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雄安新区建成协调发展示范区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是雄安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制胜要诀。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和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要建成协调发展示范区,既需要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更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径,采取新举措,为其他地区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提供科学示范。
  一、多维透视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雄安新区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就是要打造协调发展的全国样板,为其他地区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何准确把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呢?笔者认为,一定要跳出雄安看雄安,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高度,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国家整体经济空间格局等视角进行理解。
  1.在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推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京津冀城市结构上发挥示范功能
  设立雄安新区,首要的功能和目的在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大城市病”。近年来,北京“单中心”城市规模的过度扩张,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垃圾围城、资源短缺等问题,不仅北京中心城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失调,而且导致京津冀城市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雄安新区要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必须在如何治理“大城市病”,推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上发挥示范功能,通过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协调对接,合力打造“一主两翼”的新格局。
  2.在发挥增长极功能,带动河北整体提质发展,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上发挥示范功能
  河北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京津两地呈现出“断崖式”差距,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短板。雄安新区要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必须努力成为河北新的区域增长极。在如何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与其他地区的联动发展上发挥示范功能,带动冀中南乃至河北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夯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
  3.在助推北方地区形成世界级城市群,优化我国整体经济空间布局上发挥示范功能
  目前,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基本成型,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充分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北方地区的京津冀城市群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密度、结构优化度,还是人均水平都明显滞后,不仅破坏了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整体协调,而且制约了我国对外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雄安新区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要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必须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一个重要支点,在如何发挥引擎功能,优化我国整体经济空间布局上发挥示范功能。
  4.在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实现各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持动态平衡,挖掘短板潜力上发挥示范功能
  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形成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即某一领域的发展能够为其他领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制约或牺牲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推动协调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整体性,特别是在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来拓宽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因此,雄安新区要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就要在如何妥善处理重大发展关系、如何化短板为潜力上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模式,发挥示范功能。
  二、探索创新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路径
  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生态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多项内容。其中,如何实现雄安新区与京津、与河北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是重中之重。
  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第一,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北京中心城区、通州城市副中心共建“一主两翼”新格局。雄安新区要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此,一是要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功能。雄安新区编制各项规划,都要做好与北京中心城区、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对接工作,要主动融入北京的统一规划、统一管控,实现合理分工、融合发展、错位发展。二是夯实疏解承接的基础。为增强新区吸引力,要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例如,打造以雄安新区为枢纽的多层次、便捷高效、无缝衔接的区域交通网络,特别是谋划建设雄安新区高铁站,加快京雄铁路、津雄铁路开工建设,实现新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第二,加强与天津的全方位合作。主动加强与滨海新区的产业链合作,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大智移云、金融、研发、物流等高端产业,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携手进军顶端、发展顶尖,打造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借助天津自贸区、天津港北方航运中心建设,提升新区吸引外资或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将新区打造成河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第三,实现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发展。从近期看,要继续实施最严格的管控制度,以房地产、户籍等为重点,在环雄安新区的霸州、文安、任丘等地切实执行限购等措施,保障房价地价稳定,系好新区发展的第一个“纽扣”。从中长期看,要结合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搞好周边地区的整体谋划,统筹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布局、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微中心”或“卫星城”,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新的支点。
  第四,加强与张北地区的协调发展,形成分别带动冀中南、冀北地区发展的新两翼。一方面,雄安新区应成为带动冀中南发展的新引擎,引导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等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加强与新区的深度对接,借助新区辐射带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借助与北京联办冬奥会的有利契机,助推张北地区改善城镇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特别是加快冰雪产业集群的打造和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商贸物流等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冀北发展的新高地,从而通过“两翼”起飞,带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加强与河北其他功能区的联动发展。特别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支持以保定和廊坊为重点的环京津核心功能区、以秦唐沧为载体的沿海率先发展区、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冀中南功能拓展区、以张承为腹地的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借势发展,谋划实施一批交通路网互联、生态环境共治、产业协作配套、公共服务共享项目,加快全省經济板块重组。
  2.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带动河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一,主动吸引高端高新产业向雄安新区转移,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以市场为主导的承接平台,积极承接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高端项目。为增强对高端产业、优质要素的吸引力,新区应大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交通发达、环境优雅、富有魅力的创业居住环境,构建宽松有利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第二,要发挥雄安新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将与新区高端产业配套的功能和环节放在周边地区和省内其他地区,逐步带动其他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精品制造,并积极培育新动能,从而实现河北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型和优化升级。
  3.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样板
  雄安新区要体现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定位,努力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全国样板。从近期看,注重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建成一个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而且要统筹好移民搬迁和城镇改造,让搬迁农民能积极融入城镇生活,分享新区发展的成果;从远期看,随着新区控制区面积的扩大,注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优化“大中小城市—重点镇—中心村”的结构布局,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打破二元板块壁垒。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家口时对河北工作提出了“三个扎扎实实”的明确要求,即“扎扎实实推进去产能,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什么是党内政治生活?从广义上看,党内政治生活是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等内容,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对党员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党内的思想文化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关系和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也就会有什么样作风的党员。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期刊
摘 要:生态修复责任作为一种与传统民事责任形式“恢复原状”不同的新型民事责任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以保护民事主体的环境权。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编纂民法典分编应进一步贯彻该原则,增加生态修复责任这一独立民事责任形式。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新兴且复杂的法律责任,面临的困境及挑战诸多。为解决今后有关生态修复责任定性等问题,我国民法典宜将生态修复责任作
我国改革开放已将近40年,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党中央提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关系着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需要牢固树立、积极落实,结合发展实践不断加深理解。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时代需要。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长时间的速度下滑,由国际金融危机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人的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人的现代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推动力和目的。人的现代化当前存在主体作用认识欠缺、公共理念先天缺失和自生能力明显不足等困境。人的现代化素质有待提升,主动发展是自主发展,素质更新至关重要,教育提升是根本出路。新型城镇化是主体作用展现的新空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现代化;自主发展;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