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与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与研的脱节现象不容忽视。许多教育研究者并没有认真地对待日常教育实践的价值,而亲身参与教育实践的教师,在生产理论的专家面前,显得底气又是那么不足。教研员,教育理论的诠释者,在教师——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和专家——教育理论的生产者之间,究竟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想,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教研员,不仅善于向上看,更要善于向下看,要将自己的价值始终定位于一线实践——教育理论的实践车间(其实,学校也是教育理论的原料车间),发挥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引导教师将理论具化为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2003年我走进教研室,2004年秋季,我就萌发了下校支教的念头。我选取了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梅川镇小学。在学校里,我充当着《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和教研员的双重角色。
其他文献
这几年,传统大热,《论语》很火。这背后的因果耐人寻味。什么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我相信,李零先生的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很多启发。此文选自李先生马上要出版的《我读论语》
“教师成为研究者”,投身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的自觉行动然而,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浪潮中,“李鬼”的身影随处可见不赶走这帮“李鬼”,不但不能达到以科研促发展的目的,而且对于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也是百无一利的这里,我们不妨让这些“李鬼”显现原形    一 主持不主持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惯性作用,很多科研课题,往往出于对领导的“尊重”,让领导来充当“主持人”但是,领导们由于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