为方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呈现互嵌式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仁民爱物为天下归“一”的真正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