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椎间角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 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术前、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9°和11.7°,44.3°和5.3°,矫形率分别为76.1%和87.7%.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1°和7.7°.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2°、5.6°和8.2°,组B分别为3.3°、3.6°和3.2°.二组间比较,术后侧凸冠状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随访时侧凸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丢失组B均优于组A(P=0.022,P:0.022,P=0.005,P=0.019);术后椎间角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随访时椎间角组A较组B大(P=0.001),随访时椎间角丢失组A较组B多(P=0.043).结论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椎间角及椎间角丢失优于前路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 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 )后并发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PAO 术后并发耻骨下支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