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溯:“非纸质评价”呈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之现状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非纸质评价”,解除了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分数的禁锢,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结构美、实用美和趣味美,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现来看一份传统非纸质评价的方案:
1.摘智慧果(考察学生口算能力)
共8组材料,每组10道加减法口算题,口算题背面贴有各种水果图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回答相对应的口算题,学生独立完成,测试者不催促,不做提示。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个扣2分,以此类推。
2.快乐摸一摸(考察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共2组材料,每组4个模型,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形状的生活物品准备8个。
每个学生摸出一个模型,并说出他的名称;在教师准备的生活物品中选出指定的形状。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次或少回答一次扣2分,依次类推。
3.看我七十二变(考察学生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共6组材料,每组2道题,每组题背后是一张卡通形象的照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回答相对应的问题,列四个算式。
说对意思并且四个算式全部正确得满分,错一个扣2分。
学生挑选喜欢的星星,回答相应的时间。
全部回答正确得满分,并得到小印章,错一个扣2分。
“非纸质评价” 的方案由第一学段的任课教师来安排设计,一般教师在设计时就会采取以上形式,笔者作为“非纸质评价”中的一员,参与了“非纸质评价”的始终,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过程的组织和评价结果的判定。
笔者发现,“非纸质评价”总是面临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局面,传统的“非纸质评价”存在着哪些不足呢?
评价内容单一
在口算和解决问题这两块,很多教师采取了这样的内容,提供多组题目,让学生选择一组完成,再进行打分,涉及到图形,都会使用摸一摸的内容,通过摸来考察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摆一摆组数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摆一摆这样的内容也成为了“非纸质评价”的常客。
评价过程枯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的评价过程,都是由一张游园卡来引领的,孩子通过参加游园卡中的活动,来取得自己的成绩。 数学“非纸质”评价的活动内容大多和计算有关,这就决定参加“非纸质评价”活动的过程大多是在排队、答题、批改完成的。一个个美丽标题的背后,并没有给孩子快乐的体验,而是机械地操作,只是“笔试”变成了“口试”,教师的表情依然严肃,答题过程依然“无趣”,这样的“评价”过程,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陈旧与乏味。
评价结果守旧
在“非纸质评价”的方案中,会注明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标准,例如:第一,10秒内能全部口答对得5★,错一题得4★,错两题得3★,错三题得2★,错四题得1★,全错不得★;超过时间再扣1★,或者是1,★★★5题全对。第二,★★答对3题以上(包括3题)。第三,★答对1题以上(包括1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相较于纸笔测试,无非是换汤不换药。
app,让评价“新”起来
“非纸质评价”只有拥有让学生有兴趣的评价内容,活泼生动的评价过程和灵动激励的评价结果,才能真正体现“非纸质评价”的意义,学生才能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到与纸质测试不同的快乐。因此,“如何才能让非纸质评价活动有趣起来” 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研究的问题。
app,让评价内容丰富起来
在app市场里,有口算计时小游戏、解决问题小游戏和一些情景模拟小游戏,比如找规律大冒险,趣动课堂之认识人民币。这些app在资源库里知识凤毛麟角,并且app的使用正在广泛起来,那么可以被我们使用的app也会逐渐被开发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与传统的内容相比,app的加入还是有其优势的:
【亮点1:简材】材料准备简单,比较传统的游园活动,摆脱了道具的准备和制作,直接用ipad代替,简单方便,只要在ipad上下载好相关的app就可以了。
【亮点2:读题】大多数解决问题相关的app都具备了这一功能,能够直接告诉学生题目要求,并给出图标指示。这样,弥补了第一学段孩子识字量不足的缺憾,保证了答题的质量。
【亮点3:梯度】在“非纸质评价”的活动中,我们往往也会需要几种不同梯度的题,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需要,但用纸质答题,分出梯度就过于繁琐了,像这样一关一关的形式,既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让教师一目了然。
app,让评价过程有趣起来
笔者在一年级下册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就用到了“找规律大冒险”这款app, 同学们第一次使用app来考试,觉得特别新奇,他们根据自己对这块内容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模式,并进行闯关。
在一年级下册中,人民币这块内容也比较重要,教师们一般采用的是“虚拟商店”的模式,对于这块内容下面这款app也比较好用,不仅包括了多种面额的钱,也包含了单位换算的知识,这款app有三种场景,蛋糕房、超市和书店,在蛋糕房里可以查看购物清单和每种蛋糕的价格。
学生在活动中,笔者认为,app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充了传统形式的不足:
【亮点1:简洁性】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孩子在答题的每一步,ipad应用都会给出指导,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只要准备好对应的app,孩子们就可以自己进行操作了。 【亮点2:趣味性】app生动的界面,可爱的图案,有趣的設计,无一不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充满兴趣,测试以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也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亮点3:辅助性】“非纸质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倒孩子,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因此,在答错时,系统会用声音进行提示,不仅提醒孩子再次思考,也示意教师,学生可能无法完成本关,要予以关注。
