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初步研究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棉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食用标准(200ng·g^-1)。从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腹泻性贝类毒素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且在某些地区含量较高。
其他文献
关于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早期生活史,Delsman[1]、Nair[2]、神谷尚志[3]、内田惠太郎[4]以及水户敏[5]分别描述了爪哇海、孟加拉湾和日本沿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
提取鹰爪虾眼柄总RNA,以眼柄总RNA为模板,根据日本对虾的具有蜕皮抑制活性的神经肽Pej-SGP-Ⅳ的氨基酸设计兼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在适宜条件下得到一特异性片段.将这一特
从网上查询获得鳟微卫星标记30对,并对乌苏里江哲罗鱼的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0对具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并用其中6对微卫星引物对17尾乌苏里江哲罗鱼进行基因
采用苯乙烯膦酸与脂肪醇组成的复合捕收剂取代苄基胂酸在弱酸性条件下浮选原生金红石矿取得了成功,该复合捕收剂无毒,价格低于苄基胂酸,效果优于苄基胂酸。通过改进的哈利蒙德管
评述高砷铅阳极泥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及砷产品的开发现状。简要介绍高砷铅阳极泥预处理的传统火法工艺、湿法工艺及火法-湿法联合工艺等脱砷流程,并讨论主要工艺流程的优缺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