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及对现代中式风格景观的影响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突起,带来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自信,东方之美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在建筑业其首要表现为现代中式风格的兴起。各种现代中式风格的景观相继建成,掀起了一波现代中式风格浪潮。
  【关键词】园林发展;景观意境;景观空间;设计手法
  1、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始与发展
  中国的园林艺术起于何时,今天仍无可考。多是以经验推断起于商周时期,以《诗经》中歌颂文王灵台、灵沼的话作为我国园林艺术最早的证据。汉起称苑,主要是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上林苑就是秦汉时期的典范。当时的园林是在大自然的庞大山川原野中划出一个特别精彩的范围,包含自然山水,在其中修剪楼宇宫殿,景色多,建筑也多,且可从事多种宫廷活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之美而游历名山大川,同时创作了很多山水题材画卷,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隋唐之后,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把诗情画意引用到造园之上,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代表之作。宋元造园也都有其兴盛的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时期,既有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也有以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例如:拙政园、寄畅园等。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创作的书籍《园冶》。到了清末至近代,造园探索停滞不前,加之外来侵略等因素,中国园林由全盛转为衰败。
  2、浅谈中国园林思想
  中国造园,一直都是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国人自古以来就富于人本主义思想,对人所生存的环境都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的思考。表现在园林上,既是将居住环境象征化,映射为一个小宇宙,由于园林有山有水,较之建筑纯粹抽象的象征外,有比较更具象的类比。我国古人造园,并不只是造一个景致,表现了很多象征意义,宋元之前,园林与神仙的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唐代太液池在池中布置瀛洲、方壶、蓬莱三山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秦汉之后,我国园林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至今不衰。这种神仙说造成的影响以及道家隐逸思想形成的园林主要性格形成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圆熟的融为一体,唐至北宋则是成长发展阶段,地点是以洛阳为中心,亦可成为洛阳时代。自南宋到明末的五百年间,则是江南园林时代。到了明末清初,中国的艺术酝酿着巨变,计成所著的《园冶》便代表了明末清初的园林观,即“文人园”的观念。这时的园林,是士大夫生活理想的一部分,他们浸淫在书画之中,因此文学与绘画对造园影响显著,注重意境,由于有超高的心灵境界,有别于王公贵族和乡俚富豪,他们不愿流于凡俗,因此在造园观念上简单、朴实厌恶雕琢与过分装饰,取向自然,以新奇为上,不依赖传统,倾向于感官与功能,排斥象征主义,极富个人思想和色彩。到了清代,帝王园林在建设规模上自秦汉以来无出其右,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时期,例如:圆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颐和园等。这些离宫式园林即有宇宙观的影响,也有神仙主题、又有民间风味,同时还受到江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
  3、苏州园林对现代中式风格的影响
  一般来说,我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寺观祠庙园林和自然名胜园林几大类。皇家苑囿多与离宫结合,规模宏大;私家园林多位于城市之中,与住宅紧密相连,体量较小,园景处理以小空间近距离观赏为主;寺观祠庙园林多依附于寺庙,在选址上颇为讲究,形成了这类园林的特色;自然名胜园林以杭州西湖等为代表,多是依附于名山胜水。
  苏州从春秋到两汉时期已是东南重要城市,经济繁荣,文风也甲于东南诸省,置山理水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清代江南园林虽然以苏州、扬州、杭州三地为代表,而私家园林则以苏州为最多。现代景观设计,中式风格引领浪潮,也多以苏州园林为借鉴。
  在景区与空间上,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苏州园林采取划分景区和空间的办法,各景区都有主题和特色。现代住宅示范区一般面积都不大,有的甚至是为了销售,围绕售楼中心临时划定出一定的范围,作为销售展示区,因此苏州园林在空间上这种曲折开合的借鉴尤为重要,使空间即富有变化对比,又不显得琐碎。例如一些示范区会通过曲折迂回的道路将空间压缩用于过度,再随之配合水景,或分置庭院,经过不同的主题空间将人们引入销售中心,有的再设置内庭院,或用以观赏,或用以洽谈,园内空间也有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的变化,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划分空间时手段多样,有墙、有廊、有亭、有假山树木也有桥梁等,时而隔而不断,时而峰会路转,带给人们不同的空间体验。
