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视角下科技知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评价

来源 :情报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旨在诊断我国科技领域知识供应链的效率问题,把握投入产出资源配置状况,从而发挥知识供应链的资源和经济效能,进而在知识供应链高效运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方法/过程]以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BCC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科技知识供应链的效率情况及投入产出差异.[结果/结论]我国31个省市科技知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状况良好,且在分布区域上呈现出东部较强和西部较弱的特征,整体无效的省份偏多,不利于科技领域的良性发展.从投入产出类型来看,投入偏高而产出偏低是知识供应链无效的主要原因,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需要对现有投入产出结构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管季的《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是一部文学批评力作.管季,文学博士,于2016年师从著名学者谢有顺攻读博士学位,于2019年以博士论文《性别意识、文化症候与情爱叙事——80后女性写作研究》顺利毕业,本书可谓管季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成果.她以宏大的视野和多维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了80后女性作家创作的概况、两性观念的变迁、女性意识的演进、写作伦理的内核,内容厚重又颇具思想深度,让有关80后女性写作研究的全貌一览无余.管季的这部专著,研究视角有新意,研究方法很丰富,研究理念有深度,研究语
期刊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传承文化、记录历史、展现成果的一种载体体现,将“三农”发展进行影视化表达是近些年影视创作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电影《一点就到家》对富有青春朝气、梦想创业的农村喜剧题材进行影视创作,将农业现代化转型、农村集体化运作、农民返乡潮助力等现实题材深刻表现出来,进一步传达出发展“三农”的影片基调和脱贫攻坚的主题内涵.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本部影片堪称农村题材影视创作领域中的一部有心之作、特色之作、亮点之作.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对381名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使用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及心理状态自评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结果/结论]本研究中调查得到的学生自评焦虑得分粗分为32.51±7.61分,自评抑郁得分粗分为36.39±8.46分,对比国内常模有显著升高.在基础特征中,女性学生的焦虑情绪在疫情中受到更多影响.在风险传播上,通过以确诊病例数制作的风险划分表发现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边缘带
期刊
[目的/意义]旨在为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有效探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CSSCI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SSFC)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多项数据作为数据源,从宏观层面对图书情报领域近十年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研究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从微观层面对对图书情报领域成果进行文本挖掘,发掘出近十年研究热点.[结果/结论]图书情报领域热点主题以“图书馆”“情报”为侧重点,呈交叠式融合、各热点之间互相交错关联的社交网络图.这从侧面也证明了图书情报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题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学位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科技知识传播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了多层耦合网络的传播模型,根据目前全国科技馆的情况,研究了科技知识在多层网络中的传播情况,并对影响传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结论]网上虚拟科技馆在多层网络中能加速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馆影响力影响科技信息传播速度;用户节点之间兴趣匹配关系直接影响知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目的/意义]非遗数字化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数字人文环境下非遗“智慧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库,结合Omeka S和IIIF,以土家族非遗为例构建土家族非遗数据库.[结果/结论]非遗知识库有利于非遗的组织管理、共建共享、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利用和提升非遗文化的服务水平.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网路暴力事件的演化路径,并及时预测潜在的网络暴力事件,为相关部门治理舆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了网络暴力舆情事件的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及演化路径;从舆情本体、舆情传播、舆情反应三个方面抽取网络暴力事件的相关特性.面向不平衡数据子集,基于多层感知机提出一种融合集成噪声识别与SMOTE算法的网络暴力预测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达88.7%,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暴露隐私信息是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