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新契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呈现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微信”的产生,一方面使得人们的日常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与频繁;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节奏也悄然发生变化。随之产生的便是“微交往”这一全新的概念,而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微交往 马克思主义 微时代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微信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微信在各个年龄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伴随微信一起产生的便是“微交往”和“微时代”等新名词。人们越发倾向于利用散碎的时间进行阅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遭遇了新的挑战。
  “微时代”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途径与方式。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主要借助于报刊、书籍以及电视等方式,而随着微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就包括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通过读书看报获取信息的方式慢慢地被时代所淘汰,而在这一背景下,微媒体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主力军。因此,在微交往日益成为主流的时代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时效性和时空性。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仍停留在念理论、读意义的阶段,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在中国有新的发展,除去上述的增加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提高传播过程中的效率也十分重要。而“微交往”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有着极强的时效性,并且这种信息传播是能够跨越时空障碍的。这样一来,借助于微时代的便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时效性和时空性都得到了增强。
  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互动性。众所周知,微信、微博、QQ等新的信息传播与交流途径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用户正是得益于其本身所包含的极强的交互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多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欲望。而借助于微信等平台,人们能够针对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与互动中学习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涉到的内容和思想。如此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并且不同于传统方式,这种通过互动而进行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群众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应对时代价值认同危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想在新时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与当今时代的特点相结合。与微交往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其理论本身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这种方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尝试结合时代新鲜事而进行传播,人们对于理论的认同感更加强烈,并且这种结合能够很好地应对当今时代所遭遇的价值认同危机。
  “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的困境
  “微时代”下传统话语权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承认由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工具所带来的微交往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我们也逐步进入以微交往为代表的微时代。所谓微时代,即是由微信的现代化交流工具所构成的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阅读方式的总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微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多利用下班或是业余时间读书看报以此来获取自己的信息,而传统信息行业说的话自然显得很有分量,故我们在此把传统信息行业所发布的消息称为传统话语权。但是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去读书看报,更多的可能是在地铁公交上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摄取。因此,在这种局面下,我们的传统话语权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主导权面临挑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我国一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重视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从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报道到学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可谓一直是中国人思想的主导者。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视线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思潮,在微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导者的地位受到了冲击。由于微时代所涉及内容都有极强的交互性和言论自由性,因此,人们越发倾向于利用微交往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微时代”下信息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的冲击。当人们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之后,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就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很多以前无法出现在寻常百姓面前的信息也变得容易获取。在这个大背景下信息多元化的局面也就自然产生了。当各种新的思潮开始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自然受到了挑战。
  “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途径与机制创新
  构建“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在微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这个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微交往平台的出现,21世纪正式进入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微时代,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若是不探求新的传播形态俨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其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与微交往平台的结合与互动,开拓新的传播形态。另外,在微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增添新的元素,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其魅力。
  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内容,构建平民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乍一听显得有些“高大上”,这也是造成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难以拓展开来的一大重要原因。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目前我们所能了解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理论性过强。在这个习惯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时代,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起来显然是难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把握读者以及受众的心理需要,结合时代特色,加之微平台的帮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会有新的辉煌。
  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范围和受众范围。微交往平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微交往平台的使用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这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微时代到来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受到了信息获取不易等问题的限制,以至于很多人无法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但借助于微交往平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变得畅通无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可以极大地扩展开来。因此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加速建立一支能够很好的适应微时代背景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队伍。
  我们总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谁能最快最好地适应时代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来说同样如此,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契机。发现问题,分析现状,结合时代背景,破解理论传播难题,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传播必将取得喜人的突破。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①杨荣,丁玉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学习与实践》, 2016年第2期。
  ②王飞,梁志厂,张继:《试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8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文章从金融产业集群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其演化机制,即给予生命周期理论的孕育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
【摘 要】依法执政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改革和完善地方党委的领导方式是实现依法执政的重要举措。在研究地方党委领导方式法治化问题时,我们必需科学界定地方党委领导方式法治化的内涵,确立地方党委领导方式法治化的价值目标、基本原则与制度供给三大理念。  【关键词】治国理政 地方党委 领导方式 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出现继发性脑水肿的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水肿变化及治疗结果.结果基本治愈3例,好转3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参与形式,既是普遍存在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现象,又是解决政治分歧与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探析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困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界定其发
[摘要]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展金融市场必然会存在风险,农村金融市场也不例外。因此,从认识农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入手研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从现状出发研究农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 生成原因 预警机制  [中国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建设不能将农村金融市场分割出去,但是由于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的禁锢,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与城镇差异较大,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最终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 消费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农村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以来,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重点就海内外学者关于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与特征
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政治认同类型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出复合型特征。后税费时代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途径包括:以人为本,解决和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构
当前,党内特权现象不仅降低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损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的大敌。鉴于党内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