app,让评价结果新奇起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大多机械又单一,其实跟纸质评价的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相对而言,app中数学游戏的评价就显得比较多元且及时了,跟传统的分数评价法相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亮点1:形式多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上述例子,从难度、每关分数和是否通关来进行评价,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亮点2:方式活泼】抛却了乏味的打分制度,以游戏过关得奖励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体现了孩子学习的活泼性,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亮点3:结果及时】在每一关完成,孩子都能获得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非常及时,让孩子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促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优秀的成绩。
app,让学习“新”起来
app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让“非纸质评价”更加有魅力,也让我们的学习也焕发出了新的色彩。
app,让预习不再“无助”
课前,学生可以同步app进行预习,点读机不仅帮助我们讲解知识,同时也能和我们一起完成习题的计算和分析,是预习的好帮手,每一页课本都有指导,每次课前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走进课堂,事半功倍。每个年段都有对应的点读机app,可以帮助我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学习。
app,让课堂不再“单调”
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游戏总能给课堂增添色彩,笔者在课堂里用过很多app,效果很不错,比如希沃授课助手、口算达人、数学小助手、希沃授课助手,在笔者的学校已经非常普及,教师们可以用它进行授课,孩子们也可以直接在ipad或者iphone这些智能设备上进行操作,代替传统课堂的口答或者实物投影,效果非常显著。
app,让作业不再“孤独”
家庭作业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和学生, 因此,app商店里也提供了检查作业,解决难题的一些app,比如:爱作业—口算批改助手,可以帮助第一学段的孩子检查口算;小猿搜题、作业帮,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难题,提供思路;奥数类app,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
app,让思维“动”起来
app资源可以更完善
本次笔者提出的创新只是针对于笔者经历的几次“非纸质评价”活动,素材积累得较少,只使用了几款简单的app,在实际应用时,笔者发现很多app的设计仍然存在漏洞,会出现闪退,成绩出现错误或者是无法打开,按键失效的情况,这些还需要更强大的后台运作,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内容可以更对应
笔者在进行app整理时,发现很多比较有针对性的app需要收费,操作起来也不是百分百契合我们需要评价的内容,所以在选择app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心力。
后台可以更强大
笔者希望在app中,学生的一些考试数据,也能像很多教学软件一样建立后台数据库,这样,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投入到app支持下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找到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知道评价环节的难度系数,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成绩对比,从而完成质量分析,让“非纸质评价”更加系统。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各领域都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应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代表,以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为媒介的app逐渐出现,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教学与当前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能够使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这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非纸质评价”,解除了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分数的禁锢,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结构美、实用美和趣味美,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现来看一份传统非纸质评价的方案:
1.摘智慧果(考察学生口算能力)
共8组材料,每组10道加减法口算题,口算题背面贴有各种水果图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回答相对应的口算题,学生独立完成,测试者不催促,不做提示。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个扣2分,以此类推。
2.快乐摸一摸(考察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共2组材料,每组4个模型,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形状的生活物品准备8个。
每个学生摸出一个模型,并说出他的名称;在教师准备的生活物品中选出指定的形状。
全部回答正确满分,得到小印章,回答错一次或少回答一次扣2分,依次类推。
3.看我七十二变(考察学生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共6组材料,每组2道题,每组题背后是一张卡通形象的照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回答相对应的问题,列四个算式。
说对意思并且四个算式全部正确得满分,错一个扣2分。
学生挑选喜欢的星星,回答相应的时间。
全部回答正确得满分,并得到小印章,错一个扣2分。
“非纸质评价” 的方案由第一学段的任课教师来安排设计,一般教师在设计时就会采取以上形式,笔者作为“非纸质评价”中的一员,参与了“非纸质评价”的始终,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过程的组织和评价结果的判定。
笔者发现,“非纸质评价”总是面临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局面,传统的“非纸质评价”存在着哪些不足呢?
