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考纲,备考有方向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需要了解考纲,以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但考生在利用考纲时,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过多地关注考纲的变化情况,认为有变化的部分一定与本年度高考命题的方向有关,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复习新变化的内容。虽然考纲的变化对高考命题方向的调整带来了新的能力要求,但这是对原考纲中不恰当的表述与要求做出的调整和完善。所以考生应给予关注而不是下赌注。二是考生认为考纲要求是逐年加深、加难的。实际上,每年高考命题难、中、易题都有固定的比例,考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考试难度一定要增加。综观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变化是逐步的、微小的,总的趋势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对考纲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认真研读今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结合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特点,笔者认为今年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大致方向是:
  命题的基本状况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可以肯定2008年所考查的内容、目的、要求、题型、分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考生可以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备考复习的参考资料,可以把今年《考试大纲》作为备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考生应根据《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了解高考题型,从中寻找试题信息和命题趋势,从而形成正确的复习思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命题依然会重视对《考试大纲》中高考考点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试题,我们必须重视《考试大纲》以及考点,因为它是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备考的主要依据。在复习中,考生要以《考试大纲》为“纲”,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每个考点的内涵外延,包括哪几个具体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考生只有领悟高考考点的本质内容,将其变成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命题依然会注重学科间综合,但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断定政治、地理和历史学科间的综合会占2007年高考试题的一部分,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但考生首先要注意各科框题内的综合,然后是节标题内的综合、课标题内的综合,最后是全书的综合;其次要注意教材里的引言与小结,教辅书上的图示,最好是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编织网络图,或者根据主线和中心词把知识联系起来;另外也可以从时政专题入手,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串联起来。
  命题会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其显著特点。考生要努力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根本方法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地研究考点本质、相互区别及其知识系统;自主地进行试题研究,不能认为有了答案就万事大吉,典型的试题一定要坚持笔答,或者在头脑中形成模拟答案,然后参照标准答案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自主地关注、研究时政问题,理出背景材料的头绪,找准背景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实践,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命题依然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性。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在2008年的备考复习中,考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中共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时政热点;要重视人文精神、关注国计民生,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还要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指导,关注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命题会重视对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考查。中学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导价值观渗透和教育的主渠道,高考也是考查和引导考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价值观的试题,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的命题特点,笔者认为,要搞好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复习备考工作,应注意如下几点:
  认真研读2008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方向。《考试大纲》规定了学科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可以保证我们准确掌握主要考点,特别是今年增删的考点,避免盲目复习,提高实效性。特别是对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和基本题型尤其要认真体会和把握,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考试大纲》在“典型题型示例”中给出了命题的思路,通过这些命题思路,我们可以看到命题者是如何将当年的时政热点背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寻找考查的切入口的。通过揣摩命题者的思路并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对今年的时政热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年考试命题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帮助考生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点面结合,力求适度。高考文综合命题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但并没有削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考生首先应确立以考试大纲为“据”、以教材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重点放在《考试大纲》指导下对课本有关内容的学习上。综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都显示了一种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加强双基的态势。所以,考生一定要注重回归课本,要依据教材和考纲核对每个知识点,尤其对重点和主干知识要做到记忆准确,将遗漏的知识补上,混淆的概念要澄清,错误的方法要改正,不厚此薄彼。要根据高考考查能力的要求,抓好基础知识,把握主干知识,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练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不变应万变。在把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准确使用学科的语言加以表述,进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高考试题选择命题材料的原则是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抓住知识主干,以单元课题知识为纵向联系,以相关专题内容为横向联系。近几年文综试题仍是以板块式、专题型出现的,而教材对知识点的讲述是平铺直叙的,对知识间的联系讲得很少,这就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将原先按课、节、框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归纳综合,重新构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全新的知识框架,达到理解和贯通基础知识,从而利于知识的储存、记忆和提取,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进而形成点——线——面的知识体系,即基础化、专题化、网络化。这样便于考生在解题时形成发散性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确保在考场上迅速、准确、完整地提取相关知识来“生成”答案。
  坚持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综高考试题始终关注与社会实际生活贴近的热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找准热点问题与考点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地提出和回答问题,增强复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今年时政热点复习要围绕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重点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等。
  突出审题答题能力训练,规范作答。许多同学在学习时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却在答题时或答非所问,或难以做到完整、有层次,这大多是由于考生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不高造成的。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考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文字表达体现的,考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那么,如何提高审题和答题能力呢?
