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和传统说“no”!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e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溯:“非纸质评价”呈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之现状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非纸质评价”,解除了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分数的禁锢,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结构美、实用美和趣味美,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现来看一份传统非纸质评价的方案:
  1.摘智慧果(考察学生口算能力)
  共8组材料,每组10道加减法口算题,口算题背面贴有各种水果图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回答相对应的口算题,学生独立完成,测试者不催促,不做提示。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个扣2分,以此类推。
  2.快乐摸一摸(考察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共2组材料,每组4个模型,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形状的生活物品准备8个。
  每个学生摸出一个模型,并说出他的名称;在教师准备的生活物品中选出指定的形状。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次或少回答一次扣2分,依次类推。
  3.看我七十二变(考察学生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共6组材料,每组2道题,每组题背后是一张卡通形象的照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回答相对应的问题,列四个算式。
  说对意思并且四个算式全部正确得满分,错一个扣2分。
  学生挑选喜欢的星星,回答相应的时间。
  全部回答正确得满分,并得到小印章,错一个扣2分。
  “非纸质评价” 的方案由第一学段的任课教师来安排设计,一般教师在设计时就会采取以上形式,笔者作为“非纸质评价”中的一员,参与了“非纸质评价”的始终,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过程的组织和评价结果的判定。
  笔者发现,“非纸质评价”总是面临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局面,传统的“非纸质评价”存在着哪些不足呢?
  评价内容单一
  在口算和解决问题这两块,很多教师采取了这样的内容,提供多组题目,让学生选择一组完成,再进行打分,涉及到图形,都会使用摸一摸的内容,通过摸来考察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摆一摆组数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摆一摆这样的内容也成为了“非纸质评价”的常客。
  评价过程枯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的评价过程,都是由一张游园卡来引领的,孩子通过参加游园卡中的活动,来取得自己的成绩。 数学“非纸质”评价的活动内容大多和计算有关,这就决定参加“非纸质评价”活动的过程大多是在排队、答题、批改完成的。一个个美丽标题的背后,并没有给孩子快乐的体验,而是机械地操作,只是“笔试”变成了“口试”,教师的表情依然严肃,答题过程依然“无趣”,这样的“评价”过程,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陈旧与乏味。
  评价结果守旧
  在“非纸质评价”的方案中,会注明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标准,例如:第一,10秒内能全部口答对得5★,错一题得4★,错两题得3★,错三题得2★,错四题得1★,全错不得★;超过时间再扣1★,或者是1,★★★5题全对。第二,★★答对3题以上(包括3题)。第三,★答对1题以上(包括1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相较于纸笔测试,无非是换汤不换药。
  app,让评价“新”起来
  “非纸质评价”只有拥有让学生有兴趣的评价内容,活泼生动的评价过程和灵动激励的评价结果,才能真正体现“非纸质评价”的意义,学生才能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到与纸质测试不同的快乐。因此,“如何才能让非纸质评价活动有趣起来” 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研究的问题。
  app,让评价内容丰富起来
  在app市场里,有口算计时小游戏、解决问题小游戏和一些情景模拟小游戏,比如找规律大冒险,趣动课堂之认识人民币。这些app在资源库里知识凤毛麟角,并且app的使用正在广泛起来,那么可以被我们使用的app也会逐渐被开发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与传统的内容相比,app的加入还是有其优势的:
  【亮点1:简材】材料准备简单,比较传统的游园活动,摆脱了道具的准备和制作,直接用ipad代替,简单方便,只要在ipad上下载好相关的app就可以了。
  【亮点2:读题】大多数解决问题相关的app都具备了这一功能,能够直接告诉学生题目要求,并给出图标指示。这样,弥补了第一学段孩子识字量不足的缺憾,保证了答题的质量。
  【亮点3:梯度】在“非纸质评价”的活动中,我们往往也会需要几种不同梯度的题,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需要,但用纸质答题,分出梯度就过于繁琐了,像这样一关一关的形式,既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让教师一目了然。
  app,让评价过程有趣起来
  笔者在一年级下册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就用到了“找规律大冒险”这款app, 同学们第一次使用app来考试,觉得特别新奇,他们根据自己对这块内容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模式,并进行闯关。
  在一年级下册中,人民币这块内容也比较重要,教师们一般采用的是“虚拟商店”的模式,对于这块内容下面这款app也比较好用,不仅包括了多种面额的钱,也包含了单位换算的知识,这款app有三种场景,蛋糕房、超市和书店,在蛋糕房里可以查看购物清单和每种蛋糕的价格。
  学生在活动中,笔者认为,app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充了传统形式的不足:
  【亮点1:简洁性】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孩子在答题的每一步,ipad应用都会给出指导,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只要准备好对应的app,孩子们就可以自己进行操作了。   【亮点2:趣味性】app生动的界面,可爱的图案,有趣的設计,无一不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充满兴趣,测试以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也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亮点3:辅助性】“非纸质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倒孩子,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因此,在答错时,系统会用声音进行提示,不仅提醒孩子再次思考,也示意教师,学生可能无法完成本关,要予以关注。
  app,让评价结果新奇起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大多机械又单一,其实跟纸质评价的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相对而言,app中数学游戏的评价就显得比较多元且及时了,跟传统的分数评价法相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亮点1:形式多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上述例子,从难度、每关分数和是否通关来进行评价,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亮点2:方式活泼】抛却了乏味的打分制度,以游戏过关得奖励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体现了孩子学习的活泼性,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亮点3:结果及时】在每一关完成,孩子都能获得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非常及时,让孩子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促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优秀的成绩。
  app,让学习“新”起来
  app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让“非纸质评价”更加有魅力,也让我们的学习也焕发出了新的色彩。
  app,让预习不再“无助”
