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2月,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教育部要求,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但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学生学习书法当然是好事,但是,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如何承载?其实,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提出书法进课堂,二者又有什么关联?
书法进课堂的延伸
从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提出要让书法课进课堂。随着《纲要》的出台,这一说法变成了要把书法纳入教学体系。根据要求,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然而,虽然《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统一教材以及应试压力等现实原因,政策落地情况,不容乐观。长期致力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彭利铭表示:目前,国内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呈现出“人数少,水平高”的状况。这说明青少年不缺乏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但在整个教育体系的设置和社会舆论关注度上,还欠缺对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引导。
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书法教育教材的审订工作已于当年11月展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教育部围绕“书法进课堂”的推广和教育规范化等工作与相关社会团体合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也计划组织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书法义务教学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是对2011年提出的“书法进课堂”的一次延伸。从2011年到2013年,两年的时间,书法进课堂进展缓慢。社会上质疑的声音也很大:书法纳入教学体系是不是也一样难以落实?《教育》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难以承载书法教育。
上海学校表示有“压力”
和全国大部分地方相比,上海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也难以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其实,写字课很早就已经在上海中小学课程中有规定。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写字等级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安排在语文基础型课程的课时内落实,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初中阶段课内写字教学安排在拓展型课程中进行,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课内写字指导及训练时间不少于一课时。而写字课的内容,既包括硬笔书写,也包括毛笔书写。此外,2011年起,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相应年级都须参加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考试成绩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其中,五年级学生参加一级考试;九年级学生参加二级考试。尽管规定中要求开课教书法,但在不少学校里,硬笔书法的课堂基本能有保证,毛笔书法还是属于可教可不教的。
硬笔书法可以随着课堂教学一直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表示:“一般低年级每节语文课都会有一定时间用来练习硬笔书法的,一、二年级是铅笔字,三年级开始练习钢笔字。但毛笔书法课不会特别安排写字等级考,对毛笔字的要求并不高,可能会花两到三节课,让学生掌握基本要素,然后可以在家练习。”
让不少中小学对于书法课望而却步的,除了认为书法课没有必上的“压力”之外,也反映没有合适的老师来上书法课。“我们学校不少老师都习惯于电脑打字,自己一手字都写得不怎么好看,怎么来教学生?”奉贤一所学校的校长表示,书法课还是需要有一些专业的老师来讲课才有效果。
师资是瓶颈
在上海,大部分学校的写字课都是语文课的一部分。如果涉及到毛笔书法,也是由语文老师讲课,就是教会学生手执毛笔、学会铺宣纸,然后根据字帖练习,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难以得到专业的提点。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毛福敏说,学校是拉上了艺术、美术老师,才勉强凑齐写字课师资,但书法课堂也没有规范的教材可以使用。据了解,书法专业并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专职书法教师的只有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但该专业两年才招一届学生,每届只招20名,毕业的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会去中小学校担任书法教学。
其实,师资瓶颈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要开设书法课,就需要专业的书法教师。而书法教师匮乏是目前各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书法课兼有艺术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需要具有专业功底的人员进行授课。但就目前的学校书法师资来看,一是没有相对合格的书法教师,二是纵使有书法教师,如果没有书法教师的专项编制,也不能提高书法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对书法教育不重视。如果采取外聘专家的方法,一是费用昂贵学校负担重,二是专家不能专职,教学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早在2006年,北京就已将写字课列为小学必修课。不过,在书写电子化的时代,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小学,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对授课教师资格也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一些担任写字课教学任务的老师承认,自己上课的时候都直心虚。暑假快结束了,某小学二年级学生王子鸣几乎天天盼着早些回到书法兴趣班上。上小学一年级时,王子鸣每周都要在学校上一堂写字课。不过,教他练习书法的可不是专业老师,而是平时教数学的班主任。王子鸣的母亲刘娟说,孩子在校上写字课时,只能拿着教材练习描字,也从来没有考过试;升入二年级后,班里虽然发了书法教材,可是写字课不知为何却停了。没办法,刘娟只好自己给孩子报了个书法兴趣班。
