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政府职能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缓,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是其重要的原因。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职能转变要明确政府职责,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政府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构建有效的政府规制体系,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地方经济;发展
一、政府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在集权化的体制下,地方利益问题并不明显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地方政府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也产生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为,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职能,一方面调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地区经济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协调、稳定地发展。
(二)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地理条件、原材料及矿物资源、运输条件、气候条件等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不是市场本身可以消除的,而且这些差异将长期存在,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需要各级政府拥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职能。
(三)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于生产性和盈利性的设施投入,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因此,无论是克服市场失灵,還是增加公共产品提供,都要求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干预。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政府职能转变
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基础,创新政策工具,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鼓励技术进步。充分利用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发挥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安排、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导向作用,给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不断提高质量、技术、安全、环保等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重视质量、结构和效益,不能一味的注重速度,淘汰落后产能,严防产能过剩。利用好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达到有效调控,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进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机制化,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政府有效治理
创新治理方式是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创新治理主体,原来管理的主体仅为单一的政府,现在治理主体参与的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自治组织乃至个人等,治理扩展到民主参与,多元互动,是一种政府与群众、社会的新型合作互动关系;创新治理方式,比如,政府可通过购买方式与社会各种专业机构、组织合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各种服务,让基层社会组织以更人性化的治理方式,处理社会发展中层出的新矛盾、新问题,减少以往出现的政府粗暴简单强制行政的做法,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合理的目的。治理过程创新上,按照政府公共政策,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要具体设计协商互动环节与程序,实现不同公共事务领域多方主体合作治理的目标。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是由于权力行使不透明导致的,所以政府治理公开透明是必要的前提,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涉及观念和体制的改革,是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弱化。其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让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不脱离法治轨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宗旨实际是简政放权,即减少政府直接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涉,清理有碍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政策法规,取消不符合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行政审批,向市场和社会、企业放权,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产业在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企业投资创业热情。对一些特殊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审批责任追究,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四)构建有效的政府规制体系
为了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市场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监管。应尽快建立以市场准入、价格、产品质量标准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标准为主的政府规制工具,培育产权多元化市场,保护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进入、运营和退出等行为,简化和放宽对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发展转变中,政府应及时推出提高环境保护、技术、质量等各类标准,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落后传统的政府规制方式,引入激励性和竞争性的规制方式。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惩制市场竞争中的失信行为,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化。
结语
因此,我国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要尽快调整改革策略,将改革的重点转向“如何干好”上,切实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需要的问题。这就需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握新的改革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各种政策。使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相适应,更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体制”改革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3(3).
[2]彭程甸,徐明霞.论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决策理念更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地方经济;发展
一、政府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在集权化的体制下,地方利益问题并不明显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地方政府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也产生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为,妨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职能,一方面调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地区经济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协调、稳定地发展。
(二)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地理条件、原材料及矿物资源、运输条件、气候条件等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不是市场本身可以消除的,而且这些差异将长期存在,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需要各级政府拥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职能。
(三)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于生产性和盈利性的设施投入,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因此,无论是克服市场失灵,還是增加公共产品提供,都要求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干预。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政府职能转变
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基础,创新政策工具,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鼓励技术进步。充分利用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发挥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安排、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导向作用,给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不断提高质量、技术、安全、环保等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重视质量、结构和效益,不能一味的注重速度,淘汰落后产能,严防产能过剩。利用好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达到有效调控,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进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机制化,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政府有效治理
创新治理方式是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创新治理主体,原来管理的主体仅为单一的政府,现在治理主体参与的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自治组织乃至个人等,治理扩展到民主参与,多元互动,是一种政府与群众、社会的新型合作互动关系;创新治理方式,比如,政府可通过购买方式与社会各种专业机构、组织合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各种服务,让基层社会组织以更人性化的治理方式,处理社会发展中层出的新矛盾、新问题,减少以往出现的政府粗暴简单强制行政的做法,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合理的目的。治理过程创新上,按照政府公共政策,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要具体设计协商互动环节与程序,实现不同公共事务领域多方主体合作治理的目标。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是由于权力行使不透明导致的,所以政府治理公开透明是必要的前提,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涉及观念和体制的改革,是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弱化。其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让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不脱离法治轨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宗旨实际是简政放权,即减少政府直接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涉,清理有碍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政策法规,取消不符合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行政审批,向市场和社会、企业放权,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产业在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企业投资创业热情。对一些特殊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审批责任追究,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四)构建有效的政府规制体系
为了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市场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监管。应尽快建立以市场准入、价格、产品质量标准和资源、环境、安全等标准为主的政府规制工具,培育产权多元化市场,保护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进入、运营和退出等行为,简化和放宽对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发展转变中,政府应及时推出提高环境保护、技术、质量等各类标准,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落后传统的政府规制方式,引入激励性和竞争性的规制方式。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惩制市场竞争中的失信行为,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化。
结语
因此,我国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要尽快调整改革策略,将改革的重点转向“如何干好”上,切实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需要的问题。这就需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握新的改革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各种政策。使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相适应,更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体制”改革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3(3).
[2]彭程甸,徐明霞.论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决策理念更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