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晚上,我的儿子正兴致勃勃地玩拼图。我的妈妈,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非常认真地纠正着:花应该在上面,叶子应该在下面,说着。就把图正了过来。我的儿子不听,又把图反了过去,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最后,儿子委屈地说:外婆,你看,花被风一吹,飞起来了,花儿朝下,叶儿在上。我高兴地表扬儿子,哇!这想法太奇妙了。我妈妈十分不服:这怎么可以,这明明是错的嘛。这时,我的先生在一旁感叹道:这真是新老教师的对话,新旧教育观念的撞击呀!
从这里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理解孩子们的思维,开放孩子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学生不被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框架所束缚显得多么的重要。面对灿烂的生命,我们需要给学生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需要扶植其新奇、新颖的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去构建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在教材中,总是教化学生正确的善恶、美丑观;在评价体系中,经常出现的是唯一的答案。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孩子们留下的空间太狭窄了。
多给孩子们鼓励吧!课堂上一个善意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阵赞扬的掌声,一句精彩的评价,都会触及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铲除那些自卑稗草,营造宽松愉快的心境。让他们心驰神往,大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再发现、再创造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师生心灵上的融合,老师就能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探讨者。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精神世界的合作伙伴。而这种精神的爱抚是尊重与信任,宽容与快乐的期待,它存在于课堂这种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思维空间,不扼杀孩子哪怕微小的发现与创造,孩子将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摘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探索与实践》一书)
从这里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理解孩子们的思维,开放孩子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学生不被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框架所束缚显得多么的重要。面对灿烂的生命,我们需要给学生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需要扶植其新奇、新颖的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去构建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在教材中,总是教化学生正确的善恶、美丑观;在评价体系中,经常出现的是唯一的答案。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孩子们留下的空间太狭窄了。
多给孩子们鼓励吧!课堂上一个善意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阵赞扬的掌声,一句精彩的评价,都会触及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铲除那些自卑稗草,营造宽松愉快的心境。让他们心驰神往,大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再发现、再创造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师生心灵上的融合,老师就能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探讨者。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精神世界的合作伙伴。而这种精神的爱抚是尊重与信任,宽容与快乐的期待,它存在于课堂这种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思维空间,不扼杀孩子哪怕微小的发现与创造,孩子将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摘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探索与实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