《纲要》中提到,“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不过,对于多数学校来说,想要配备专职书法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一位连续带了两年写字课的语文老师说,其实,自己也没有受过正规书法培训。每次上写字课时,只能满教室转悠,观察学生自己练习,压根儿帮不上什么忙。还有一位老师这样形容写字课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如果说音体美是副科,那书法就是副科的副科。”
除去重视程度问题,小学写字课的配套硬件也不容乐观。书法是一门动手课,要教学就要有演示空间。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杨再春却发现,由于北京的现代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不少中小学校教室都配置了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撤下了老式的黑板,“你让老师如何展示书法,又如何言传身教?”另外,目前小学写字课还缺乏统一的教材和配套用书。欧阳启名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据她介绍,该中心目前已联合多所在京高校从事书法研究的专家,专门研发中小学书法教材与配套教师用书。不过,由于书法课属非考试科目,各学校在教材上未做统一要求,买本字帖来应付上课的情况,在不少学校都存在。 王子鸣起初是被妈妈“骗”到书法兴趣班的。由于孩子对学校开设的写字课毫无兴致,他的家长一度很担心孩子在兴趣班也坚持不下去;幸好,任课教师将各种写字窍门编成顺溜口诀,最终留住了孩子。
“书法课也得认真备课,花心思讲课。让学生自己练习只是一部分。”一位语文老师曾参加过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的培训,对此深有体会,“书法远不是教学生掌握‘横平竖直’的写法那么简单,而是一门以间架结构为基础的艺术。”据欧阳启名透露,该中心曾对海淀区的老师进行过一次摸底。结果显示:80%的学校没有可教书法的老师,而在参加培训的老师里,有四成人连毛笔字都没写过。
今年54岁的程似锦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经常为青少年教授硬笔书法。提起一些学校里的写字课教学情况,他直摇头:“有的老师不仅毫无理论功底,甚至自己写的字就很不咋地。”教师自身书法水平有限,与其缺乏相应资质的培训不无关系。据北京教育学院教师资格认定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侧重考察教育学和心理学,对证书申请者的书法水平并未做要求。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毕业生有一部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但据学院负责教务的老师介绍,学院很少开设书法课程,即便有也是零碎的选修课。
如何破局?
针对《纲要》,著名书法家贾起家兴奋地以“迎来书法教育的春天”形容其意义。在他看来,电子化时代已经造成“汉字危机”,而要有效化解,必须从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始。杨再春也认为,小学教育更多是偏素质培养,书法教育便兼具此项功能。他说:“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小学生能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拿出一段时间凝神静气,感受笔墨书韵,对个性和思维都是一种修为。”
在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看来,历经千百年发展的中国书法早已成为一门艺术。既承载着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其技艺本身也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写字就要动手,用笔书写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包括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心。”他说,“如果过早使用电脑,就会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但这并不是说,书法与电脑打印的东西完全相悖。日本、韩国的电脑普及程度高于我们,但他们对于书写的重视远远超过我们。”庞中华认为,用笔写出来的字,与电脑打出来的字完全不一样。“每一个人写的字都是不一样的,也最能传情达意;比起那些毫无温度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它带着人性与感情。”
据了解,作为学校特色,目前上海市约有55所书法试点学校,在这些学校,书法课的“待遇”相对较高。有专家建议,可以推广这些学校的好经验,让书法课得以普及。普陀区子长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育也已经十多年了,目前有两名专职书法教师。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两节书法课,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一节。另外,学校的拓展课程还会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让对书法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学校党支部书记马倩表示,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家长和学生的反映都很好。子长学校书法高级指导师陈小康表示,可以让上海书法家协会,对一些立志要做书法教师的书法家进行教学教法培训,来补充书法课的教师资源。教育部的书法教材审订是一个好消息,一些书法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也可以加以推广,让更多愿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共享资源。
