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硫化铜的细菌浸出研究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合成硫化铜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考察了Fe^2+浓度和矿浆电位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细菌在铜浸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Fe^2+浓度88mg/L、矿浆电位大于550mV、浸出30天时铜的浸出率大于99%,细菌绝大部分是以间接作用机理进行浸出的。
其他文献
针对某氧化钼钨粗精矿高压碱浸后得到的浸出液钼钨含量均较高、钼钨分离困难的特点,确定了钼钨浸出液镁盐净化除杂、钼钨共沉淀、干燥、钼钨酸铵制备的工艺流程,主要考察了氯化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铅渣进行脱水。通过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分析了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物料厚度对脱水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二次方数学模型拟合
对一种含铜超低碳Mn-Nb-B系微合金钢进行TMCP工艺,得到屈服强度达850 MPa的超低碳贝氏体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钢不同板厚处的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透
考察在过冷液相区内790K+30min保温后炉冷和液氮冷却对Cu50Zr42Al8压缩断裂行为的影响。5mm铸态非晶复合棒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1670MPa,1849MPa和104.4GPa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燃烧法制备亮黄色四方晶系的BiVO4纳米粉体,通过XRD,TEM,IR,BET,BJH以及UV-Vis等手段表征所得BiVO4样品。结果表明,前驱物
采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通过对双层气雾化喷嘴气流场、颗粒粒径以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导液管突出高度对气流场、颗粒粒径以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液管突出高度为6
运用系统节能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水口山(SKS)炼铅法生产工艺,在对其生产工序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并根据某SKS炼铅法企业的生产数据,具体
采用不同锂源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正极材料,利用TG-DTA、XRD和SEM对前驱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以乙酸锂
采用热重分析仪在5种升温速率下对二氧化锰矿进行热重试验,研究预处理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低温分解行为,并通过物相分析验证热重试验结果及反应推论,应用非模型等转化率法及Popscu
采用“一段浸出氧化焙烧一二段浸出”新工艺处理硫渣,不仅实现了锡冶炼系统中铜的开路,而且可附产优质硫酸亚锡和硫酸铜产品,具有工艺简单、试剂消耗低、环境友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