  苏州园林在空间营造上注重深度和层次,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曲折的布局可以增加园景的深度,避免一览无余,例如很多居住区的入口大门高大而封闭,避免了在外部就可窥见内部,提升神秘感,进入大门有的设迂回曲折道路,有的设几重庭院,路径围绕庭院辗转推进,几经盘绕才能到达景观高潮空间或景观引导的目的空间,这种园内空间环环相扣、庭院深深都是在平面布置中求其深度的办法。空间相互穿插、贯通是增加景深和层次的重要手段。相邻空间成半隔开状态,使之相互衬托、互为借景,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采用镂空的景墙作为空间的转换元素,框住的景观即形成了本空间的画面,也增加了空间层次,类似苏州园林中的回廊和花窗。
  有了空间布局的统领,在观赏点和观赏路线上也要相互联系,处理好游览路线及观赏点的关系,才能使人们在游览时看到徐徐展开的画卷。通常在观赏点会有意的组织画面,形成各种对景,使视线得以停留,步移景异,依次展开。例如在住宅示范区营造时,经常会看到道路转折位置会有点睛之笔的雕塑、景石、树木等,这些也形成了空间的内在思想的外在表达。有的示范区也会布置几个主题庭院,围绕核心景观设置路径,视线所达之处皆有景观焦点。
  对比和衬托是造园时不可缺少的手法,景物的疏密、空间的开合幽闭、山石与水面,以及明暗、质感、虚实、形体等方面都经常会运用。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内庭院,大面积的平静水面倒影出建筑,这种虚实的对比使得空间得以无限放大;蜿蜒的小桥跨水而建,沿路置亭置台,行进中为庭院提供不同角度的观赏点;南侧的围墙施以白色,如山峦的片石叠加于墙前,“粉墙为纸,以石为绘”的对比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把这种山水意境发挥到极致。
  纵观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早在百年前达到的水准如今真的是只能望其项背。官人、文人和匠人,共同努力,打造出了中國传统园林的精华,这三种角色也类似于现在的甲方、设计和施工。作为设计者,深感理论与文化的缺失。都说看过拙政园,其他园林都有其影子,我的感受是看过苏州园林,现代中式风格景观都有他们的影子,只有将所学所看消化为自身的理解,才能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多的想法和思路,逐步做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园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明)计成.园冶[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地产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园林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愈加显示出其强大的吸引力和重要性。从欧式,到东南亚,再到新中式、现代等园林风格的走热,无不表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园林发展的推动,也证明了园林对之于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园林工程之于房地产项目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房地产工程管理体系下的园林工程管理现状,找到了存在的影响房地产工程体系
【摘要】渠道作为水利工程中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农业活动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前,国内水利渠道工程建设管理中仍然具有较多问题,这便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尽早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更好的保障水利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渠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水利渠道工程是确保国家经济和相关产业能够稳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推动水利渠道工程的建设水平的不断
【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项目投资的成本持续上涨,所用原材料的价格也持续上涨,工程造价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建设项目总工程造价增加,使得商业投资风险增大。由于一些建设单位没有严格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实际成本消耗超过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影响了工程质量,减缓了工程进度。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项目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和实际情况改进施工计划,并将各过程的总工程造价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关键词
【摘要】中华城领汇项目是一个复合型综合体。如何以融合为概念控制氛围?如何加强住宅、公园与商业的互动与联系?如何提升商务办公区的品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关于商业、居住、商务不同功能部分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住宅;概念设计;空间设计;种植设计  中华城领汇项目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体育新城东侧、岚岭路北侧。规划将建成集商务、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居住社区。本项目位于体育新城核心区域,毗邻体
【摘要】公路路域当中的植被自通车后进入养护期阶段,即代表种植任务已经完成,路域当中的植被覆盖面积能有效满足多方面要求,很多人对养护操作理解不到位,殊不知,路域植被养护过程漫长,为了培养结构稳定植物群落,有必要结合植物群落生长规律,对其进行合理改造,确保其朝着目标群落方向不断发展,这一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就生物多样性在公路绿化养护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公路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