书法进课堂的延伸
从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研究设置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提出要让书法课进课堂。随着《纲要》的出台,这一说法变成了要把书法纳入教学体系。根据要求,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然而,虽然《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但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没有统一教材以及应试压力等现实原因,政策落地情况,不容乐观。长期致力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彭利铭表示:目前,国内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呈现出“人数少,水平高”的状况。这说明青少年不缺乏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但在整个教育体系的设置和社会舆论关注度上,还欠缺对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引导。
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书法教育教材的审订工作已于当年11月展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教育部围绕“书法进课堂”的推广和教育规范化等工作与相关社会团体合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也计划组织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书法义务教学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是对2011年提出的“书法进课堂”的一次延伸。从2011年到2013年,两年的时间,书法进课堂进展缓慢。社会上质疑的声音也很大:书法纳入教学体系是不是也一样难以落实?《教育》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难以承载书法教育。
上海学校表示有“压力”
和全国大部分地方相比,上海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也难以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其实,写字课很早就已经在上海中小学课程中有规定。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写字等级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安排在语文基础型课程的课时内落实,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初中阶段课内写字教学安排在拓展型课程中进行,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课内写字指导及训练时间不少于一课时。而写字课的内容,既包括硬笔书写,也包括毛笔书写。此外,2011年起,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相应年级都须参加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考试成绩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其中,五年级学生参加一级考试;九年级学生参加二级考试。尽管规定中要求开课教书法,但在不少学校里,硬笔书法的课堂基本能有保证,毛笔书法还是属于可教可不教的。
硬笔书法可以随着课堂教学一直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表示:“一般低年级每节语文课都会有一定时间用来练习硬笔书法的,一、二年级是铅笔字,三年级开始练习钢笔字。但毛笔书法课不会特别安排写字等级考,对毛笔字的要求并不高,可能会花两到三节课,让学生掌握基本要素,然后可以在家练习。”
让不少中小学对于书法课望而却步的,除了认为书法课没有必上的“压力”之外,也反映没有合适的老师来上书法课。“我们学校不少老师都习惯于电脑打字,自己一手字都写得不怎么好看,怎么来教学生?”奉贤一所学校的校长表示,书法课还是需要有一些专业的老师来讲课才有效果。
师资是瓶颈
在上海,大部分学校的写字课都是语文课的一部分。如果涉及到毛笔书法,也是由语文老师讲课,就是教会学生手执毛笔、学会铺宣纸,然后根据字帖练习,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难以得到专业的提点。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毛福敏说,学校是拉上了艺术、美术老师,才勉强凑齐写字课师资,但书法课堂也没有规范的教材可以使用。据了解,书法专业并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专职书法教师的只有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但该专业两年才招一届学生,每届只招20名,毕业的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会去中小学校担任书法教学。
其实,师资瓶颈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要开设书法课,就需要专业的书法教师。而书法教师匮乏是目前各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书法课兼有艺术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需要具有专业功底的人员进行授课。但就目前的学校书法师资来看,一是没有相对合格的书法教师,二是纵使有书法教师,如果没有书法教师的专项编制,也不能提高书法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对书法教育不重视。如果采取外聘专家的方法,一是费用昂贵学校负担重,二是专家不能专职,教学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早在2006年,北京就已将写字课列为小学必修课。不过,在书写电子化的时代,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小学,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对授课教师资格也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一些担任写字课教学任务的老师承认,自己上课的时候都直心虚。暑假快结束了,某小学二年级学生王子鸣几乎天天盼着早些回到书法兴趣班上。上小学一年级时,王子鸣每周都要在学校上一堂写字课。不过,教他练习书法的可不是专业老师,而是平时教数学的班主任。王子鸣的母亲刘娟说,孩子在校上写字课时,只能拿着教材练习描字,也从来没有考过试;升入二年级后,班里虽然发了书法教材,可是写字课不知为何却停了。没办法,刘娟只好自己给孩子报了个书法兴趣班。
