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 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得到增强。
  ㈠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㈡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
  ㈢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学生的内在动机得到增强。
  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科学探究的兴趣得到培养。
  兴趣是人的認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学生有意注意品质的培养。
  学生参加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八、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㈠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㈡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㈢培养学生的美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九、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那种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主动的、爽直的、协作的、亲切的、善于社交等性格。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以煤炭为主体能源,近10年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一直保持在60%~70%,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占据支配地位.随着东部矿区煤炭资源的枯竭,中部资源与环境
期刊
实践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实践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结合新的
雅乐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仪音乐。从周朝初期“制礼作乐”到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再到孔子希望以雅乐实现社会“大同”的失败;由于其音乐的特性,创作、推广以及教育
实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燃煤锅炉在发电运行、末端治理等过程中,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技术,使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即烟
期刊
《敖鲁古雅》原生态舞台剧是我国首部真实的还原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表现了与都市生活不一样的原生态之美,本文是作者在观看舞台剧《敖鲁古雅》后引发的深深思考,思考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应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教师
2007年,北极海冰突然大规模减少.以往,夏季海冰覆盖范围减少15%左右,冬天再冻结起来.而2007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突然减少了38%,成为有人类记录以来海冰覆盖范围最小的一年.这个
期刊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晴  放假了,我打开电视,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起了電视节目。忽然,妈妈说:“把上次还没有吃完的栗子煮来吃吧。”说着,她打开冰箱,把栗子拿出来煮,然后跑到椅子上坐下来和我一起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电视节目非常精彩,把我和妈妈都吸引住了。我们俩看着看着,完全把煮栗子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砰”的一声把我们吓坏了。我们抬头一看,咦,什么都没有啊。我们就继续
期刊
食管癌和宫颈癌是具有典型进展阶段性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研究
期刊
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