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面世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这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师是人类桥梁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神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 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生活走进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精神的领悟,对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效课堂的看法做了一些总结.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有厌学数学的情绪. 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所以好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契合点,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互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使学生对蕴含在生活实践的数学知识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加法、减法”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在教室的讲台上“开设”超市(教师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各面值的卡片各10张),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自动铅笔标价5元/支,作业本3元/本,小刀1元/把,…… 一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您需要买什么东西?”同学说:“我想买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作业本. ”营业员:“8元. ”学生拿出1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2元. 下一名同学上来买同样的东西,老师去掉所有10元的卡片,让学生付款,学生可以拿出一个5元和一个2元和一个1元的……通过“买东西”,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的方法和数学带来的兴趣. 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
  三、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充实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大多能找其原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例如,小学数学复习资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作业本1.20元钱,现在有30元可买多少个作业本?”,像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它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题材,让数学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例题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班要买一批数学作业本,每本1.20元,以前旧作业卖废纸得30元,顺便拿去买数学作业本,可以买回多少本?这样一改换了文字例题,学生就感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现有教材内容中,有好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特别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使数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角度”的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 上课时教师提问“怎么拼出一个135°的角,怎么拼出一个75°的角”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云霞.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2,(3).
  [2]肖金兰.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科教博览,2009,(11).
其他文献
利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Holdrige经验公式分析德州市197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选用2001—2009年统计资料进行模拟检验,结果表明:(1)德州市气温呈上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教学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在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少、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通、农民自发流转成本高风险大等情
【摘要】 从孩子的思维特性去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基本形式慢慢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不过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刚刚形成的,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着具体的形象. 所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其本身的需求,同样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为培养形象思维累积材料,学生可以敏锐地了解有着色彩鲜明的色调以及声音的形象,其能够用形象色彩与声音活跃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一个社会的性质,从经济上说,正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由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与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与提升为研究内容,结合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特点等,展开了分析
课前预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设计好合适的数学预习"任务资源包",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它来进行预习,预习活动才会主动、深入,学生才会深思真学.好的预习"任务资源包"可以
高速铁路随着我国经济和高铁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成为地面铁路客运的主流,旅客对旅途中移动语音和高速上网的通信需求也将日益迫切。而高铁的设计时速远高于普通列车,相比低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