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语文课堂的“绿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已不再只是侧重于教师的讲解,而是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环境,从无知到觉醒,从成长到超越。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命教学 生命环境
  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对生命的关爱。生命教育主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是过程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重构就是要在这种理念下激发学的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光彩。语文课堂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长期被误读,让教师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被压制。因此,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
  一、认真诵读美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人总会对大自然产生一份向往与依恋之情。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这样的文章,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例如:朱自清的《春》让人感受到春景的跃动与生命的灵气;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让人欣赏济南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如诗如画……自然的景色如此奇美。优美的课文给了我们丰富美丽的心灵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或背诵这些名篇。在美好的课堂氛围中,触摸生命的跳动,认识生命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过美好的生活,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学生通过美文认识自然,并由此引发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人类是宇宙中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充分发掘教材,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美好一般体现在很多角度。其中一个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发掘语文教材中任何关于人间的真、善、美的素材,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善待他人。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孔乙己”作为文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周围的人对孔乙己的冷漠与无情加重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由此可见,这种现实使得孔乙己感受到了人生的绝望和悲哀。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课告诫学生,漠视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他人对生命丧失信心和希望,那如果是别人漠视我们呢?所以,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周围的所有人,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贵,也不论他们是正常还是残疾,绝对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要真诚友善地对待所有人,关爱每一个生命。
  三、充分依托文本,开展生命内涵教育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很多富有生命意识体验的文章。如《紫藤萝瀑布》、《热爱生命》、《杜甫诗三首》、《故乡》、《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等,这些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生命进行深入思考,在理性的思考中透露出生命光辉,从而告诉学生要敬畏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发学生对生命及其生命内涵的思考,引发他们对人的生存状态、理想与追求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春望》这首诗时,通过诵读感悟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感慨。通过分析发现,原来这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阶段。由于战争频繁,日常生活艰难。强烈的生命意识,让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老百姓对生存的渴望,在思想上达到了一定深度。《紫藤萝瀑布》作者得知弟弟生病后,内心十分痛苦,但她能从紫藤萝身上得到了关于生命的启示,豁然开朗。《荒岛余生》描写了鲁滨逊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对生命的珍惜与生存的渴望。
  四、提升生命内涵,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写作是提升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话题中的生命信息,让学生透过文字传递出对生命的思考、珍惜、尊重与责任。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与生命精神,从而更好地提升生命质量。教师是心灵的塑造者,更应该拥有一颗真诚的心。要善于从作文的字里行间中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变化,不把作文指导看做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环节,而要看做是提升学生生命内涵的绝好机会与手段,从而真正意义上把本真的作文空间还给学生。开展生命化作文教育不妨采取这样的方法:①用我手写我心:倡导作文的原生态。教师要给改变观念,减少作文对学生的过多干涉与束缚,淡化指令性指导的痕迹,让学生用一颗无污染的眼睛看世界,用一支自由的笔触写世界,用一颗真实的心抒发自我;②让作文成为师生生命对话的纽带:这主要体现在作文评价上,作文评价不要模式化,作文评语要创新。多角度地开展作文讲评,倡导学生利用好随笔。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它能对现阶段漠视生命的学生进行生命认识的教育。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清楚地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及生命存在的价值,正视生命,对生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语文这门科目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这就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创造了绝佳条件。
  参考文献:
  [1]马青.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
  [2]蒲中治.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J].现代阅读,2011(3).
  [3]郑群英.让生命之花悠然绽放——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J].新课程,2012(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成汤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通过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造模后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采用改良Rivlin斜板试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对实验大鼠脊髓功能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插图幅数有很多,在课文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插图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有很大的意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认识到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这个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插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插图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1.图与文的关系  中国的文章讲究意境,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教学目标,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作出明确的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许多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在课外游戏,如果阅读,他们就会觉得是负担,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作业。那么,在语文课堂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进行积极的摸索与反思。尤其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的改革,以此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一、引言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伴随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笔者同广大语文教师一样,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
摘 要: 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它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介绍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运用  多媒体教学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爱学、乐学,达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将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知识点的教学与巩固方面,而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忽视,导致学生频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严重相悖,必须在教学中进行纠正,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一、初中语文“重知识轻能力”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无论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