《纲要》中提到,“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不过,对于多数学校来说,想要配备专职书法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一位连续带了两年写字课的语文老师说,其实,自己也没有受过正规书法培训。每次上写字课时,只能满教室转悠,观察学生自己练习,压根儿帮不上什么忙。还有一位老师这样形容写字课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如果说音体美是副科,那书法就是副科的副科。”
除去重视程度问题,小学写字课的配套硬件也不容乐观。书法是一门动手课,要教学就要有演示空间。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杨再春却发现,由于北京的现代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不少中小学校教室都配置了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撤下了老式的黑板,“你让老师如何展示书法,又如何言传身教?”另外,目前小学写字课还缺乏统一的教材和配套用书。欧阳启名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据她介绍,该中心目前已联合多所在京高校从事书法研究的专家,专门研发中小学书法教材与配套教师用书。不过,由于书法课属非考试科目,各学校在教材上未做统一要求,买本字帖来应付上课的情况,在不少学校都存在。 王子鸣起初是被妈妈“骗”到书法兴趣班的。由于孩子对学校开设的写字课毫无兴致,他的家长一度很担心孩子在兴趣班也坚持不下去;幸好,任课教师将各种写字窍门编成顺溜口诀,最终留住了孩子。
“书法课也得认真备课,花心思讲课。让学生自己练习只是一部分。”一位语文老师曾参加过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的培训,对此深有体会,“书法远不是教学生掌握‘横平竖直’的写法那么简单,而是一门以间架结构为基础的艺术。”据欧阳启名透露,该中心曾对海淀区的老师进行过一次摸底。结果显示:80%的学校没有可教书法的老师,而在参加培训的老师里,有四成人连毛笔字都没写过。
今年54岁的程似锦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经常为青少年教授硬笔书法。提起一些学校里的写字课教学情况,他直摇头:“有的老师不仅毫无理论功底,甚至自己写的字就很不咋地。”教师自身书法水平有限,与其缺乏相应资质的培训不无关系。据北京教育学院教师资格认定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侧重考察教育学和心理学,对证书申请者的书法水平并未做要求。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毕业生有一部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但据学院负责教务的老师介绍,学院很少开设书法课程,即便有也是零碎的选修课。
如何破局?
针对《纲要》,著名书法家贾起家兴奋地以“迎来书法教育的春天”形容其意义。在他看来,电子化时代已经造成“汉字危机”,而要有效化解,必须从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始。杨再春也认为,小学教育更多是偏素质培养,书法教育便兼具此项功能。他说:“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小学生能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拿出一段时间凝神静气,感受笔墨书韵,对个性和思维都是一种修为。”
在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看来,历经千百年发展的中国书法早已成为一门艺术。既承载着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其技艺本身也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写字就要动手,用笔书写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包括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心。”他说,“如果过早使用电脑,就会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但这并不是说,书法与电脑打印的东西完全相悖。日本、韩国的电脑普及程度高于我们,但他们对于书写的重视远远超过我们。”庞中华认为,用笔写出来的字,与电脑打出来的字完全不一样。“每一个人写的字都是不一样的,也最能传情达意;比起那些毫无温度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它带着人性与感情。”
据了解,作为学校特色,目前上海市约有55所书法试点学校,在这些学校,书法课的“待遇”相对较高。有专家建议,可以推广这些学校的好经验,让书法课得以普及。普陀区子长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育也已经十多年了,目前有两名专职书法教师。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两节书法课,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一节。另外,学校的拓展课程还会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让对书法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学校党支部书记马倩表示,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家长和学生的反映都很好。子长学校书法高级指导师陈小康表示,可以让上海书法家协会,对一些立志要做书法教师的书法家进行教学教法培训,来补充书法课的教师资源。教育部的书法教材审订是一个好消息,一些书法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也可以加以推广,让更多愿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