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技术的概念问题一直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从技术的词源学意义出发,技术概念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作为“技艺”存在的古代技术,它是与自然知识相
【机 构】
:
安徽大学 哲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出 处】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概念问题一直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从技术的词源学意义出发,技术概念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作为“技艺”存在的古代技术,它是与自然知识相区别的人类经验活动;二是作为“工艺学”存在的近代技术,它指关于各种工艺劳动的科学知识;三是作为“具体化”存在的现代技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具体化”的技术与具体实践行为、语境以及社会现实相关,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解.从整体上看,技术概念的演进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经过科学化的发展,最终趋向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具体化表达.
其他文献
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质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类需要用新的价值观指导新的谋生范式,从而推动生态意识的形成。
高考政治主观题,一直是很多高中生的软肋,答案的繁琐、抽象、复杂被很多高中生所厌烦。其实,做好高考政治主观题并不难,关键是我们在平时做题中要学会分析。既要正确分析设问
近年来,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培养合格青年大学生为主要任务,理应认清这一重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内在
实验采用SC-IAT范式研究大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探索在进行内隐道德任务时的时程加工特点。结果发现,从行为数据上,两类不道德行为存在着IAT效应,表明个体对不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