  课前,学生可以同步app进行预习,点读机不仅帮助我们讲解知识,同时也能和我们一起完成习题的计算和分析,是预习的好帮手,每一页课本都有指导,每次课前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走进课堂,事半功倍。每个年段都有对应的点读机app,可以帮助我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学习。
  app,让课堂不再“单调”
  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游戏总能给课堂增添色彩,笔者在课堂里用过很多app,效果很不错,比如希沃授课助手、口算达人、数学小助手、希沃授课助手,在笔者的学校已经非常普及,教师们可以用它进行授课,孩子们也可以直接在ipad或者iphone这些智能设备上进行操作,代替传统课堂的口答或者实物投影,效果非常显著。
  app,让作业不再“孤独”
  家庭作业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和学生, 因此,app商店里也提供了检查作业,解决难题的一些app,比如:爱作业—口算批改助手,可以帮助第一学段的孩子检查口算;小猿搜题、作业帮,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难题,提供思路;奥数类app,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
  app,让思维“动”起来
  app资源可以更完善
  本次笔者提出的创新只是针对于笔者经历的几次“非纸质评价”活动,素材积累得较少,只使用了几款简单的app,在实际应用时,笔者发现很多app的设计仍然存在漏洞,会出现闪退,成绩出现错误或者是无法打开,按键失效的情况,这些还需要更强大的后台运作,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内容可以更对应
  笔者在进行app整理时,发现很多比较有针对性的app需要收费,操作起来也不是百分百契合我们需要评价的内容,所以在选择app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心力。
  后台可以更强大
  笔者希望在app中,学生的一些考试数据,也能像很多教学软件一样建立后台数据库,这样,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投入到app支持下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找到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知道评价环节的难度系数,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成绩对比,从而完成质量分析,让“非纸质评价”更加系统。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各领域都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应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代表,以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为媒介的app逐渐出现,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教学与当前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能够使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这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其他文献
新时期,“强基计划”逐渐取代“自主招生”,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成了其选拔重点。这也就强调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向纵深领域发展。而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向纵深领域发展,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区域经济
《说倭传》是一部记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小说,全书三十三回,起于朝鲜东学党之乱,迄于台湾军民拒日侵占斗争,其中重点描述了令人难以释怀的马关春帆楼会议。而春帆楼,就是甲午战争后中日谈判并签订《马关条约》的地方。这部书是日本友人竹村先生数年前在广州旧书肆购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出版,铅字排印本,署名“兴全洪子弍撰辑”。这部小说过去仅见存于个别书目,从未单行出版,故亦未有人作过专门研
一    公元1891年的一天,在湖南湘阴,有一位七旬老人,面对着镜中暮雪容颜,不禁油然而生怆然,在无限悲凉的心境中,他赋诗写道:    流转百世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这个悲伤的老人便是1879年卸任英法公使回国后,连京城也不敢进就黯然回到湖南老家的大清帝国正二品大员郭嵩焘。技术上而言,归国的他仍然是钦差使臣的官衔,但自巡抚以下的官员都对他异常傲慢,甚至恨不能以卖国贼子视之。  郭嵩焘,
教育发展的未来在于学生,决定教育发展的前途也在学生。无论如何推进教育技术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以德为先的育人根本使命始终没有改变。均衡覆盖的教育资源是连接学生培养与教学发展未来的重要“桥梁”,也是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教育資源的重要保障。在探索教育发展新未来进程中,既需要关注个人的教育培养,也需要重视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构建优质、公平和智能化教育机制,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深刻把握了教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传统的饮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在中国的福建莆田,古称兴化,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独特的饮食文化。如何将孩子身边鲜活的饮食文化带进美术课堂,我们做了以下一些探索和实践。  探究家乡饮食的文化  关注生活,寻找兴化独特小吃  兴化大地的饮食文化,源自温润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厚的自然馈赠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逐渐跻身于阅读教学的主流方式中。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阅读悬念设置、开放阅读策略、适时阅读点拨、阅读交流分享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
【摘 要】幼儿喜好运动,好奇心重,教师不应该遏制幼儿的天性,应将教育内容融入户外活动中,促使幼儿可以在运动中学习和成长。开展适宜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户外进行身体锻炼,接触大自然,能使幼儿保持心情愉悦,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鉴于此,文本将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的童年因运动而精彩。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解读康有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他身上的复杂性是历史造就的。关于康有为其人其言行,后人褒贬不一,褒扬者将其神化成为扭转乾坤的时代英雄,而贬斥者则认为康有为不过是一个投机者、伪君子而已,“一个不是圣人却立志成为圣人,一个处心积虑要做帝王之师的人,一个不满足于做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不惜伪造密诏、一心渴望成为政治领袖的政客,一个曾推动了历史又拉历史后退的思想家,一个曾抄
科学技术一旦打破了观念上歧视,它的引入、消化、创新则是一个自然的历程,并不会出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一历程是清晰且单纯的。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引入以及与之相应的自主化努力,对于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提升国家的独立性具有明显的功用。  1881年8月,在耶鲁大学饱学四年的詹天佑取道旧金山回到祖国,迎接他的并非英雄凯旋式的欢迎,相反,登岸后就被上海道派兵看管起来。第二年,他又不得不
我国幼儿教师以大中专学历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近年受国家发展幼教政策驱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迅速崛起,本科毕业的幼儿教师逐步进入幼教行业。本科偏重理论的专业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贵阳学院首批2015届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调查时正处于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入职适应关键期。所谓入职适应,指个体通过自我教师形象的构建和改进,同时获得和利用适合于特殊环境下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