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教育,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但不知什么时候,“应试教育”的出现,模糊了人们的视线。那么,学校教育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办成“以人为本”的好学校呢?
抛开功利思想
学校不是商品,也不是快餐,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受更多的行政干预,一些非教学的因素越来越多。如课改,本来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学校为了邀取更多的荣誉,采取了很多极端的做法,教师不讲,知识不教,只求红火热闹,语文不像语文,数学不像数学,思想品德不像思想品德,一个“泛”字蔓延了各学科。知识是需要综合的,但综合不是不需要各科的教学。教学是慢功夫,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理想的模样,何况理想需要科学的验证,要从长计议,要符合人的心理和成长规律。社会将来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揠苗助长,说起来可笑,但受各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就争着做这样的蠢事,伤害的是教育本身,延缓的是教育的发展速度。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需要的是众人的培土、浇水,精心呵护,不是谁也来砍一刀。剪枝是一门科学,不研究,只知举刀,那必然是愚夫。
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目前,我国实行高考,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国人口众多,要想排除一切干扰,公平、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一种选择。
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手段,不能过高地估计了它的作用,在考试以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物理,实验性很强,如果只着眼于考试的几个实验,就变得很乏味。思想品德,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有完整的人格、高尚的心灵,但只让学生学会答卷有什么意义?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工具性也很明显,如果只为了拿分数,就不会培养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情感熏陶也无从谈起。现在,很多学校不扎扎实实地上课,而是热衷于考试,周考、月考,中段考、期终考,不惜一切代价地派老师参加。至于教学研讨,很多学校认为那是慢功夫,表现出极度的冷漠,这怎么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厚积而薄发?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凡是进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值得关注,学校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去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汉语大辞典》),没理由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全面发展
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这是多少年想解决现在仍没有解决的大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即山西省太原杏岭实验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近年来,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开设了国学、数学与社会、生物学历程、环球旅游、股票中的数学等数十门校本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节、运动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研究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成就自我。这些活动确实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在全面发展学生方面学校做出了很大努力。相信,在学校教育中,有识之士还是占大多数,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国家才会培养人才,各行各业才能迅猛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实际上有时候非常简单,那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只要心里有学生,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教育一个蓬勃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杏岭实验学校 )
抛开功利思想
学校不是商品,也不是快餐,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受更多的行政干预,一些非教学的因素越来越多。如课改,本来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学校为了邀取更多的荣誉,采取了很多极端的做法,教师不讲,知识不教,只求红火热闹,语文不像语文,数学不像数学,思想品德不像思想品德,一个“泛”字蔓延了各学科。知识是需要综合的,但综合不是不需要各科的教学。教学是慢功夫,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理想的模样,何况理想需要科学的验证,要从长计议,要符合人的心理和成长规律。社会将来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揠苗助长,说起来可笑,但受各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就争着做这样的蠢事,伤害的是教育本身,延缓的是教育的发展速度。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需要的是众人的培土、浇水,精心呵护,不是谁也来砍一刀。剪枝是一门科学,不研究,只知举刀,那必然是愚夫。
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目前,我国实行高考,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国人口众多,要想排除一切干扰,公平、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一种选择。
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手段,不能过高地估计了它的作用,在考试以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物理,实验性很强,如果只着眼于考试的几个实验,就变得很乏味。思想品德,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有完整的人格、高尚的心灵,但只让学生学会答卷有什么意义?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工具性也很明显,如果只为了拿分数,就不会培养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情感熏陶也无从谈起。现在,很多学校不扎扎实实地上课,而是热衷于考试,周考、月考,中段考、期终考,不惜一切代价地派老师参加。至于教学研讨,很多学校认为那是慢功夫,表现出极度的冷漠,这怎么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厚积而薄发?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凡是进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值得关注,学校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去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汉语大辞典》),没理由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全面发展
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这是多少年想解决现在仍没有解决的大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即山西省太原杏岭实验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近年来,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开设了国学、数学与社会、生物学历程、环球旅游、股票中的数学等数十门校本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节、运动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社区服务,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研究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成就自我。这些活动确实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在全面发展学生方面学校做出了很大努力。相信,在学校教育中,有识之士还是占大多数,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国家才会培养人才,各行各业才能迅猛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实际上有时候非常简单,那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只要心里有学生,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教育一个蓬勃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杏岭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