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电位恢复的术中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CB)消融术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术中因素。

方法

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房颤再次手术的房颤患者39例(阵发房颤21例,持续房颤18例)。术中左心房行基质电压标测,记录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GAP)。回顾性分析患者首次手术肺静脉电位记录,肺静脉电位隔离时间(TTI),冷冻30 s时的温度(T30 s)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结果

①肺静脉电位恢复好发于右前三叉处,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②有记录到肺静脉电位,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80%;③T30 s<-25℃,TTI<60 s的敏感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7%;④T30 s<-25℃,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87%,阳性预测值为80%。

结论

右前三叉、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是肺静脉电位恢复的好发部位,可记录肺静脉电位、T30 s<-25℃可以预测房颤冷冻消融术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无脑梗死)55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37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49例,急性脑梗死组中有41例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前有心电图记录。比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前后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P波电轴
目的通过对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国内20家三甲医院选取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住院患者共38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57.6±15.8)岁,男269例(69.2%,269/389),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及接受ICD治疗
左束支起搏(LBBP)相对于希氏束起搏(HBP)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参数稳定等优点。本例LBBP在术中观察到损伤电流变化证实了术后低阈值,并于术中及术后均可判断为选择性起搏。
希氏-浦肯野系统(HPS)是临床上许多室性心律失常(VA)启动和维持的基础。HPS独特的解剖结构及电生理特性决定其来源VA与普通心室肌来源VA迵然不同。随着人们对VA认识不断加深,已从分子水平找到部分HPS相关VA的遗传学证据,为VA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心房颤动(房颤)等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大大提高了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术者操作难度。KODEX-EPDTM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解剖标测导航技术,能在脱离X线曝光情况下实现高清实时解剖性成像,并实时展示消融深度及结果。本文报道2例应用KODEX-EPDTM技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过程中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636例院内存活的APE患者,中位年龄65岁,其中男占49.8%(317/636)。根据心律分为窦性心律组582例,阵发性房颤组23例,持续性房颤组31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院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上腔静脉(S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806例。所有患者先行肺静脉隔离,最终23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SVC起源触发灶,其中,男12例,年龄(58.1±6.2)岁。将28 mm冷冻球囊放置于SVC-右心房交界处进行冷冻隔离。回顾性分析术中隔离时间、隔离温
胺碘酮和喹诺酮类药物均可以延长QT间期,但单用很少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两药联合应用更容易延长QT间期,若伴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和严重心动过缓时可致持续性室速,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本文报道2例胺碘酮和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致室速。
本文评述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消融策略、消融难点、标测系统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国内使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BP)术中需要临时心脏起搏(TCP)保护的适应证。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永久HBP的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Ⅰ组:HBP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治疗心力衰竭组;Ⅱ组:持续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组;Ⅲ组:间歇性高度AVB组。HBP术中TCP方法:①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导线进行临时起搏;②应用待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