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客登琨艳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怀瑾走后的几天,我的脑子里突然迸出个念头:登琨艳又该踏上游荡之路了吧?前几年,我们一起在太湖大学堂静修。他很用功,每天下午准时到禅堂打坐,晚上在饭堂听怀师讲经说法,隔三岔五还可以听到他文采飞扬的修行报告。几年下来,登琨艳确实已非同一般,每隔三天才吃一餐饭,人却格外精神,双目炯炯有神,戴了几十年的眼镜也脱下了。他在庙港的村子里租地筑屋,像是打算长住的样子。可我知道:他那颗游荡的心并没有安定下来,只是想要亲近南怀瑾罢了。如今没有了怀师,他肯定又将风尘仆仆地上路了。
  学农出身的登琨艳,跨行追随建筑大师汉宝德数十年。80年代初建立工作室,以“旧情绵绵咖啡馆”和“现代启示录啤酒屋”一炮而红,被誉为台北最具特色与创意的建筑。登琨艳颠覆了传统建筑,将建筑和室内设计、文学艺术融于一炉,设计出一系列临时性的“实验建筑”。他以“蜉蝣”短暂的生命比喻这些作品,称其为“蜉蝣建筑”系列。一时间,登琨艳成為台北最前卫的流行象征之一,台湾建筑界的传奇人物。

  事业如日中天时,登琨艳忽然出走,独自一人浪迹天涯,到欧洲、美国和印度流浪。1990年,他的脚步在上海停留下来。“初到上海时,她还在沉睡。”登琨艳说。厌烦了台北光怪陆离的生活,登琨艳选择上海作为他安顿、思考的落脚地。他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一栋旧公寓的顶层阁楼住下来。打开窗户可以尽览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和浦东的绚烂夜景。闲来一杯红酒,一部《庄子》,悠然自在。或者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大街小巷,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要求参观。江南破陋的老镇、过街骑楼、朱雕门楼和水乡古宅都令他迷恋。
  在上海沉潜10年,登琨艳重出江湖。他选择把杜月笙留下的一个旧仓库改造成工作室,尽可能保留古旧原貌。登琨艳赋予老建筑以新生命,吸引了一批批艺术家,他们租下苏州河畔大大小小的旧仓库改造成工作室,成功地阻止有关部门把这一带建筑物拆除,使之成为上海的创意产业基地。他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奖”,成为因“工业建筑保护再生”而获奖的全球第一人。
  我被他的故事吸引,在好友高信疆的介绍下结识了他。第一面的印象,此人温文儒雅,又自视甚高;混迹红尘,但内心有隐逸的气质;追求时尚,骨子里却是个道地的传统文人。登琨艳指着窗外苏州河对岸林立的华厦说:“当初那些都不存在。这10年来,上海的变化着实惊人。”听他一口一个“我们上海如何如何”,我忍不住提醒他:“我才是上海人呢。”他漫不经心地冒出一句话:“噢,我是新上海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新上海人”这个名词。
  此后,登琨艳经常推荐我去欣赏他的作品。一处是张爱玲纪念图书馆。原本开发商是要建小区会所。自称“张迷”的登琨艳说服他改变了主意。整座建筑呈白色,俯视是个“孕”字,顶端是个蛋形的屋顶,说明张爱玲是孕育海派文化的蛋。室外空间一半种竹子,一半是法国梧桐。围墙以透明的玻璃制成,游走在竹林之间。玻璃围墙上喷绘有张爱玲手迹。作家离不开文字,文字离不开纸。纸便成了塑造整座纪念馆的素材:或是一张随意飘扬的稿纸,飘到屋顶变作采光的天窗;或是一张揉掉的稿纸,挂在树上便是避雨天棚,象征意味中含有实用功能。
  2002年前后,南怀瑾打算在吴江庙港镇购地筑屋,要找建筑师,我把登琨艳推荐给他。尽管怀师最后没有让他设计,但很欣赏他,还饶有兴味地爬上了登琨艳住的阁楼观赏黄浦江的景色。2008年夏,我开始在太湖大学堂常住,路经上海时去拜访登琨艳。此时,他已无奈地被挤出了苏州河畔,接受杨浦区政府邀请,担任黄浦江畔旧工业区改建工程顾问。登琨艳赔上数千万元的积蓄,将一片老厂房改建成滨江创意产业园区。多家文化企业、艺术工作室和餐厅已经进驻,一切皆已初具规模,登琨艳踌躇满志。我告诉他准备去怀师那里静修。他说,过一阵会来看我们。
  几个月后,登琨艳果然来到太湖大学堂。怀师劝他放下红尘俗世,在此地静修。他二话不说就搬了进来。后来才知道创意产业园区的事弄得他很烦。他接受不了某些潜规则,遭到无理排斥。从此登琨艳和我开始了朝夕相处的修行生活。其实,他还没有完全放下滚滚红尘,时不时会溜出去游荡几天。或是接受印度大学的邀请去讲佛教;或是到日本京都去考察古庙;或是回台北指导博士研究生。他曾经想去江西贫困山区办职业学校,也去过河南登封策划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社区。可最后每每落空,人们要的只是用他的名人效应换取商业利益,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欣赏奇思妙想。最近,他的心愿是发掘修复尼泊尔一处阿育王时代的佛舍利塔遗迹。
  登琨艳终生未娶。这个孤行客的人生,就是一个永远在追求梦想的旅程。
其他文献
