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组合拳”打好“大决战”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溪县为江西省萍乡市的东大门,是一个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山区农业县,总面积968平方公里,现辖5镇4乡,人口30万,现有14个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3906户10485人。今年以来,芦溪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两年脱贫、三年稳定、同步小康”的目标,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创新“1+2+3”和“1+1+1”两种帮扶机制,构筑组织领导、督查问效、考核奖惩三个保障体系,推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等十大扶贫措施,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亮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形成了精准扶贫“2+3+10”模式。
  创新“两种机制”
  按照“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要求,芦溪县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种机制,破解了扶贫力量较弱、帮扶人手不足等难题,确保了全县14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创新单位挂点帮扶“1+2+3”机
  制,让贫困村有“靠山”。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为继续抓好14个“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芦溪县成立了14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机制进行帮扶,由1名县级领导(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副县长),2名科级后备干部(1名正科级后备干部,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3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工作组每个成员单位每年帮助贫困村筹集扶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县政府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拨给每个省定贫困村5万元,与贫困村原有的20万元村庄整治资金统筹使用。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帮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后劲,确保贫困村“摘帽”脱贫。工作组每月不得少于1次到重点贫困村进行扶贫工作,指导各重点贫困村开展2015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蹲点工作人员一年一轮换;干部变动后,新晋干部自然接替。2016年将省市县各级扶贫工作组安排到14个“十三五”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落实帮扶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笔资金、一包到底”的“四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创新干部结对帮扶“1+1+1”机制,让贫困户有“帮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为帮助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芦溪县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采取“1+1+1”(即1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名乡镇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机制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其中县级干部重点帮扶2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户扶贫低保户;科级干部重点帮扶1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户扶贫低保户。全县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就业问题,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名以上劳动力就业。除扶贫开发户以外的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由村支两委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推荐上报,由乡镇政府审核后安排结对帮扶。科级以上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元由县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级以上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市县科级以上干部(含后备干部)帮扶以外的贫困户,由各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村支两委班子、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重点帮扶和联系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确保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形成了“精兵强将下基层,好人好马上一线”的正确导向。结对帮扶机制的推行,在机关与基层之间架起了党群同心谋发展、干群协力促跨越的“连心桥”,让贫困对象脱贫有了信心、致富有了底气。
  构筑“三个体系”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能不能取得实效,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芦溪县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督查问效、考核奖惩三个保障体系,确保扶贫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确保三级联动。芦溪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的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并在全县范围内抽调3名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力量。各部门各乡镇各行政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同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还结合驻村定点扶贫,从省、市、县、乡驻村工作队中选派36名干部到全县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促进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县9个乡镇还成立了扶贫工作站,由分管副乡镇长任站长,做到有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社会扶贫、结对帮扶、金融扶贫、行业扶贫、科技扶贫十个扶贫方案,形成了精准扶贫“1+10”政策体系。印制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手册》2000册,全县所有结对帮扶干部人手一本。不定期编发《精准扶贫工作简报》,借力县“微平台、微信群、微博客、微报纸、政务网”的“四微一网”,及时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引导全县上下共唱“一首歌”,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二是强化督查问效体系建设,确保强力推动。大力推行“账单式工作法”,以科学建账、定期报账、动态查账、考核结账为工作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年账单、季账单、月账单和周账单,把精准扶贫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联系单位和联系责任人身上。从县到乡镇、再到村,自上而下按照军事原则制定计划,挂图作战指挥,层层分解任务,层层签定《减贫责任书》,实施精准扶贫,落实“限期脱贫”责任。同时,建立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六个一”工作制度,即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村级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计划、倒排日期、加速推进;每季度给村级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调查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意见措施;承诺办好一批实事,调动资源,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季度书面向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汇报一次工作。县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严督实导,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图片影像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抽查,实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督查问效制度,以高频率督查、高密度通报、高实效反馈,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动态督查有力地改变了不作为、乱作为、软作为、慢作为的庸政懒政现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让能干事的人登上了台面,让不干事的人浮出了水面。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体系建设,确保全面驱动。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为加快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着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科级班子、科级干部年度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体系。重点考核贫困人口减贫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等情况,尤其是将各乡镇年度贫困人口减贫数量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将扶贫工作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每年由县委、县政府表彰3个先进乡镇、10个先进单位、10名先进个人,对在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当年扶贫工作落实不力、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和部门由县委领导约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目前,全县已召开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议、2次精准扶贫调度会,开展了3次扶贫督查和帮扶民意满意度调查,让大家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推出“十大措施”
