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铁军“新四军的武器是第三位,战斗力却是第一位”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说过:“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皖南事变”后的当务之急,就是重建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重新任命的新四军军部和各师的领导班子,完全脱离了蒋介石的控制,他们将把铁的新四军真正建成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抗战结束后,有国民党军将领承认:“新四军的武器是第三位,战斗力却是第一位。”有美国记者著书赞叹:“新四军是一支日本最怕的军队。”
  重建军部
  “‘皖南事变’我们损失了老军部,现在新军部又建立了,
  ‘皖南事变’我们有几千个指战员牺牲,但今天我们还有9万人的强大力量。
  只要我们坚持抗战,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党全军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反击国民党。14日,中共中央指示,“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要求各地准备对付最严重的事变。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收到中央电报后,于1月15日向中央建议“在政治上全面反攻,在军事上暂时不实行反攻”。这是刘少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结合华中地区的斗争实际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那段时间,刘少奇每天通宵达旦,随时为新四军军部和延安的联系收转电报、提出建议,以便更有效地援救新四军。1月12日,刘少奇向中央提出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来缓解皖南新四军军部困境的建议,“请朱(瑞)、陈(光)、罗(荣桓)在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以与国民党交换。”第二天,中央采纳了建议,决定“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限10天内准备完毕,待命进攻,山东由朱、陈、罗负责,苏北由胡(胡服,即刘少奇)、陈(陈毅)负责,以答复蒋介石对我皖南9000人之聚歼计划。”
  14日,收到新四军军部陷入绝境的最后一封电报后,得知叶挺被扣押,毛泽东怒不可遏。15日,他电告周恩来、叶剑英并告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等:“蒋介石一切仁义道德都是鬼话,千万不要置信。中央决定发动政治上的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并强调:“只有猛烈坚决的全面反攻,方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与进攻,必须不怕决裂,猛烈反击之,我们的温和态度须立即终结。”
  面对皖南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的严重情况,周恩来和刘少奇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恩来指出,时局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二是国民党不敢全面反共,在经过我们的斗争以后,两党还继续维持抗日合作的关系。建议要向最坏的方向作准备,但要争取最好的结果。
  刘少奇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围魏救赵”已失去了意义。权衡利弊后,他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党未投降,仍继续抗战,对国共合作仍不敢分裂,且怕影响对苏联的关系。在皖南消灭新四军,蒋(介石)亦曾下令制止,即证明蒋(介石)生怕乱子闹大。在此时,我党亦不宜借‘皖南事件’与国民党分裂。何应钦下令只说严防我军报复,未说借此在全国乘机进攻我军。另外,目前华中根据地很大,但兵力不够,不能巩固。盐阜区土匪亦蜂起,黄桥已被敌占,海安亦有被敌占领的可能。我们部队尚需休整补充。故以华中来看,在半年、一年之内不宜进行大的战斗,肃清土匪,巩固现有地区,对我军有利。”根据上述情况,刘少奇提议,在全国主要地区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
  刘少奇在分析实行军事反攻的不利之处后,提出了在政治上实行全面反攻的具体建议: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并发宣言,提出立即释放叶挺等条件;在全国、全世界实行大的政治反攻,宣传、抗议“皖南事变”,揭穿国民党分裂行为。“如此我军在政治上有利,在军事上稳健,可能使蒋(介石)、何(应钦)在半年至一年内,不敢再向华中进攻,使新四军能巩固华中阵地,以待变化。”这个从实际出发的建议,对中共中央作出处理“皖南事变”的正确决策起了重大作用。
  劉少奇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采纳,党中央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对蒋介石继续采取“一打一拉”的政策,在全国展开猛烈的政治反击,深刻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强烈要求严惩肇事祸首。
  周恩来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上街发送《新华日报》