公司大厦与隔壁电子城合用一个地下车库,老黄常年值守车库出口。他个头矮小,声音嘶哑,每天半斤白酒让他脸膛透红,每天两包白沙烟熏得他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蜗居的方寸岗亭,永远夹杂着酒和驴肉火烧的味道,桌上、玻璃上永远蒙着一层烟油,像极了路边餐馆。  来北京打工前,老黄是个“电信人”。上世纪末是电信辉煌年代,也是老黄人生巅峰時刻。他在湖北老家县城给人装电话,最多时一天装过5部。要是线路超过距离,每超200
“民间环保组织是‘问题制造者’还是‘麻烦解决者’?”  在今年3月的一场培训,忻皓一开场就向在场的浙江省环保厅环境稽查的支队长、大队长抛出了这个问题。这位80后的环境组织发起人所问的正是中国的环境目前面临的身份困境。在那场培训中,一半人认为民间环保组织是“问题制造者”,在惯性思维里,民间环保组织发现了环境问题,就意味着环保部门工作不到位。  然而,没有人能否认,这些来自民间的见证者在应对中国的环境
我的一些朋友会觉得我有梦中情人是件奇怪的事,我也这么认为。所谓梦中情人,不过是正当时能将青春拔离现实,不再时则切换状态遥寄彩笺兼尺素,像床前那截看得见摸不着的月光一样抒情的存在。一个摇曳高蹈的中年妇女,要来作甚?  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过了30岁,蹬落斗零踭、甩掉电脑包,烂泥一摊跌坐沙发时,多数靠一集《银魂》半血复活。这种状态下能让你笑的男人,不管什么形态,岂止梦中情人,简直救命菩萨。  有个再熟
钟健强在印刷厂看新出炉的《豪情夜生活》  钟健强,香港编剧,生于1961年,作品有内地观众熟悉的电视剧《笑看风云》。他也是香港的“咸书(色情杂志)大王”,创下首期就卖十万本的成绩。  香港是弹丸之地,在文化上却呈现出大气象。这里曾容纳过渊停岳峙的钱穆,出现雅俗共赏的金庸,养育任侠的黄霑、倪匡,追捧健朗的周润发,喜爱不羁的周星驰……  以上数人中,钱穆与金庸同属中国古典文化播迁香港的最后遗响,属“正
我一直疑心宝宝有消化问题。他每天便便四五次,吐奶五六次,虽然使用说明说吃母乳的孩子便便多很正常,但我们对纸上科学的信心最后还是被不科学的恐慌压倒,决定去和看得见的科学谈一谈。  去医院路上宝宝拉了堆样本,儿童医院院长看了一眼说没问题,然后问:为什么要给他用纸尿裤?男孩不要用这个。纸尿裤或布尿片,这是育儿界另一个永恒的争论。宝宝在月子里一直用纸尿裤,因为他外婆尝试把尿失败后拒绝再试,表示:这小胳膊小
地质学者、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伯声先生曾向前来请教的学生这样讲述自己最著名学术成果的得来:20世纪20年代,坐船赴美。旅途漫长,他坐在船头,天天看浪,看大江大海的“涌”,突然冒出个想法:为什么这浪涌不是直上直下的?根据既往所学,他认为,海浪这种涌动的方式,从力学上讲是最省力的,进而想到,“大自然地壳的构造,一定是以最省力的方式在运动。”受此灵感启发,他推导出“地壳波浪镶嵌”学说,获得国际承认。  向张
近日,在撤离近十年后,美国一支特殊的部队重返韩国。朝鲜方面对这支部队的到来反应非常强烈,又开始新一轮的导弹恫吓。从人员编制上来看,这支部队只是营级规模的单位。为什么朝鲜对此反应如此激烈呢?  第23防化大队归属于驻韩美军第二步兵师第一战斗旅,主要任务是生化侦察及装备消毒等。在美军的作战序列中,这支大队谈不上防生化方面的主力。在美国本土,有美军第20支援司令部,又被称为化学、生物、放射性、核或常规高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背景图片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惨象(姜晓明)  每当日本与周边国家出现领土纠纷时,比如与中国之间的尖阁诸岛(即我国钓鱼岛)纠纷,和韩国之间的竹岛纠纷,还有与俄罗斯的北方岛屿的纠纷,你可以发现日本自卫队很少在外交上发言,它不能走到台前,而中韩俄这三国军队可以自由发言,时常走到前面,日本无法实现这一点,当前的宪法是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历史学者岛善高说。岛教
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扎克伯格……这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IT大人物,他们的大学均未读完。贴满了年轻、财富、不墨守常规、成功的标签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热血澎湃的青年。  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1999年是个特殊的值得怀念的年份。那一年,张朝阳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的榜单。清华创业园也在当年8月20日成立。短短的一年时间,作为清华创业园标志的学研大厦就进驻了二十余家学生
上周本专栏谈到一部智利电影《No》(港译《向政府说不》),讲述电视广告鬼才如何在1988年智利大选制作一系列电视广告,呼吁选民向政权说不,让智利变天,协助反对派击败独裁者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高估人民的“道德感召”,反之,温情、感觉良好,甚至是好玩,才能打动中间选民,尤其是年轻族群。  这部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想起2000年陈水扁和民进党赢得“总统”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