  打枪要瞄靶子,扶贫要看对象。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帮扶措施不能千篇一律。芦溪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干部提供啥服务,群众就接受啥服务”为“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干部就送什么服务”,把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做到按需帮扶、缺什么补什么,探索推出精准帮扶“十大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好“造血”关。针对全县1166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制定财政奖补措施,扶持发展“一粒米、一蔸菜、一片茶、一朵花、一棵树、一个果、一头猪、一条鱼、一只羊、一羽鹅”的“十个一”特色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菜单式”等扶持模式,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肥(饲)料供应、统一预防免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销售,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目前,芦溪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达337家,为产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点燃了贫困户的希望之火。
  二是大力实施搬迁扶贫,把好“安居”关。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形成“土地流转建园区,移民搬迁进社区,农民就地当工人”的模式。2015年完成省办批复的1026人移民搬迁,2016~2020年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0人,5年共计划搬迁5000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000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三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把好“智力”关。针对全县1017名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争取到校建资金3559.12万元,给予贫困村学校大力倾斜,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争取到助学金353.8万元,争取中职助学金45万元,确保不因贫辍学、不因学致贫。
  四是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把好“增收”关。针对全县3044名有劳动能力但无就业门路的贫困群众,通过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对县内企业的用工情况和岗位数量进行梳理,指导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年纪偏大的贫困户,尽可能提供公益性岗位,今年全县帮扶转移就业2188人,其中172户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五是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把好“兜底”关。针对全县7183人无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五保户、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遭遇突发灾害事故返贫等贫困群众,通过完善民政低保救助、新农合、城乡居民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六是大力实施社会扶贫,把好“引导”关。对全县10485名贫困人口,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设立扶贫基金,帮扶贫困人口中的优抚对象和面对重大疾病、灾情等凭个体力量无法度过难关的贫困户。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大力实施结对扶贫,把好“帮扶”关。结合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创新单位挂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两种机制,针对14个重点贫困村和39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到2017年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成立帮扶工作组,帮助贫困村“摘帽”脱贫。实行县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八是大力实施金融扶贫,把好“投资”关。针对全县有发展能力但缺资金的贫困群众,通过政策性扶贫资金和金融信贷的联动,解决贫困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提升帮扶对象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已为467名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460万元。
  九是大力实施行业扶贫,把好“合力”关。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2015年完成全县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发挥驻县的银行、保险、电力等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实行对口帮扶,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十是大力实施科技扶贫,把好“提升”关。针对全县836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缺技术的贫困群众,组织其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金蓝领工程”“订单式技能”等各类培训,通过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确保每户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5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5类技术。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十大措施”,2015年芦溪县扶贫口直接投入资金将达2500万元,间接资金可达2亿元。以“两种机制、三个体系、十大措施”为抓手,芦溪县全面打响了扶贫攻坚“两年大决战”,决心每年稳定脱贫5000人以上,2017年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并在全县达到“七个确保”目标: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其他文献
近年,国家开始大力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康复学科教育正在逐步实现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概况rn数字化印刷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北京印刷学院--一所面向印刷、出版业,覆盖传媒领域,具有行业特色的北京市属高等院校.
新华社 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王希 王优玲)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大数据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由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制约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信息
我国正处于教育新常态发展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学分银行"是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各种现实问题的困惑导致学分银行实施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因素。方法 :对 3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
皮肤黝黑,个子不高,话语不多,但鲁鹏做出的事儿却一点儿也不像他闷闷的性格。先且不说他是辽河油田第一个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基层班站长,也不谈他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补强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按照当时国际上通行的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我国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大多数都属于贫困人口,国家没有条件来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中国扶贫之路  到1978年的时候,据统计全国连基本温饱都没解决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5亿。自19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有计划、
足舟骨是内侧柱的一部分,足舟骨单独骨折不多见,常合并其他骨折或脱位,是严重的足部创伤.因此,临床上必须解剖复位,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对16例SangeorzanⅢ型足舟骨
期刊
@@