  1941年1月17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新华日报》准备发表披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凌晨2时,报社的同志报告,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不准刊登这篇报道,报纸无奈只好开着“天窗”。周恩来当时怀着极大的愤慨,挥笔写下了两幅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8日一早,《新华日报》将周恩来的题词补刊在报纸“天窗”上发行了,山城人民争相购买。国民党派出大批宪兵、特务、警察,见到《新华日报》就抢就撕,见到卖报的报童就打就抓,《新华日报》的发行遭遇严重困难。面对这种险恶情况,周恩来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上街发送报纸。
  这一天,《新华日报》的发行量猛增5倍。“皖南事变”真相大白,使蒋介石虽然军事阴谋一时得逞,却在政治上失分很多。美国《远东新闻简报》评论说:“1月17日重庆颁布解散新四军的命令……据公布之解散理由,则为新四军不服从命令与攻击中央军队。但据最近各方面发表之消息,则此次事变内容绝不只是所谓军纪问题,而是告诉我们国共两党的摩擦,现已达到了危险点……新四军的部队,已有十分之九渡过长江,留在长江南岸的不及一万人,其中大半为非战斗员。这些部队,在他们正在北调的行程中,却被中央军突然围攻,大肆屠杀……”
  菲律宾9个华侨团体联名致电蒋介石:“解散新四军,影响团结甚大。失地未复,祸起萧墙,自损国力,复令敌寇坐收渔利,实深悲痛。恳请钧座俯顺下情,恢复新四军,释放叶军长,以利团结抗战,不胜企盼之至。”
  1月中旬,宋庆龄与国民党著名人士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召开会议,决定向国民党当局发表宣言,并向民众公开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柳亚子当即拟就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的宣言《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抗日实力》,由宋庆龄领衔,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一起署名发表。宣言写道:“进攻共产党只能削弱抗日力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今日敌人既濒败境,惟欲我抗战实力之削弱,以至于崩溃,于是惟欲我发动剿共,以酿成无限制之内战……”   中共中央也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围歼新四军、摧残抗日力量的罪行,呼吁一切爱国爱军同胞,反对一切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阴谋,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惩办“皖南事变”祸首、释放叶挺、交还被俘的皖南新四军全部人员等12项要求。毛泽东还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名义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
  正是中共中央这种有理有节的策略,赢得國内外舆论、群众,包括中间势力的同情和理解。在内外舆论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在参政会上表示“以后再亦绝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共两党关系开始趋向一定程度的缓和。在关键时刻,党中央力挽狂澜,确保了抗战事业的航船继续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艰难前行。
  “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
  毛泽东曾说过:“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皖南事变”后的当务之急,就是重建新四军军部。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1月23日,新四军将领向全国发布就职通电。25日下午,新四军在苏北重镇盐城隆重集会,宣告新军部正式成立。新军部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华中总指挥部的后方政治部改为军政治部。
  当天,会场布置得庄重而简朴。陈毅发表就职演说时说:“‘皖南事变’我们损失了老军部,现在新军部又建立了,‘皖南事变’我们有几千个指战员牺牲,但今天我们还有9万人的强大力量。有了民众及抗战军队团结一致的力量,我们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重庆当局发出一个反革命命令,撤销新四军,我们置之不理。因为,我们拥护共产党恢复新四军的命令,我们拿革命的命令来反对反革命的命令,拿抗战的命令打倒破坏抗战的命令!只要我们坚持抗战,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接着,刘少奇讲述了“皖南事变”的经过,并针对反蒋情绪明确指出:目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抗战的中国人民是完全有利的,而不利于反共顽固派与内战挑拨者。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坚持反对内战、反对分裂的方针,以挽救时局的危机,坚持抗战到底。这是刘少奇到华中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并宣布了真实姓名。人们这才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
  重建新四军军部,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官兵。重建后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的邓逸凡回忆说:“对于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同志们感慨万千,一直谈论到深夜。它标志着新四军将会有一个伟大的发展,有一个胜利的将来!”
