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药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藏药喜玛拉雅紫茉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喜马拉雅紫茉莉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喜马拉雅紫茉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三烷酸(1)、Mirabija-lone A(2)、Boeravinone C(3)、Mirabijalone H(4)、Mirabijalone I(5)、Abronione(6).结论:其中,化合物4、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金铁锁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铁锁中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金铁锁中脂肪酸,通过GC-MS对甲酯化后的脂肪酸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别金铁锁的化学成分.结果:从金铁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78.69%.金铁锁根挥发油主要含有成分是己醛(16.48%)、2-戊基-呋喃(10.69%)、棕榈酸(9.05%)、(E,E)-2,4-癸
目的:分析孟加拉国药用植物情况及使用特点,为孟中两国开展药用植物合作研究和进出口贸易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提取《孟加拉国民族药用植物》中收载的150种药用植物的拉丁学名、科名、药用部位、治疗用途等信息,并添加中国对应品种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150种药用植物分布于66个科,最常见者为夹竹桃科、茜草科和马鞭草科等;有48种的药用部位相同和/或治疗用途相同,有52种的药用部位不同和/或治疗用途不同,有30种在中国有分布但未见药用记载,有20种在中国没有分布且未见药用记载;药用部位有叶、根
目的:建立救必应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其与体外抗病毒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救必应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使用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效价试剂盒检测救必应提取物对NA的体外抑制活性;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建立了含有25个共有峰的12批救必应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个成分.谱效关系表明8、12、14、18、20和24号色谱峰与抗NA活性关联较大.结论:救必应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目的:对藏药甘青青兰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技术对甘青青兰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青兰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桦木酸(3)、桦木醇(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香叶木素(7)、蓟黄素(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10)、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11)、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2)、正十烷硫醇(13).结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新疆紫草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草呋喃A(1)、紫草素(2)、紫草呋喃D(3)、紫草呋喃E(4)、1-甲氧基乙酰紫草素(5)、紫草呋喃B(6)、紫草呋喃C(7)、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8)、乙酰紫草素(9)、丙酰紫草素(10)、去氧紫草素(11)、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12
目的:研究黄蜡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质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蜡果果实95%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松叶菊萜酸(2)、20α-hydroxyl-29-noroleanolic acid(3)、木通萜酸(4)、prosapogenin cp2b(5)、常春藤皂苷元-β-D-吡喃木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6)、3,4-二
目的:通过UPLC-Q-TOF MS/MS技术分析鉴定裸花紫珠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颗粒的化学成分与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Xevo G2-XS QTof色谱柱1.8μm Ultimate XB-C18 column(100×2.1 mm i.d.);柱温30℃;流动相:A(H2 O):B(CH3 CN)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通过UNIFI软件及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再通过PCA分析观察样品的聚集,结合镜像对比分析样品化学成分的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性肝炎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机制及在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1/PD?L1)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8只8~10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川芎嗪组、PD?1抗体组.将HBV稀释至5×106/mL,以5 mL/kg尾静脉注射进模型组、丹参川芎嗪组、PD?1抗体组大鼠体内,2次/w,连续3 w,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构建成功后,丹参川芎嗪组、PD?1抗体组大
目的:研究苗药六月还阳鲜药冻干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聚酰胺、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六月还阳鲜药冻干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山柰酚-3-鼠李糖苷(2)、杨梅素-3-O-(4″-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3)、杨梅素-3-O-(2″-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5)、异槲皮苷(6)、杨梅素-3-O-(2″-O-
目的:研究走马胎活性组分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以明确走马胎活性组分的抗肝癌作用.方法:MTT法测定走马胎活性组分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HepG2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其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和迁移小室观察其对HepG2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走马胎活性组分作用HepG2细胞24、48、72 h的IC50分别为(8.8±0.9)、(8.2±0.9)、(7.7±0.9)μg/mL.Annexin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