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柳沟钨矿床成矿机制及找矿方向

来源 :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系统研究小柳沟钨矿床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区是集地层、岩浆岩、构造作用于一体的绝佳的成矿区。小柳沟矿床处于镜铁山——朱龙关裂谷带中,多期多次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得富含铜、钼、钨的热液沿构造薄弱地带及层间裂隙上涌侵位,与长城系朱龙关群中的高钙岩系或沉积型层控贫矿体发生交代、活化叠加,在朱龙关背斜的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岩浆期后热液沿构造裂隙再次充填形成石英脉型钨、铜、钼矿体,并对前期钨矿体进一步活化、叠加、富集和改造,使矿体品位增高,厚度增大,并在矿体垂向上形成自上而下由铜钨——钨——钨钼共生的分带特征。由此可见,本区钨、铜、钼的成矿受控于地层、岩浆岩、构造。利用“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指导本区地质找矿的同时,应该注意本区深部隐伏岩体型钼矿的地质找矿。
其他文献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南与陕西省接壤。达溪河自西向东流经灵台县中南部,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源自达溪河及其支流的地表水及沟谷潜水。灵台县煤炭资源蕴藏丰富,是
全面介绍了申请药学科研基金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结合各类基金的特点;(2)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发挥院校自身整体优势与研究人员的自身优势;(3)找准学科前沿、突出创新性;(4)注重学科交叉
伴随地质统计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近年来在矿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某铜镍矿为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够反映区域化变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0余年间,中学语文教育深入发展,发展的主题是探索语文教育的科学性。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向科学进军”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主旋律。中学语文教育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沉睡多年的语文教育的科学性开始苏醒。  语文教育专家大力倡导语文教学科学化。1978年1月,张志公等指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性。”①1978年3月,吕叔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