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同解除及其限制规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我国合同解除制度设置的目的,应将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纳入合同解除的对象范围之内。合同严守原则要求合同的解除应遵循谦抑原则,解除权的行使受到期间、合同目的等的限制。
  关键词:合同解除;合同目的;第三人利益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我国关于合同解除,是在《合同法》中“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章中做出规定的,但并没有对合同解除的概念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理论界,各个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归纳不尽相同。如王利明教授认为:“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未来消灭的一种行为。”而崔建远教授认为:“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可以很明确地看到,两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焦点争议在于,可以被解除的合同的范围包括哪些?仅仅包括有效成立的合同,抑或是既包括有效成立的合同,也包括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
  笔者认为,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首先应明确一点,即我国设置合同解除制度的目的何在?一般认为,合同的解除制度解决的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致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如若强制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无益于甚至有害于合同的当事人,而且有时会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在此情况下,合同当事人迫不得已采取合同解除这一最后救济方式。而认为将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涵盖到合同解除对象范围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我国现行法并未明文规定被解除的合同仅仅限于已经生效的,没有禁止解除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而且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后的救济措施,后者也可以加以适用;其二,举重以明轻,已经生效的合同在继续严守合同会带来不适当后果的情况可以得以解除,尚未生效的合同,约束力更弱甚至没有,更应当允许解除,除非阻止此类合同生效履行且宜提前消灭的正当事由不存在;其三,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的消灭,在不存在着无效、撤销、效力待定场合的不予追认、清偿等原因场合下,只能参照已经生效合同归于消灭的最后处理方法——解除合同。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的第5条、第6条、第8条也采用了这一观点豍。因此,合同解除的对象,既包括有效成立的合同,也包括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合同的解除,都符合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设置目的。
  二、合同解除的限制
  1.合同严守原则
  合同严守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在合同法的第八条中:“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该原则又称为法律约束力原则,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不得随意违约。因为,合同当事人与相对方订立合同,在很多情况下,不过是相互交换允诺的活动,当事人应该为自己的允诺负责,这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必然结论。这既能有效地减少或制止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合同的约束力以及市场交易的道德环境,防止合同一方基于自身利益而擅自变更或解除既存的合同关系,而这一点也与合同法的鼓励交易原则相互呼应。
  在我国现有合同解除制度的框架中,无论是协议解除还是单方解除,其实质都是限制合同的解除,而非鼓励合同的解除。就法定解除而言,虽然法条中罗列了种种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看似赋予了当事人动辄解除合同的权利,但其中的法理却是对当事人的解除权予以限制:在不可抗力或根本违约的情形下,须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方可解除合同;即使合同的一方遲延履行了主要债务,相对方也需在履行催告之后,经过一定的合理期限,方可享有法定解除权。应该说,对合同法而言,合同信守是基本原则,合同解除是一种例外。
  2.合同解除限制的情形
  针对不同性质的合同以及当事人间的意思自治,合同解除的情形不同,对此的限制也千差万别。在此,笔者试着浅析两种限制合同解除的情形,以进一步论证合同严守原则在合同解除中的具体体现。
  期间的限制:不以解除权为存在前提的协议解除中,解除合同的订立规则完全适用合同的有关规则,其中关于期间的限制也可以适用有关的规则,在此笔者不予赘述。以解除权为存在前提的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中,所涉及的期间包括除斥期间和约定期间。在除斥期间中,法律对某种权利规定一个不变的存续期间,只要时间届满,不问其他事由如何,该项权利即告消灭。法律如果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定有期间,即为除斥期间。该期间届满而解除权人未行使解除权的,则解除权归于消灭。此种期间规定为法律上的强制性规范,且一般存在于某些特殊种类的合同制度中。与除斥期间不同,约定期间是一种任意性期间,是在法律对解除权的行使未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行使合同解除权的确定期间。同样地,如果解除权人在约定期间内未行使解除权,则合同解除权将由于该期间的届满而归于消灭。在理解期间对解除权的限制中,还应注意以下情况:解除权一旦产生就意味着解除权可以行使,既期间的起算点时间始于何时?在许多情况下,解除权一经产生,权利人即可行使它,换而言之,解除权产生的条件与解除权行使的条件一致。但不可将该项结论的适应范围无限扩大,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解除权虽已产生,但尚不具备行使的条件,即解除权产生的条件与解除权行使的条件分离,此时,解除权人仍无权行使解除权,即使通知相对人“解除”合同,也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情形中,这一分离现象体现得更为明显。那么,解除权究竟产生于何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3条、第94条的规定可知,只要当事人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或者出现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的,解除权就产生了。解除合同的效力仍应于此项意思表示达到相对人处或为他所了解时即已发生,而非自判决或裁决时始行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晨妍,孙伟良.论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路径选择[J].当代法学,2012(3):65-71.
  [2]陆青.合同解除效果与违约责任——以请求权基础为视角之检讨[J].北方法学,2012(6):72-86.
其他文献
实施分户热计量后,新采暖系统与传统采暖系统在设计思路、热负荷计算和具体做法上均有显著不同,分别讨论了热负荷计算、采暖系统形式、散热器恒温阀选择与配置等特点及选用建议
汽轮机直拖水泵技术安全可靠、先进合理、经济性好,比电动水泵运行费用大为节省;汽轮机本身的特性非常有利于水泵的变负荷运行;汽轮机直拖水泵技术通过与系统微机监控的联锁,
随着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各地相继指定强制医疗所,强制医疗的法律规定相继出台,有关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管理问题也应合法化和科学化.
摘 要:合同概念的边缘地带,如何区分法律上合同与非法律上的合同在司法实务中一直是艰困问题。如何界定一个合同是否为法律合同,直接涉及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拘束力以及可否强制执行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合同;边缘;界定  1概述合同  合同虽然是当事人双方共同合意的产物,但这种“合意”一旦形成,便成为独立于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异化物,任何一方没有法定或约定原因均无权改变这个曾经是自己意志的产物,必须遵
当互联网时代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时,作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广告凭借着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形式。网络广告的飞速发
摘 要:正当防卫,作為一项违法性阻却事由,一项法定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制度的设立与构建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法律上并没有无条件的自由,也没有无限制的权利。因此,在发展和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时,厘清“正当”与“过当”的界限,限定“正当”的范围,便成为了研究正当防卫制
多热源联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但是怎样联、联网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仍是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包头青昆两区集中供热系统
学界对犯罪概念的界定历来难以合一,部分学者着重刑事违法性另一部分强调犯罪的法益侵害性.形式解释论学派对实质解释论的值得科刑但无法律规定的行为借实质解释之名入罪多有
摘 要:P2P网络借贷在我国民间融资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网络借贷制度的不规范性,在一些民间企业进行融资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了规范P2P网络借贷的市场秩序,本文将对网络P2P网络借贷进行刑法控制分析。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刑法控制;法律风险  P2P网络借贷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借贷手段,P2P是“伙伴与伙伴”是意思,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借贷方与被借贷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
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纠纷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经济纠纷又称经济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经济纠纷是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