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年华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746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后,暖阳,惬意。
  阳光穿透叶与叶间的罅隙,在房间肆意游走,丝丝缕缕。
  喜欢在这样的午后,冲一杯咖啡,香气淡淡的,散落在空气的每一个微小的缝隙中。打开一本书,任墨香濡上指间。是的,读书真好。
  影子与影子的交替让光阴变得迅速,可是感觉出了错,仿佛缓慢的河水漫过脚背,冰冷的感觉,遥远的背景里,有一架黑白钢琴,律动的音符将时间变得缓慢,于是一切退回记忆深处,至少是与记忆中那场景相似的地方。
  年少,天真。读书只是为了讨得妈妈手中的那一碗夜宵:葱香漫溢的炒面,颗粒饱满得似将流出汁液的柚子,还有那嫩得快要流出黄的荷包蛋……丰富的佳肴成了我读书的动力,密密麻麻如一窝蚂蚁般的字体成了我发呆的对象,现在回想还真要感谢那个嘴馋的自己,虽只能一知半解,但读书却成为了一种乐趣。
  年龄不断增长,读书开始品出滋味。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一直溺在心中挥之不去,当看到王守仁不吃不喝对着院中的竹子“格”了三天终于有所领悟,我二话不说,扛上家里的木制靠背椅,满心欢喜地对着院里的一株绿得快滴下水来的香葱坐定,希望能有所收获。小区的邻居路过家门都对我的行为表示诧异,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一定要“格”出点想法。但是面对着碧绿的葱,我满脑子却全是吃的,于是越“格”越饿,最后只好作罢。一直到今天父母还拿这件事来取笑我。
  渐渐地,也许是看过了太多张爱玲的散文和李清照的诗,又或许是天性使然,许多事物在我眼里都蒙上了伤感的色彩,让我变得喜欢独处。孤独的人总是喜欢与书为友,那段时光里,我遇到了史铁生,一个坚强的人,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的眼中,他是一个站立的巨人;我看到梭罗,那个用一把斧头深入瓦尔登湖畔创造不朽篇章的人;一扇落地窗,一盏日光灯,一个破沙发,这是马尔克斯家中的全部,简洁却幸福。
  因为坚持所以快乐,因为简单所以幸福。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堆满书籍。然后在屋里读书,然后千百次感叹:读书真好。
  ‖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中学墨语文学社‖指导教师:张智勇
  读书滋味长,只因相伴了我们的成长岁月——幼年时,读书是为了讨得妈妈烹制的美味佳肴;隨着年龄增长,喜欢读以致用,照本实践;长大后,读书读到精神里,识得人生滋味和哲理。在作者的读书生活体验中,与其说是读书的滋味,不如说是成长的滋味,因为里面不但有知识的的累积,更有快乐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升华!
  【适用文题】读书滋味长;书香弥漫的日子;有你真好……(平子)
其他文献
在世界名著《名人传》里,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胜利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  是的,罗曼·罗兰口中的“他”就是德国杰出音乐家——贝多芬,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是“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音乐神童之路  1770年
摘要:东西的小说叙述语言十分准确妥帖,又总是寻求突破。同时,他对语言问题本身,也就是广义的人类思想情感表达与交流也非常关注,其具体表现为:在许多重要作品中,沉默和追问构成了一种相反相成的基调,凸显了作家见证时代的诉求。通过写作守护民族语言是小说技艺的体现,更是一位作家的道义责任。  关键词:东西;小说;语言;沉默;追问  东西是一位对语言有高度敏感和自觉的作家。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的
有几百个微信朋友,粗分一下,发现他们分别住在三个不同的楼层。  住在第一层楼的“微友”,经常晒的不外乎车、房、衣、食。有个小弟,头像换了又换,但不管怎么换,一律是跟各式汽车或摩托车的合照;有个闺蜜,被我戏称 “房婶”,在她那座城市有N多套住房,不断将每套房子的室内陈设与窗外佳景晒出来馋人;有个在电台做DJ的朋友,近似疯狂地晒她一套又一套的服装,大夏天竟晒出貂皮坎肩照,配文字解释道:晾晒衣服时,看到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物理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聚焦主干内容,注重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下面以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选择题和实验题为例说明。  一、对物理观念的考查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物理试题增加了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性理解的试题,适当减少了复杂的运算,引导备战2019年高考的考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要求考生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
我生活在城市,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知全部源于书本。当我成为一名选调生,选择到基层工作时,面对城乡生活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一度感到震惊、彷徨和苦闷,甚至内心对组织也产生过一点“怨言”:组织太不近人情,把我一个在省城中心长大的研究生给分到了中等城市的“边疆”。  面对人生困境,庆幸我在剛入职时就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当时他临近退休,在镇上兢兢业业工作了近40年,大家叫他“老杨头”。  刚入职时,我因为不适
二爷爷今年八十三岁,久居山村,喝山泉吃五谷,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做事很简单——喜欢就做,不喜欢就说,不躲不闪,不藏不掖。不管谁背后嘀咕他有“个性”——言谈举止和一般人不一样,有些“另类”。他懒得分析那话贬多褒少,他就这“个性”。他喜欢的那些事儿,今天我要好好说一说。  他牙口好,啃骨头喜欢嘎巴嘎巴的,像狼而不像狗。正应了那句话“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他说话喜欢大嗓门,很怕别人听不见似
清悠之中独享一份欢乐,着实美哉!  我的曾祖母已是满头白发,我的外祖母黑发已寥寥,我知道,岁月也会慢慢偷走我母亲的青丝。可是,她们的灵魂深处,有种美丽自然清澈,我知道,那叫清歡。  词悠人嫣。我的母亲是个爱诗词的女子,操持家务的她不施粉黛,但其实她的灵魂深处有位佳人,素衣翩然,瘦长的腰肢娉娉婷婷,款款从时光中走来,韵致极佳,笑靥迎人,像极了雨巷中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母亲素来有晨读的习惯,翩跹的词,
摘要:以高雅表演艺术为代表的高雅艺术文化以其符号性、群体性、仪式性、审美性的特征在都市文化认同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高雅表演艺术与都市文化在文化生产与分配、文化消费与传播以及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动态接触与频繁互动中,潜移默化实现文化形式、文化规范以及文化价值的认同。其对于都市文化的构建与传播也引发了主体重构、分层认同体验以及打造公共文化事件等创新理念。  关键词:文化认同;都市文化;高雅艺术  艺术是
卢苏伟生于台北。8岁那年,他得了脑炎,由于送医过晚,生活能自理了,只是他的脑子可能无法恢复了。  父母送他去上学,他也知道认真地学。但是直到小学毕业,他的名字还老是写错。老师怒了,斥责道:“卢苏伟,你是猪吗?”  放学后,姐姐来领卢苏伟回家,她哭着告诉父亲说:“爸爸,今天老师骂弟弟是猪。”父亲回答道,如果你弟弟是猪,那他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猪!  这就是卢苏伟父亲的教育方法,他每天对着卢苏伟,不停地
暖国的雨,无依无靠,竟也飘进了绍兴的水乡。  光绪七年9月25日,周家宅院传出一声嘹亮的啼哭,只是当时的人们未曾意识到,这个不谙世事的婴儿,长大后是一位爱国忧民的先锋,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战士,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巨擘,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人。  印象中的鲁迅先生,仿佛永远穿着白色长衫,蓄着短胡子,留着平头,夹着一本书,点着一支烟,神情严肃地思考着。我带着些许诧异与惊喜,端详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照片,发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