  为了整顿和统一新四军编制体制,1月26日,刘少奇同陈毅致电中央:“拟将新四军部队整编为4个师,以苏北部队为第1师,皖东为第2师,李先念部为第3师,苏南为第4师,在师以下设旅、团,均以三三制编制。”29日,毛泽东等复电指示:“应将彭雪枫部编为新四军,共编5个师,整编重在统一思想。”
  2月26日,中央军委又发布命令,将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也列入新四军的建制,全军扩编为7个师并1个独立旅:第1师由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而成,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下辖1、2、3三个旅,活动于苏中地区;第2师由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而成,师长张云逸兼任,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4、5、6三个旅,活动于淮南地区;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整编,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7、8、9三个旅,活动于苏北地区;第4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整编,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下辖10、11、12三个旅;另辖肖县独立旅,活动于淮北地区;第5师由原豫鄂挺进纵队整编,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下辖13、14、15三个旅;第6师由江南所属部队整编,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下辖16、18两个旅,以及东路、西路保安司令部,活动于苏南地区;第7师由无为游击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整编,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下辖19旅和挺进团,活动于皖中、皖南地区;独立旅由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5旅组成,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
  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四军急需一个新的、统一的标志。华中鲁艺美术系教师庄五洲、许幸之、莫朴接受了设计新四军新臂章的任务。
  庄五洲是一名爱国华侨,从小酷爱画画,在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对美术设计颇有造诣。庄五洲等人以原有臂章为蓝本,搜集有关的资料,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思考如何设计这个臂章。他们虽然参加新四军不久,但对新四军的臂章很有自己的见解。庄五洲认为,以前我们是新四军,现在还是新四军,虽然部队有了变化,但是抗战的任务没有变,再说原来的臂章样式也不错,所以新臂章最好不要与老臂章区别太大。设计者们很快画出了一个样稿,继续采用了老臂章外方内圆、蓝白两色的风格,只是把上面的“新四军”3个中文字,换成了英文字母。“新四军”的英文全称是“New 4 Army”,他们取了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N”“A”,在中间加上了一个汉字“四”,成为“N四A”。
  样稿出来后,许幸之拿给陈毅审阅,征求意见。陈毅看了以后,称赞说:“改得好。把中文换成英文,有神秘性嘛,可以起到隐蔽保护的作用。”不过,陈毅也提出一点修改意见,认为“四”是汉字,是中国人使用的数字,既然要用英文,就全用英文。
  许幸之听后,告诉庄五洲等人,大家按照陈毅的意见做了修改。于是,新四军的新臂章诞生了。不久,该臂章很快便在新四军中发放佩带、广泛使用,成为新四军统一的新标志。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应把此次反共高潮看作我们奠定华中基础的机会,如同上次反共高潮奠定了华北基础那样。”过去新四军的军长是蒋介石任命的,现在蒋介石撤销的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重新任命的新四军的军部和各师的领导班子,完全脱离了蒋介石的控制,他们将把铁的新四军真正建成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抗战结束后,有国民党军将领承认:“新四军的武器是第三位,战斗力却是第一位。”有美国记者著书赞叹:“新四军是一支日本最怕的军队。”
  (参考资料:《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从损失到扩编》《解放军报》2011年2月14日、《皖南事变:新四军浴火重生》《解放军报》2011年6月23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始末》《炎黄春秋》2017年第2期、《陈毅对新四军新臂章设计“提意见”》《人民政协报》2015年7月30日等;作者:宇文拓、朱达、王凌硕、乔阳、孙彤等)
其他文献
戚继光,这位在冷兵器时代曾创造了奇迹的灭倭战神,有一外号叫“戚老虎”。但在普通百姓那里,他还有一外号,叫“戚我爷”,因为他替百姓剿灭了倭寇,带来了一方安宁,所以百姓们将其视作再生父母。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叫鲁桥的小镇上。在戚家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培养了正直的人品和远大的理想。   戚继光18岁那年,就曾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困扰明朝百余年的老大难问题“南倭北虏”再度爆发激化。北方的鞑靼骑兵屡次南下侵扰中原,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团伙也日益猖獗。嘉靖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调用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才算稳住局面,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问题渐渐平息。   在与戚继光交过手的海盗中,有一个名叫李阿旺的人物。李阿旺,祖籍广东饶平,除了本名之外还有李马奔、李马芳、林阿凤等多个化名。李阿旺出身贫苦渔家,后加入海盗团伙,因
