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41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1例以口服米非司酮、宫颈注射甲氨蝶呤为基础,同应用宫外孕II号方剂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采取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杀胚成功率和月经恢复时间。结果:①观察组一次性杀胚成功率为90.24%,远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是(52.13±2.3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76±7.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一次性杀胚成功率较高,且月经恢复时间较短。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杀胚成功率;月经恢复时间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03-01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是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恰当或者不及时,可引发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而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也伴随剖宫产率升高而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引起临床关注。本研究为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对80例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以及宫外孕II号方剂治疗、单纯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现将两组一次性杀胚成功率和月经恢复时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其均经病史询问、B超检测等明确诊断为瘢痕子宫切口妊娠,随机将上述病例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29.83±1.75)岁;停经时间是39~57d,平均停经时间(45.78±3.44)d;对照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9.84±1.73)岁;停经时间39~58d,平均停经时间(45.79±3.45)d;两组患者在参与本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就年龄、停经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即常规消毒、铺巾后,经B超引导,应用18号腰麻针以阴道宫颈口入路方式刺进孕囊内,抽吸孕囊中液体后,在宫颈3、6、9和12点处注射甲氨蝶呤(生产厂家:澳大利亚Pfizer(Perth)Pty Limited;规格:20ml/0.5g;生产批号:150413)每次50mg,每周1次;同时口服米非司酮(生产企业: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规格:25mg×1s;生产批号:150417),每次5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宫外孕II号方剂治疗,其基础药方为:败酱草、夏枯草和天花粉各20g,桃仁、丹参与赤芍各15g,三棱、炙甘草、莪术各10g,水煎,每日1劑,分两次口服,坚持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一次性杀胚成功率;②记录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通过χ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对比则通过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性杀胚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一次性杀胚成功率为90.24%,对照组一次性杀胚成功率为4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是(52.13±2.39)d,对照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是(69.76±7.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和手术导致的子宫内膜受损、血供减少、切口愈合不良以及子宫脱膜肌层发育不良等相关[2],对患者生育能力甚至生命会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方法较多,包括介入疗法、手术疗法、药物疗法,其中手术和介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患者治疗依从性普遍不高;而药物疗法的安全性比较高,易于被患者接受[3]。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治疗最常用药物,米非司酮可竞争性地结合内源性孕酮,发挥强效抗孕酮作用,促使妊娠绒毛、蜕膜组织坏死;甲氨蝶呤则可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四氢叶酸形成,从而干扰蛋白质、RNA和DNA合成,最终促使妊娠胚胎坏死、脱落、吸收[4]。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在中医学中属于“症瘕”范畴,是血瘀气滞之证,应以化瘀活血、散结消症为主要治疗原则。而宫外孕II号方剂药方中的丹参、桃仁和赤芍有化瘀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瘀血吸收与消散,避免其发生组织粘连;三棱和莪术有散结软坚之功效,可促使包块吸收;夏枯草、败酱草和炙甘草则有协同作用,能够化瘀活血、消症杀胚;因此,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应用宫外孕II号方剂,可明显改善杀胚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而本研究中,观察组一次性杀胚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则明显较对照组短,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琴.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8):66-68.
  [2]贾靖昀,魏国荣.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致瘢痕子宫破裂一例[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421.
  [3]李凤芝,彭淑敏 . 药物流产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495-6496.
  [4]周敏.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10-14周妊娠安全性的分析[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244-245.
  (收稿日期:2016.04.0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测定额力根一号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检测波长为403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3762~3.7620μg(r=0.9999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制剂的质量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造瘘术应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造瘘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摘要】目前国家强调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必须要保留住自身优秀的特征,正通过各种手段来确保传承文化的精髓,医药文化因其特殊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巴医药文化除了具有保障人民生活健康和繁衍生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笔者仅就东巴医药文化中对纳西族饮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纳西东巴医药文化;纳西族饮食;影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00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