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桡骨头骨折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切开复位.2.0 am或2.7 mm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定期随访患肘正、侧位X线片,观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度.按照Mayo评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3个月.18例骨折均获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09°,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92°,Mayo评分优良率为88.8%(16/18). 结论 对于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在1645年,一票之差让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为国民议会的护国公,掌管英国。在1649年,一票之差将大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送上绞刑架。在1776年,一票之差决定英文为美国国语,德语自此衰落。
期刊
Herberr-Whipple(H-W)螺钉是和Herbert标准螺钉相似的,通过特殊的双螺纹设计,在置入螺钉过程中同时完成加压,其独到的中空设计可以借助于导针将骨折块复位、固定一次完成,其远端直径为3 mm,对于一些小骨片的牢靠固定有非常明确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H-W螺钉在舟状骨骨折中的应用。
期刊
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常并发软骨塌陷、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损伤、舟月韧带以及月三角韧带撕裂等软组织损伤,采用传统方法对此类损伤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往往伴有腕关节僵硬、不稳、疼痛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晚期并发症。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16例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男215例,女101例,年龄1~14岁,平均7岁.左侧167例,右侧149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2~4周后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 随访316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10个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
期刊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Mallet骨折的新方法. 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采用远侧指间(DIP)关节背侧切口,将1枚克氏针从甲床与指骨间顺行自指尖穿出,骨块复位后,过伸DIP关节将克氏针逆行打入中节指骨,然后屈曲DIP关节,弯曲的克氏针压迫骨折块,使之维持复位状态.共治疗Mallet骨折17例. 结果 17例骨折均于术后4周临床愈合,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54个月(平均16个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具有力学强度大、稳定性高等优点,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可能出现断钉、断棒和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复位过程中过度撑开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1-4].为了防止术中过度撑开,我院2001年1月~2005年9月采用撑开-放松-再撑开复位技术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采用传统一次性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测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系统的定位精度,探讨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包括系统定位精度实验和尸体应用实验两部分内容。①在导航机器人的底板上固定两根尖克氏针,测量其尖端的坐标真值。应用机器人导航系统得到其坐标的计算值,然后计算测量真值与计算值之间的距离作为系统的定位误差。实验共测量10组数据,得出精度结果。②在原有对4具尸体骨盆标本置入
期刊
骨折导致的肘关节畸形、关节不稳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肘关节是人体结构最稳定的关节之一,其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组成关节结构的完整性,其最大屈伸度可达160°,旋前可达85°,旋后约80°,滑车与肱骨长轴成6°的外翻角、与髁间轴成5°~7°的内旋角,肘关节屈伸运动轴位于肱骨中线的前面与肱骨干构成40°夹角[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