期刊
俞大猷是明代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有“俞龙戚虎”的称呼。正如戚继光的部队被称为“戚家军”,俞大猷的部队也有“俞家军”的美誉。不过,“俞家军”与“戚家军”有很大不同。“戚家军”基本上是戚继光训练出来的一支新军,私家军的色彩浓厚。俞大猷早年的官运起起落落,尽管久经沙场,但并没有一支很固定的军队。“俞家军”的叫法,大概是从他担任惠潮总兵之后才有的。  当时广东有几股势力颇强的海盗与山贼,海盗以吴平为巨魁,
期刊
“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  尔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我不能够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被称为是人民军队的创建开始,而叶挺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两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又在广州起义时担任工农红军第一任总司令。毛泽东曾当面评价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新四军作为人民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战史当然也要从叶挺写
期刊
瓦氏夫人率俍兵抗倭,驰骋千里,历时半载,时虽不长,但战功卓著,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出身的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瓦氏夫人双剑杀敌,神如闪电,锐不可当,倭寇闻风丧胆。  明朝中期,出过一位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雄,她姓岑名花(1496-1555年),是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人。岑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的武将,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后嫁给田州府(今广西田阳县)岑猛为妻,改称为瓦氏。因丈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项英一看到叶挺,就用有色眼镜看他,一直把他作为统战对象来看待。所以在新四军中,出现了军长的命令需要副军长批准的怪现象。为此,叶挺忍无可忍,曾于1938年、1939年两次离开军部出走,后经劝解回来。周恩来还亲赴新四军军部,调解叶挺、项英二人矛盾。“皖南事变”悲剧的酿成,与新四军最高领导层的失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新四军中,出现了
期刊
新四军7位师长均战功赫赫,  其中3位被授予大将军衔,  另外4位却为何未被授衔  粟裕:兼任两师师长,毛泽东评价“这个人以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马”  粟裕有“常胜将军”的美称,他用兵如神,指挥部队打了许多奇仗、险仗、大仗和恶仗。1937年底,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39年11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挥部副指挥。1940年夏,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参与创建了苏浙敌后抗日根据地。19
期刊
陈毅作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粟裕亲自指挥。  敌人做梦都没想到新四军敢拿王牌独6旅开刀。  要把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喝水的李守维,自己却下河喝水胀死了  “如果你们退出姜堰,省韩还来进攻,必遭苏北人民共弃”  1940年7月初,新四军江南主力北上之后,对于以何处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问题,苏北指挥部参谋处提出了向北和向东两个方案。  向北,就是北进兴化,直捣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
期刊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跟随郑成功在海上辗转,抗击荷兰殖民者的,除了国人之外,还有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战士,其中包括大批黑人士兵。   这些跟随郑成功部队在海上辗转的黑人的来源,一是被贩卖而来的黑奴;二是在殖民者的迷惑下,出于宗教热情前往中国淘金,进行冒险活动的黑人。尤其葡萄牙人的东来,带来了不少黑人。   这些
期刊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敢于战斗、勇于担当的优秀指挥员。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千余名开国将帅中,有252人有新四军经历。其中有1名元帅、4名大将、13名上将、48名中将、186名少将。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组,担任军长的陈毅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7位师长中,有3位被授予大将军衔。从“皖南事变”中唯一突围成功的最高指挥官、后来成为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的傅秋涛也被授予上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