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交往过程的参与者,无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活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不仅要有信息的交流,更有情感上的交流。
  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便没有人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丰富的情感融汇到抽象的理论教学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处于思想共鸣的相融的情境中,以增强教学效果。在现行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若能借鉴并恰当运用情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德育意义,而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幽默故事,渗透情感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更易让人接受。幽默本身蕴含着充满智慧的情感。因此即使是严肃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幽默,也可以打破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政治教师肩负着德育重任,这就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突破抽象内容的局限,抛开空洞的理论说教,运用幽默技巧、实例增强说理力度,提高教育实效。如在教育学生真正用心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时,我用了张作霖不为人知的一件往事:有一次,张作霖应邀参加一个酒会,席间有个日本名流拿出笔墨请张作霖题词。因为,日本人听说张作霖大字不识几个,所以意欲让其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胸有成竹,挥笔写了几个大大的“虎”字。然后落款“张作霖手黑”。秘书一看忙小声提醒:“大帅你的‘墨’字少了个‘土’,成了‘手黑’了。”张作霖眼睛一瞪,抛笔而起,大声说道:“我不知道这‘墨’字下面有个‘土’么?这是写给人家看的,不能让他们带走‘土’。”这件事听起来轻松、有趣,实在蕴含着“寸土不让”的深刻道理,因而发人深思,扣人心弦。这样同学们既回顾了当年日寇的血腥侵华史,无比愤慨,立志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油然而生,又在幽默愉快的情感中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二、寓言故事,渗透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里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行动的外部环境。”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琴瑟和音的强烈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哲学课教学过程中,巧用寓言故事,把看似枯燥的哲学原理浓缩于其中,既可以使政治课教学充满艺术性、趣味性,又可以将丰富的情感融汇到抽象的理论教学中,可使抽象的哲学原理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达到教学相长、事半功倍之效果。例如:在讲高二《思想政治》“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时,我用了这么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一个财主把一匹白布拿到阿凡提家,想刁难阿凡提。财主对阿凡提说:“我知道你有非凡的才华。我想请你给我染一匹布:既不是红色,也不是黑色。”阿凡提思索片刻便爽快地答应了,在谈到取货时间的时候,阿凡提说:“哦,尊敬的财主,请你在这一星期中的这一天来取货: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也不是星期四,总之,不是习惯中的一个星期七天中的任何一天。”财主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掉了。
  寓言故事讲完了,引入正题,财主和阿凡提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矛盾的个性就没有矛盾的共性。“颜色”作为“矛盾的共性”,在于“赤、橙、黄、绿、蓝、青、紫”等具体颜色之中,离开了具体颜色这一矛盾个性,也就是没有“颜色”这一矛盾共性。而机智的阿凡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个星期”是矛盾的共性,它存在于星期一至星期天之中,若离开了星期一至星期天的矛盾个性,同样就没有“一个星期”这一矛盾共性。
  三、营造民主,渗透情感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不仅仅是教与学之间的传递与互补,也是教师和学生完整人格的一种交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所承载和通过的信息量就越大,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支持的程度也就越高,教育效果就越好。政治课教学若能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情境,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会大大激发。首先学生喜欢和睦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爱听什么。其次,要让微笑永驻课堂。真诚而自然的微笑,将缩短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感化学生的情绪。最后,既要把爱心给予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把关爱给予品学较差的学生;既要在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给予赞许,也要在他们出现缺点和错误时给予理解。事实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汇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和依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以情待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但是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未能改变单向
随着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最佳课堂教学情境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主体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受到感染,从而进行情感与审美体验,达到让历史课堂精彩起来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如何让45分钟的课堂精彩起来谈谈看法。  一、新、奇、特的课堂导入,让精彩从头开始  “好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手段分别研究锚杆长度、钢带及锚索长度对巷道支护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地质条件正常段支护顶锚杆采用间排距900 mm×1 000 mm、φ20 mm&#
一节数学课如果问题情境设计的好,那么就会在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随后学生就会顺着这个问题想下去,进入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保证了他认真听课,并且主动性很高。
教学活动中,在知识储备、智力、社会阅历等方面,老师比学生有明显的优势。老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  一、了解学情,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不断修整自己认知结构的地方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基于产业集群长期形成的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充分利用集群内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系统,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地方政府之
一、课前的遐思断想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课《启蒙运动》,已经了解了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影响,这节《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要求理解启蒙的真谛。“理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