评价内容单一
在口算和解决问题这两块,很多教师采取了这样的内容,提供多组题目,让学生选择一组完成,再进行打分,涉及到图形,都会使用摸一摸的内容,通过摸来考察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摆一摆组数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摆一摆这样的内容也成为了“非纸质评价”的常客。
评价过程枯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的评价过程,都是由一张游园卡来引领的,孩子通过参加游园卡中的活动,来取得自己的成绩。 数学“非纸质”评价的活动内容大多和计算有关,这就决定参加“非纸质评价”活动的过程大多是在排队、答题、批改完成的。一个个美丽标题的背后,并没有给孩子快乐的体验,而是机械地操作,只是“笔试”变成了“口试”,教师的表情依然严肃,答题过程依然“无趣”,这样的“评价”过程,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陈旧与乏味。
评价结果守旧
在“非纸质评价”的方案中,会注明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标准,例如:第一,10秒内能全部口答对得5★,错一题得4★,错两题得3★,错三题得2★,错四题得1★,全错不得★;超过时间再扣1★,或者是1,★★★5题全对。第二,★★答对3题以上(包括3题)。第三,★答对1题以上(包括1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相较于纸笔测试,无非是换汤不换药。
app,让评价“新”起来
“非纸质评价”只有拥有让学生有兴趣的评价内容,活泼生动的评价过程和灵动激励的评价结果,才能真正体现“非纸质评价”的意义,学生才能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到与纸质测试不同的快乐。因此,“如何才能让非纸质评价活动有趣起来” 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研究的问题。
app,让评价内容丰富起来
在app市场里,有口算计时小游戏、解决问题小游戏和一些情景模拟小游戏,比如找规律大冒险,趣动课堂之认识人民币。这些app在资源库里知识凤毛麟角,并且app的使用正在广泛起来,那么可以被我们使用的app也会逐渐被开发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与传统的内容相比,app的加入还是有其优势的:
【亮点1:简材】材料准备简单,比较传统的游园活动,摆脱了道具的准备和制作,直接用ipad代替,简单方便,只要在ipad上下载好相关的app就可以了。
【亮点2:读题】大多数解决问题相关的app都具备了这一功能,能够直接告诉学生题目要求,并给出图标指示。这样,弥补了第一学段孩子识字量不足的缺憾,保证了答题的质量。
【亮点3:梯度】在“非纸质评价”的活动中,我们往往也会需要几种不同梯度的题,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需要,但用纸质答题,分出梯度就过于繁琐了,像这样一关一关的形式,既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让教师一目了然。
app,让评价过程有趣起来
笔者在一年级下册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就用到了“找规律大冒险”这款app, 同学们第一次使用app来考试,觉得特别新奇,他们根据自己对这块内容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模式,并进行闯关。
在一年级下册中,人民币这块内容也比较重要,教师们一般采用的是“虚拟商店”的模式,对于这块内容下面这款app也比较好用,不仅包括了多种面额的钱,也包含了单位换算的知识,这款app有三种场景,蛋糕房、超市和书店,在蛋糕房里可以查看购物清单和每种蛋糕的价格。
学生在活动中,笔者认为,app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充了传统形式的不足:
【亮点1:简洁性】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孩子在答题的每一步,ipad应用都会给出指导,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只要准备好对应的app,孩子们就可以自己进行操作了。 【亮点2:趣味性】app生动的界面,可爱的图案,有趣的設计,无一不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充满兴趣,测试以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也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亮点3:辅助性】“非纸质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倒孩子,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因此,在答错时,系统会用声音进行提示,不仅提醒孩子再次思考,也示意教师,学生可能无法完成本关,要予以关注。
app,让评价结果新奇起来
传统的“非纸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大多机械又单一,其实跟纸质评价的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相对而言,app中数学游戏的评价就显得比较多元且及时了,跟传统的分数评价法相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亮点1:形式多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上述例子,从难度、每关分数和是否通关来进行评价,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亮点2:方式活泼】抛却了乏味的打分制度,以游戏过关得奖励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体现了孩子学习的活泼性,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亮点3:结果及时】在每一关完成,孩子都能获得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非常及时,让孩子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促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优秀的成绩。
app,让学习“新”起来
app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让“非纸质评价”更加有魅力,也让我们的学习也焕发出了新的色彩。
app,让预习不再“无助”
课前,学生可以同步app进行预习,点读机不仅帮助我们讲解知识,同时也能和我们一起完成习题的计算和分析,是预习的好帮手,每一页课本都有指导,每次课前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走进课堂,事半功倍。每个年段都有对应的点读机app,可以帮助我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学习。
app,让课堂不再“单调”
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游戏总能给课堂增添色彩,笔者在课堂里用过很多app,效果很不错,比如希沃授课助手、口算达人、数学小助手、希沃授课助手,在笔者的学校已经非常普及,教师们可以用它进行授课,孩子们也可以直接在ipad或者iphone这些智能设备上进行操作,代替传统课堂的口答或者实物投影,效果非常显著。
app,让作业不再“孤独”
家庭作业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和学生, 因此,app商店里也提供了检查作业,解决难题的一些app,比如:爱作业—口算批改助手,可以帮助第一学段的孩子检查口算;小猿搜题、作业帮,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难题,提供思路;奥数类app,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
app,让思维“动”起来
app资源可以更完善
本次笔者提出的创新只是针对于笔者经历的几次“非纸质评价”活动,素材积累得较少,只使用了几款简单的app,在实际应用时,笔者发现很多app的设计仍然存在漏洞,会出现闪退,成绩出现错误或者是无法打开,按键失效的情况,这些还需要更强大的后台运作,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内容可以更对应
笔者在进行app整理时,发现很多比较有针对性的app需要收费,操作起来也不是百分百契合我们需要评价的内容,所以在选择app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心力。
后台可以更强大
笔者希望在app中,学生的一些考试数据,也能像很多教学软件一样建立后台数据库,这样,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投入到app支持下的“非纸质评价”活动中,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找到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知道评价环节的难度系数,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成绩对比,从而完成质量分析,让“非纸质评价”更加系统。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各领域都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应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代表,以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为媒介的app逐渐出现,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教学与当前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能够使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这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