  一是平时多培养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要重视设问的关键字词,在读题审题中提取有效信息。考生每做一道题都要想一想从题目的条件中给出哪些信息?题目的结论需要哪些信息?有哪些隐含条件?想一想已知条件之间,所求结论之间,条件与结论之间有哪些联系?结合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搜索记忆系统中能够提供的信息还有哪些?想一想现在所做的题与以前哪个题目类似,能否把生题转化为熟题?同时,考生要用好教材和其它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运用有效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注意通过数据、图表等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进行系统地、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分析,答案的组织要根据材料和设问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将高考试题作为一个标杆,切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避免口头语言。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把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许多同学在复习时往往只重视思路和方法,觉得会做了就可以了。事实上,高考的核心是“不怕不会,就怕不对”。因为当大家都会解一道题时,别人做对了,你做错了,相对损失就大了,所以平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原谅自己的马虎和失误,不能只满足于思路对、方法会。应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分层不清、逻辑混乱。还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加强模拟训练,及时反思总结。提高成绩,关键在于考生对知识的把握,如果不做一定的模拟试题,不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考生很难取得理想成绩。通过做题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考生阅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还能在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接触破解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体会应该“怎样答”,从中发现自己答题的问题,直接积累做题的经验和提高解题的技巧。同时还要在做题的“实”“巧”“整”上下工夫。所谓“实”,就是做题时要认真扎实,不能漫不经心。所谓“巧”,就是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要有效运用“政治语言”作答,学会“踩点”,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组织答案前要充分思考命题者意图,答案要既符合题意又符合命题者意图,表述要准确精练。作答时,不同材料各有解析特点:文字材料——直接用、总结用;数字材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纵横比较。所谓“整”,就是对于做错的试题,一定要弄清楚做错的原因、正确的思路与答案要点。对于材料的选用、设问的角度、答案的组织等方面都非常好地同知识点、同热点的主观题结合,最好将它们归类整理,认真分析,细细揣摩,确保每一题都过关。
  调整心态,增强信心。高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随着高考的临近,面临紧张的复习压力,许多同学觉得政治学科复习的难度较大,有退缩的心理,因此在冲刺阶段进行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有些考生会紧张得无从下手,有些还会出现拉肚子、发烧感冒、发皮疹等躯体反应,这些都是考试过分焦虑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考生要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高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要制定合理的高考目标和阶段考试的目标;要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复习内容,注重查漏补缺,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时间的要求;当压力过高,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时,要学会自我减压;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努力以良好的心态、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一中)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对以往的教学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为多媒体教学量身订做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产生意味着教学界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更加重大,因此,研究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十分必要。从已有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来
素质教育尽管推行多年,但是仍然不尽人意,甚至出现“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错位现象。社会的舆论,百姓的期待,领导的要求,使得很多学校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更使得很多老师在重压下苦苦挣扎。难怪有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班排名、校排名、县排名、名名挂心中,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率率有压力。残酷的竞争逼得老师近乎发疯,有限的时间好象成了他们赖以立足的生命线,哄抢时间几乎成了他们走向胜利
初三上半学期考试结束了,班上成绩大有进步,我让学生写一篇考试总结,结果第2天收上来一看,全班64个同学,64篇总结,就是64篇检讨书。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总结上面检讨自己的过失:如上课没认真听讲,作业没有独立完成,很少向老师、学生请教,平时自己太懒,学习不刻苦、不努力,考试时粗心大意等等,然后就是在下半个学期中如何改正这些缺点,取得理想的成绩等等。  学生们都在拼命地找出自己的缺点、不足之处,然后试
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总少不了感动的往事;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活,也总不能让我忘怀与学生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此时,在温暖的阳光下,我的悠远的思绪又飘到了大学刚毕业的那一年……  与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一样,参加工作的开始,我总想把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做得都很出色。于是,在学期初,我就为自己制定了宏伟的规划,要做个出色的教师,要当个了不起的学者、教育家!  当我听见校长宣布我是高一(8)班班主任时,心情非
教师评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作出评价时使用的语言,它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等。目前,对教师评语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只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论述教师评语,缺乏对教师评语系统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考虑到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评语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笔者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教师评语的
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于是盲目学习和模仿西方文化的现象在农村中学生中越来越多,崇拜明星、奇装异服、另类头发、谈恋爱等现象在学生中已不足为奇,甚至还有吸烟、饮酒、赌博、小偷小摸等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身份很不协调,其心理障碍的成人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们的教育。    “先学做人后学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是一段旅程”,的确如此,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乃至最后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也只能有20多年,但在人的生命长河中,这20多年又何尝不过仅仅是一段旅程?每个人的这段旅程可能长短不一,但不管它的长短,也不管这其中是否充满坎坷与迷茫,最重要的是生在其中的教育者每走过一段旅程,能充满阳光,以阳光的心态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关怀。本书作者特林·芬瑟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具有这种阳光心
【缘由】  学完了运算律(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办公室一位上了年纪的教师笑着说:“真好笑!班里有一半学生不会举例,但能熟练地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她的说法立即得到了另一位教师的应和。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学生学习中出现这一“奇怪”现象的不解,他们认为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定律,而不会举例说明,是“死学习”、学“死知识”的表现。刚好,这一节复习课笔
去年,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来到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时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地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一定会去干别的,比如装修之类的。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光耗在这个上面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轰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艺考热”的关注。    “艺考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怎样体现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最近在校内所听的《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